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桃源专题

五伦当中,只要不能够感通,是自己“德未修,感未至”

2018-11-14 23:02:25 作者:蔡礼旭老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恭摘自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

恭摘自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


  蔡礼旭老师 2011/8/13 第18集


 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


  我们这一生的目标是成圣贤,是吧?哪里跟圣贤效法呢?是他的身高体重吗?是他的动作吗?不是。“慕贤当慕其心”,效法他的心境。孔子为什么成圣人?他觉得天下的安危是他的责任。所以夫子讲,“诗书之不讲,礼乐之不习,是丘之过也”,他觉得是他的责任,他不怪天下的人破坏这些文化,他只提醒自己,我有没有尽心尽力,把诗书礼乐弘扬开来。所以夫子他能讲出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,这也是他老人家的心境。


  我们看到这个“躬自厚”,想到,当五伦关系当中,发生情况的时候,有一方完全不指责对方,只反省自己,这个是德行,这个是至诚,能感通对方。


  比方,在君臣当中,春秋时代的史鳅,史鳅他劝卫灵公要用蘧伯玉,不能用弥子瑕。弥子瑕是佞臣,不好的臣子。劝了很久,卫灵公都没有听。假如我们是臣子,劝了好多年,君王都不听,我们生不生气?我们会不会放弃?或者,“不识好人心,拉倒!不要跟他好了。”史鳅并没有责怪他的君王卫灵公,到他断气那一刻,他没有指责君王,他责怪自己没有能劝动君王。所以断气以前,还在为国家着想,交待他的儿子:“我没有尽到忠,所以我死后没有资格放在正厅,你把我放在窗户底下就好了。”他交待他儿子,儿子很孝顺,照办。


  卫灵公来吊唁,结果一进来看到棺木摆在旁边,非常震怒,对着他儿子讲:“你这不孝子,怎么把你父亲的棺木乱放?”他儿子讲道了:“这是我父亲生前最后一口气交代的,说他没有尽到忠,不能劝君王用蘧伯玉,这是他的过失,所以他没有资格放在正厅。”连死那一刻,不指责别人,还在反省他自己,这个是至诚的忠心。当下卫灵公一听,非常震动,回去之后就罢黜了弥子瑕,用了蘧伯玉。大家要了解,一个奸臣转成忠臣,对国家人民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。


  所以君臣关系如是,父子关系也是一样。我们看《二十四孝》之首,大舜,面对父母对他的仇视、陷害,他都没有放在心上,一心一意都是想着他自己还做得不好,不能感通,最后还是用德行感化了父母跟弟弟。


  所以五伦当中,只要不能够感通,还是我们自己“德未修,感未至”,这个在历史当中各个关系表演出来,都是给我们最好的榜样。别人做得到,我们也有志气,也这样去做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,任何时候不指责别人,是反省自己,那这样《德育课本》的好戏,就在我们自己的人生演出来了。

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桃源专题最新图片文章

桃源专题最新文章

桃源专题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