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专修念佛不会闪失

2018-11-18 09:35:30 作者:净宗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5.png


专修念佛不会闪失


文丨净宗法师


《阿弥陀经》是我们日常最熟悉的一部经典。关于《阿弥陀经》,有几处重要的经文,如果不了解,甚至误解,净土教义就不能明朗,念佛就感到胆怯。这几点,前面几章都提到过,现在把它们集中起来。


⒈“多善根”即是执持名号


什么是“多善根”?经言:


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


根据经义,首先说不能往生的是“少善根”。接下来说:


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


这是说可以往生的,那么就是以“执持名号”作为“多善根”。这是经文的次第关系。


我们前面所学“称名一行,总超万行”,称名是“福善同佛”,专修念佛就是“善中之善,福中之福”,称名就是“多善根福德”: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,作为我们“多善根之因”;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行,作为我们“多福德之缘”。所以,专修念佛,声声具足阿弥陀佛的善根,与佛的善根福德相等。历代祖师的解释,不管是善导大师、莲池大师、蕅益大师,还是元照律师,都千篇一律以执持名号作为“多善根福德”。


这个“多善根”,已经不是多少的“多”了,而是绝对的概念。不是说还有什么可以相比的,而是无法相比的,“尽虚空,遍法界”。


如果不了解这一点,就会把念佛搁到旁边,去修种种余行,以凡夫所修的有为有漏的善法,夹杂、回向求往生,落入杂行,往生不定。了解这一点,就不会误入歧途,就会在专修念佛的路上踏实、稳健地走下去,往生决定有把握。


⒉“一心不乱”即是专修念佛不杂乱


什么是“一心不乱”?《阿弥陀经》“执持名号,若一日……若七日”后面说“一心不乱”,“一心不乱”的解释,自古有两种:


一种是行持上的功夫,达到禅定的一心不乱,依天台的教法,解释为“事一心不乱”“理一心不乱”——这些都很难。


一种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“一心不乱”,是指我们一心念佛不杂乱、专修念佛不杂乱。 善导大师经常说“一心”:“一心称佛不乱”“一心愿生”“一心专念”,“二河白道喻”就说“一心正念直来”,意思是信顺不疑,对佛没有二心、没有疑心、没有退心,专修念佛。


《法事赞》里说“教念弥陀专复专”,用“专复专”三个字解释“一心不乱”:“一心”就是不二心,不二心就是专心,所以叫“专”;“不乱”就是不杂乱,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,而是有定向、有目标,不杂乱还是“专”。善导大师用两个“专”来恳切地劝导我们,“教念弥陀专复专”。这样,我们执持名号,用信顺之心相续念佛,这就叫“一心不乱”。


总之,依弥陀本愿称名,即是一心不乱,为正定业。这样的“一心不乱”,我们都能做到。如果是禅定的一心不乱,那就难了,就不是净土法门了。


⒊临终“心不颠倒”是因圣众现前


怎样保证临终之时“心不颠倒”?这有两点:


第一,我们称念弥陀名号是“正定之业”,平生之时往生一定,不待临终,已经决定下来了。


第二,根据《阿弥陀经》的经文,专修念佛之人,临终之时都是正念现前的、都是心不颠倒的。临终心不颠倒,不是我们自己有力量达到这样的功夫,不是说“以此为前提,阿弥陀佛才来接引”,不是。而是只要我们平时专修念佛,临终之时阿弥陀佛自然现前来接引;由于阿弥陀佛现前慈力加持、光明摄护,所以令命终之人心不颠倒。


我们来复习一下这段经文:


执持名号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: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;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


平常是专修念佛,现在到临终了,是怎样一种状态呢?经中描述:专修念佛的人临终之时,佛就来接引了,这是得到利益的时候。这个时候不谈你修行功夫的深浅,只要一向专修念佛,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自然来到面前。然后说:


“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”:佛先来现前迎接,然后这个人才命终。平时是“若一日……若七日”地专修念佛,得到临终的利益就是“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”;因为佛圣现前,所以得到第二种果报:



