易经与人体健康(二)
2018-10-07 06:24:41 作者:易经知识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(3)养生保健,要活气血
易经以六十四卦的四十六卦,分别排列,以运行走势,象征地描绘了人体气血的运行。由屯而蒙、需、讼、师、比、小畜、履、泰、否、同人、大有、谦、豫、随、蛊、临、观、噬、嗑、贲、剥、复、无妄、大畜、至于大过、颐;由恒而遁、大壮、晋、明夷、家人、睽、蹇、解、损、益、央、姤、萃、涣、节、中孚、小过、既脐至未济。
气血运行途中,不能有阻,有阻则病。为了祛病健身,易经告诫人们,可于自身调和阴阳。以象征性的气血运行来说,行至“否”,则以“同人”卦调剂之,以性掌握元阳,以通身内大川经络。行至“剥”,则以“复”卦调剂之,阴尽而阳复,阳气复返而亨通。行至“蹇”,则以“雷水解”卦调剂之。“解”,上震下坎,阴阳交感,和畅解散。至“既脐”,则以“未济”卦继行之;循环返复。
易经《系辞下传》中说:“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。”“变通者,趋时者也。”“功业见乎变”。从养生保健来讲,这个“功业”,你就要变通阴阳,调和阴阳。经过数千年来人们的实践,创造了这方面的养生保健之法。维护精气神三宝,静心养神,于自身调和阴阳,运通任督二脉。行气活血通全身,动静结合,祛病延年。关于动静结合的问题,“动”,是不可少的,而“静”则更有特殊的意义。比如三国时诸葛孔明的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”,这其中的“宁静”,就是说“宁静才能致远”。“致远”就含有养生保健,祛病康复延年的内容。
(4)发挥自身功能,调和阴阳
养生保健之法,是从人体先天泰卦,后天否卦,先天既脐,后天未脐,而求力返先天之体创立的。这是原理。而其法则简易,简易而玄奥。一方面是讲人平日要注重保身,保三宝精气神。增强生精之源,防治泄精、滑精、阳萎、早泄之病;女性则应注意养血,调理月经。二方面,可不受时间限制,不受坐卧的拘束,随安而安,择不当风处,就是说不当风,静下来休息一会,空身空心,默想上丹田的性命关窍、性宫,轻松活泼的。如产生痒、动、响的感觉,不要惊慌,这是排出病毒的表现,一会儿会消失。静想致寂静,则品鼻之息,细微若绝,于是默想由上而向下延伸,至脐下一寸三分处,这是不内不外,不是点,不是窍的地方,会产生一种虚而空的感觉与现象,此为胎息,是自然旁及命门、神阙、下丹田而形成。继而绵绵密密地一下一下,一往一来,一出一入,象两扇门的开阖一样,这是呈现天地之根了,现性命之根的好景象,属万法归一的“观鼻尖端白法”。
及时默想将此呼吸之息引入性命关窍,然后又复下降至下丹田,使之在冲脉调剂之下,直接过渡到尾闾命宫。此为前降。后又由尾闾上升,经夹脊、玉枕、返回性命关窍,此为后升。
后升,再前降,贯祖窍,通祖脉,旁及全身,循环返复,性命会合,古人将此种情况比喻为河车运转,象通行365度的周天一样,如此则产生一种特有的舒服感,精神倍增感。此谓把握阴阳,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。这,反映着易经养生保健的原理:易《同人》彖传说:“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乾行也,文明以建,中正而应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。”其意是阐明天与人同,涉行身中。大川,即脉络,乾元真阳运行。用功正道,通天命之志,以强身。正道,即着于性命要文,调和全身阴阳,由此,“一以贯全身”,这个“一”即性命要窍,众妙之门上丹田。这是由无极而太极,由宇宙而人体的焦点,是人体生理无可取代的构造。
