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謇家书教子:注重儿子为人之道的训导
2018-10-16 09:10:30 作者:深圳商报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苏北(北京)·过眼录
辛亥革命后,熊希龄为内阁延揽“第一流人才”,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裁,制订农、工、商、矿各业法令,规划全国水利设施,设立棉、糖、林、牧等试验场,引进现代科学技术,百业待兴。
治国平天下之时,张謇未忘家中幼子的正心诚意、格物致知。
《张謇存稿》五十多万字,十之八九是函电、书信,可直接作“张謇书信”看。其中家书百余封,老牛舐犊,有趣,有味。文字中很醒目的一个主题,是培养良好习惯。
其时,其子正读初小,初学写信,与张謇书信往还过程中,凡有文字错谬,必能得父亲纠正。张謇十分看重课堂之余的修习。知道儿子喜读诗,便打算专为其选些古人小诗,供其课外阅读。他对家居生活中的闲言碎语比较戒备,为此曾寄《徐霞客游记》给儿子,嘱咐“无事时可看一小段,……胜似说无益话”。为帮助儿子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,张謇还曾提示说:“每日上课外能有两三小时安心用功,不愁不长进。儿其自砺!成人之基在是。”“国文须自于星期或课余温习,勿使荒落。”
习惯养成,存乎细节。张謇家书中,多处可见他在细节上对儿子的督导。儿子十五岁上给他写信,大概觉得自己长大了,遂在信封上以字署名。张謇读过,回信时由“字”说起,循循善诱——“古之人冠而字,以其有成人之礼,而尊其名也。今儿裁十五,父虽曾为之字,而未以命之也。对他人尚不可遽称字,况于寄父之函而可题封以字乎?此事关于礼教,不可不知。”
由此开始,张謇愈加注重儿子为人之道的训导。在校中,“对教师须温敬;对同学须谦虚。”入社会,“世道日趋于乱,人心亦趋于恶,君子处之,唯有中正澹退。儿若观易,当能悟父所言。儿处人须时时记定‘泛爱众而亲仁’一语。尤须记‘谨而信’一语。所谓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信得一二语,便终身受用不尽也。平日勿雌黄人物,勿随众浪掷可贵之时间,作无益害有益。”“外间谣言日多,坏人日众,儿慎言慎行,为时时须注意之事。”
或是因为张謇对礼崩乐坏的感受特别强烈,另一封家信又嘱咐:“世道人心实不堪问,儿在外务须择交。设有所闻,少发议论,议论高,招人忌;议论鄙陋,惹人訾。”这自然是张謇的经验之谈,不过,儿子尚小,尺度难把握,若因此小心到谨小慎微,临事欠坦荡,为父者恐怕会另有忐忑。故,言教之外,张謇施以身教,告儿——“父生平待人坦怀相与,不事机诈。人之以机诈待父者,往往自败。然父仍含容之。所谓君子落得为君子;小人枉自为小人也。”
张謇超迈,也期待儿子既仁于世,且游于艺。为此,养性怡情的功课不可少。他曾以家中庭院栽种的核桃、腊梅为题赋诗,写在信中给儿子读——“生平手植众草木,一华一谢皆关心。二树当年本移置,数尺列我堂之阴。堂成三千六百日,岁岁度高三两寻。一树累累甫结实,喜笑待荐祖考歆;一树繁花媚残蜡,照窗万点堆黄金。方期嘉树为娱老,婆娑其间啸且吟。……”
(《张謇存稿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87年4月第1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