“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”:佛圣现前,光明加持,让他心不颠倒。玄奘大师翻译的《阿弥陀经》说:“慈悲加佑,令心不乱。”每一个专修念佛的人,临终的时候都会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的利益;阿弥陀佛来接引,念佛人当下心中如入禅定,正念分明,心不颠倒,所谓“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”。他是在什么状况下命终的呢?是“心不颠倒”的状况下命终的,当下就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

有人以为“我要念佛达到心不颠倒的功夫,自己能够保证这一点,阿弥陀佛才来接我,我再往生”,这是颠倒了经文的次第关系,是错误的。我们每一个人,只要平时专修念佛,不必担心临终阿弥陀佛不来接,根本不用担心!阿弥陀佛之所以发这个“临终现前接引愿”,就是怜悯我们临终不能做主。


临终四大分离,种种业缘相缠,哪能自己做主呢?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有这样的倒乱之苦,所以才要加持我们:“你临终时我现前接引,就是为了保证你命终之时能够正念分明、心不颠倒!”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里解释“我见是利,故说此言”这句话就说到: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,特为保任此事。


佛特别来向我们保证说:“不用担心!你临终时,我现前接引你。”释迦牟尼佛才说“我见是利,故说此言”。“是利”,什么利益呢?临终之时,佛必来接。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不必担心,专修念佛不会有闪失的,不然就不能称为“正定之业”了。


⒋“善男子善女人”即念佛之人


《阿弥陀经》说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,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称为“善男子、善女人”呢?


有人说要达到五戒,有人说要圆满十善,有人说要圆修三福,总之,达不到这些不能往生;这就和经文相违背了。《观经》里说五逆十恶的人也念佛往生了。即使原本是恶机,因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缘故,被佛赞为“善男子”。最典型的经证就是《观经》下品上生,这个十恶罪人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化佛前来接引他,赞叹他说:



善男子,以汝称佛名故,诸罪消灭,我来迎汝。


为什么称他“善男子”?第一,因为他称念了南无阿弥陀佛;第二,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诸罪消灭;第三,诸罪消灭,身心清净,阿弥陀佛迎接他回归净土。只要念佛,这些利益通通都得到了。


在世间,即使一个大慈善家,他的善也是有为有漏的,不足以了生脱死。如果不念佛往生,仍然是三界里的罪业众生,仍然是六道轮回的苦恼种子,怎么能称为“善男子”呢? 念佛之人可以往生极乐世界,“诸上善人俱会一处”,他才有资格称为“善男子”。这是站在佛法究竟解脱的立场上,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说的,而不是依世间的善恶观来判断的。


⒌“若一日……若七日”即一辈子


还有《阿弥陀经》里讲的“若一日……若七日”不可片面理解为只念一天佛、七天佛。“若一日……若七日”就是一辈子相续念佛。对此,善导大师在著作中多处解释过,比如:


上尽一形,下至一日、一时、一念等;或从一念十念,至一时、一日、一形。大意者:一发心以后,誓毕此生,无有退转,唯以净土为期。


如果从经文来看,也是如此:


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不乱:其人临命终时……


就是一向念佛,一直念佛。有一天的寿命,就一天专修念佛不杂乱;有两天的寿命,就两天专修念佛不杂乱;有七天的寿命,就七天专修念佛不杂乱;有七年的寿命,就七年专修念佛不杂乱……一直到什么时候?一直到“其人临命终时”。所以,善导大师解释为“一发心以后,誓毕此生,无有退转,唯以净土为期”,这就是相续念佛,和《无量寿经》的“乃至十念”是一个意思。


“乃至十念”,不限于只念十句,也不限于临终念一句、十句;一句、十句是说临终的人不能够念更多了。专修念佛的人,就是念念相续地念佛。


以上这些都是有关三部经里大家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。


摘自:《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》


(因编辑需要,略有改动)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