在近代,有人根据易经养生保健的原理,创立了更简易的调和阴阳之法。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,老有所养,老有所终,离退休老龄大大增多,此法也很适合于老年人。进行时,要于不直接当风的地方,坐椅上、沙发上均可。排除杂念,心平气和后,半睁半闭眼睛,默想守着性命关窍。用呼出的鼻息鼓动祖脉(鼻准),再吸入鼻息,由祖脉上入性命关窍。随着十分宁静,徐缓中一呼一吸,贯祖窍入性命关窍,就会把先天太虚真气、灵阳之气引入性命关窍,直输经脏,以迨至饱和。饱和后就会产生“我倦欲眠”的感觉,此时可移位进行如此的呼与吸,直至产生一种轻爽舒适感。结束后,可搓搓手,沐沐脸。拍打头部,搓耳,擦大椎,仙鹤点水,梳头,深呼吸一口气,气沉下丹田称八段锦收功法。
在现代,研究养生保健者也不乏其人。有专家提出了“抱住健康养生法”其法主要是活动颈、腰、四肢而全身的活气活血,增强精神法。有的做健身操,打太极拳,有的练六字诀、八段锦,传统健身气功,有的研讨传统养生技术及人体生命科学,有的利用健身器械进行锻炼。有的寓养生保健于日常起居生活中,顺应自然,省心养性。有的坚持“六心”:开心、童心、宽心、爱心、静心、恒心。有的注重神与形的调养,与重“神补”这些均体现着调和阴阳,养生保健之易理。
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集教授72岁开始抗衰老研究,而今110岁了依然思路清晰,心宽体健,堪称活的研究抗衰老的教科书。他自创养生十诀:思想开朗,乐观积极,情绪稳定,生活要有规律,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,注意休息和睡眠,注意饮食卫生,勿暴饮暴食,戒烟,少喝酒,节制性欲,不忽小病,注意环境卫生,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,注意劳动保护,防止意外伤害。
再如与郑集教授养生法同工的有蒋忠平的《老人保健三字经》。人到老,莫烦恼,忧愁多,催人老;常锻炼,抗衰老,量力行,勿过劳;经常笑,变年少,心胸宽,寿自高;善交往,广爱好,心情畅,睡眠好,遇事忍,不急燥,多谦让,少烦恼;调饮食,莫过饱,身体健,疾病少;心不顺,赏花草,听音乐,怒气消;勤动笔,读书报,常用脑,记忆好。
与以上内容同工的还有,如《养生歌三首》
一、忍耐款
忍耐好,忍耐好,忍耐二字当奇宝,一朝之愤不能忍,斗胜争强祸不少,身家由此破,性命多难保。让人一步又何妨,量大福大无烦恼。
二、笑字歌
人要笑,人要笑,笑笑就能开怀抱,笑笑疾病渐消除,笑笑衰老成年少。听我歌,心开窍,极好时光莫丢掉。从今快活似神仙,嘻嘻哈哈皆欢笑。
三、快活歌
人或生来血气弱,不会快活疾病作。病既作,心要乐,心一乐来百病却。心病还需心药医,心不快活空服药。忧时唱首快活歌,便是长生不老药。
(5)在人们研究养生保健的历史长河中,由实践而总结出的方法甚多,均体现着易理的发挥自身功能,调和阴阳,有的方法侧重于培养自身功能。因人体有潜藏着的功能,才能发挥功能。
侧重于培养自身功能的,如古、今的“养生歌”、“养生格方”、“修龄要旨”等。(当然也包含发挥自身功能的内容)。
侧重于发挥自身功能,调和阴阳,实现养生保健的有“十二时辰养生法”(“十二强身论”,以及按摩穴位、经络法等。当然也包含培养自身功能的内容)
1、十二时辰养生法
此法系古代养生家,根据昼夜的阴阳变化规律所创。
卯时(凌晨5-7点):见晨光即披衣坐床,叩齿三百次,转动两肩,活动筋骨。先将两手搓热,擦鼻两侧,熨摩两目六七遍;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,然后以两手抱后脑,手心掩耳,用食指和中指弹击脑后各二十四次,尔后去室外打太极拳,或练其他导引术。
辰时(上午7-9点):起床活动后,饮一杯白开水;用木梳梳发百余遍,有醒脑明目作用。洗脸、潄口,早餐宜淡素,之后,徐徐行走百步,边走边以手摩腹,老年人脾胃虚弱,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,可促进肠胃蠕动,增强消化。
巳时(上午9-11点):或读书、或理家、或种菜、或养花。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,或叩齿咽液十口,不宜高声与人长谈,因为说话耗气,老年人本来气弱,所以须“寡言闭语以养气”。
午时(上午11-下午1点):午餐宜美食。所谓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,而是要求食物暖软,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。只吃八分饱,食后用茶潄口,除去油腻,然后静坐或午休。
未时(午后1-3点):或午眠,或邀友奕棋,或浏览时事,或做家务。
申时(午后3-5点):或读书,或练书法,或抚琴,或少劳,或观落霞。
酉时(午后5-7点):练动静功一段。晚餐宜早,热水洗脚,有降火活血、除湿之功。晚潄口,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,以利口齿。宋代道教的典籍《云笈七签》中说:“早潄口不如将卧而潄,去齿间所积,牙亦坚固。”
戌时(晚7-9点):静心养气,然后安眠,睡时宜右侧卧,“卧如弓”,先睡心,后睡眠,即睡前什么都不想,自然入睡。
亥时、子时(晚9-次日1点):安睡以养元气,环境宜静,排除干扰。“睡不厌蹴,觉不厌舒”,即睡时可屈膝而卧,醒时宜伸脚舒体,使气血流通,不可只固定一种姿势。
丑时、寅时(晨1点-5点):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,人以精为宝,宜节制房事,但又不宜强制。
2、十二强身论
一叩齿:齿为筋骨之余,常宜叩击,使筋盘活动,每次叩击三十六数。
二咽津:将舌抵上腭,久则津生满口,便当咽之,使灵液灌溉五脏,则火自降矣。咽数以多为妙。
三浴面部:将两手自然搓热,覆面擦之,自颈及发际如浴面之状,则须发迟白,颜如童矣。
四鸣天鼓:将两手心掩耳窍,以食指弹脑后二十四次。
五注膏盲穴:此穴在肩上背心两旁,药石、针灸不到之处。将两肩扭转七次,能散一身诸症。
六托天:将两手握拳,以鼻收气运至泥丸,即向天擎起,随放左右膝上,如前法,每天三次。
七左右开弓:此法要闭气,将左手伸直,右手作弯弓状,两眼稍相随右手运转。其右手伸直亦如此,左右各行三次,以泻三焦之火。
八擦丹田:此法将左手托肾囊,右手擦丹田三十六次,后将右手转换,亦如前法行,数多更妙。此法于戌亥时行之,治遗精,擦毕后,目视泥丸而睡,则精固。
九摩内肾穴:此穴在尾闾之上,右为命门,左为肾府,俱贴近背骨。摩时要闭气,将两手搓热,各擦三十六次。
十、摩夹脊穴:此穴在内肾之上,背脊之下,檀中穴相对,统会一身之血脉。摩之、运之,大有利益。摩时要闭气,将手搓热,摩运三十六次。道门“添油接命法”称练此穴为长寿法。
十一、擦涌泉穴:此穴在足底心,用左手抱住左脚,右手擦左心三十六次,再换转如前。
十二、撒腿:足不运则气血不活,行动不能爽健。须将左脚立定,右脚提起撒七次。后换右脚立定,如前法行。
3、按摩长寿穴位
坚持不懈每天按摩足三里、涌泉穴有健壮强身,延年益寿的功效。
涌泉穴位于脚底,在脚掌的前三分之一处,屈趾时凹陷处便是。涌泉穴是肾经重要穴位,经常按摩此穴,有增精益髓,补肾壮阳之功效。
足三里穴,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。用自己的掌心盖着膝盖骨,五指分开朝下,无名指尽处凹陷处即是。足三里是胃经要穴,胃是人体的“给养仓库”,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、分解、吸收,人体的其它脏器才有充足的养分,人才能身体健康,精力充沛。
每日按摩这两个穴位,每次5至10分钟,达到酸胀感觉为止。只要坚持不懈,就能健康长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