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桃源专题

奢侈的风气一起来,没人再谈仁义了,都在谈名利了!

2018-12-25 20:14:40 作者:蔡礼旭老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奢侈的风气一起来,没人再谈仁义了,都在谈名利了!

奢侈的风气一起来,没人再谈仁义了,都在谈名利了!

 我们接着来看第三句,在《汉书》当中,第三册,四百七十一页,倒数第六行。我们先一起来读一下。


【自成康以来。几且千岁。欲为治者甚众。然而太平不复兴者。何也。以其舍法度。而任私意。奢侈行而仁义废也。】


这一段话,我们从字面当中来看,“成康之治”是周朝的一个盛世,周成王跟周康王。这个盛世到什么程度呢?监狱里面没有犯人,然后刑具因为几十年没用都生锈、坏掉了。大家向不向往这样的社会?向往。从自己的社区开始做,随分随力来做。


“几且千岁”,因为这一段话是在汉朝时候,有一个大臣叫贡禹,劝当时的汉元帝讲的一段话。而汉朝离成康那个时候已经有千年之久了。哪一个皇帝不想要让天下大治呢?都有那个心,“欲为治者甚众”,有这颗心的皇帝不少。“然而太平不复兴者”,可是却这千年的时光没有再出一个这样的盛世。为什么呢,“何也”?都有那一份心,为什么做不到呢?关键,这里点出来了,“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”,舍弃了祖先教诲的法令制度,这些好方法可以让国家有次序,包含制礼作乐这些好的制度,他不用,“任私意”,就是放纵自己的私欲。那麻烦了,上行下效,皇帝放纵私欲了,整个国家的风气一定败坏了。


接着我们看到了,“奢侈行”这个“行”就是整个风气就起来了,“奢侈行”,而仁义就废掉了,这个“废”就是奢侈的风气一起来,没人再谈仁义了,都在谈名利了。


我们看到这些“戒贪”里面都是在强调“格物”的功夫,尤其上位者。所以《大学》里面讲“物格而后知至”,要想知至、要想有智慧,不去掉欲望是办不到的。甚至于底下的人就是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。这个欲望愈来愈放纵了,“欲令智迷”,就不可能致知,也不诚意、不正心了。一个人都是在满足欲望的时候,他提不起诚意、正心的,心都偏颇掉了,更谈不上身能修了。


而贡禹当时候是元帝刚即帝位,所以这个机会点也很好,“慎于始”。皇帝刚即位,这个忠臣赶紧劝皇帝最重要的这些如何让国家大治的智慧,因为刚好皇帝也有这一份心。一开始他是谏大夫,也是专门在劝谏皇帝的一个职位,难得的是“虚己问以政事”,皇帝很谦虚来请教他政事。而整个贡禹所回答的,都离不开我们刚刚讲的这个重点,就是不能舍法度,任私意,不能奢侈,要重仁义。而且这些大臣在劝的时候,真是要博古通今才能说服得了皇帝。


一开始他就提到,而且在皇帝问的那个时候,刚好整个天下是荒年,收成很不好。以前只要收成不好,皇帝都懂得要反省自己,这是上天给他的提醒。所以很多地方都非常困窘,贡禹说道了,在古代,这些宫室里面,它的开销都是有一个节度的,不能乱挥霍的。所以提到宫女,不能超过九个人。大家看,古代宫女不超过九个,您看近代皇帝宫女有几个?所以后面会乱,都是不听老人言造成的。养的马不过八匹;墙壁都不会装饰得很华丽;木制品都不会雕刻得很精致,因为那个都要花很多钱;坐的车子、器物都不用彩绘,都有一个节度,不会过分彩绘;而且自己的庭院不超过数十里,而且与民共之,有时候还开放庭院让老百姓来走一走。这个是他的生活俭朴,还能任贤使能,抽税也很轻,让老百姓替国家做事,一年不超过三天,所以天下的人都很富足,然后都非常歌颂皇帝的仁政,这是古代的情况。


读到这里,我是当不了这个谏大夫,人家博古通今,我们“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。不过大家的孩子有希望,你们好好陪伴孩子学习,以后你的孩子一开口,“尧帝曾经说过、舜王曾经说过”,历代这些重要的经验都可以提出来。


当然,在三皇五帝那个时候,人口还不是很多。到了汉朝,人口是多了一些了,所以臣子也要懂得权变。不能“皇帝啊,宫女不能超过九个。”那你这么一讲,皇帝听都不能接受了,跟现实状况还是要有一个结合,与时俱进。他提到了汉高祖、汉文帝、汉景帝,他们能循古代的节俭,宫女不过十几个,养的马百匹左右,他还是有增加,但是有一个度。孝文皇帝穿的衣服是很简朴的,他所有的器物都没有刻意在那里装饰。反而后世转成很奢侈,然后臣下、老百姓都在效法这个奢侈。


所以他讲到,“衣服乱于主上”,这个衣服穿得太华丽,是从皇帝开始穿的。这个要有胆识,给皇帝讲实话,而且讲谁?讲他的祖先。当然他也是一心为国家好,皇帝也要体恤他一片忠诚。因为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,都是前不久、几十年前的状况,要点出来。


结果讲到了,大夫超过了诸侯的生活享用,诸侯超过了天子的享用,天子超过了天道的享用,整个国家就非常奢侈了。所以劝皇帝,种种的开销都要节制下来,衣服、车马,这些都已经太过分了。其中还有提到,老百姓现在都已经饥饿到人吃人的状况,有这个现象,可是皇上养的马还每天吃很好的粮食,吃到什么程度呢?吃到太饱了,马吃得太饱还会发脾气,还得要常常把它走出来散散心,老百姓都饿死了,皇上养的马还享受到常发脾气。


当下讲的一段话,这个也是确实是有天地之正气,告诉皇帝,“王者受命于天”,天子是代天来爱护老百姓,“受命于天”,“为民父母,固当若此乎”,是为民的父母,怎么可以把国家、把人民搞成这个样子呢?“天不见邪”,难道上天会没看到吗?这些话都是很中肯的。


接着又讲到,“武帝时”,提起汉武帝,汉武帝功业也是不得了,但是过失有没有?有啊。提到武帝的时候,喜欢美女,后宫就有数千人;然后到了昭帝,武帝之后是昭帝,又很奢侈,把很多好的东西都埋到坟墓里面去。甚至于那个园陵,皇帝死后的园陵,还让很多女子都去在园陵里面守着先王的灵柩,那浪费了多少人力,而且这些女子很多都还没结婚,都是人家的女儿啊。我们想一想,她们的父母会是什么感受?自己女儿的青春就在坟墓里面度过了。讲到这些情况,老百姓这个奢侈的风气也很严重。


当他讲完之后,给了皇帝一些建议,最后皇帝真的照办。虽然没有全做,但是很多项都有跟着做了。包含劝皇帝要把他一些土地让出来给人民耕作,这个汉元帝也不简单,也做了。


而在这个劝谏的过程当中,很可贵的地方,他不断的提醒皇帝的正念,而且还期许皇帝要做圣王。您看这话当中还有提到,现在的天下这么饥饿,我们怎么可以不赶紧把自己的财货拿去救老百姓呢?这样做才是符合天意的。“天生圣人,盖为万民”,天生圣人是为了照顾万民的,“非独使自娱乐而已也”,不是让这个天子来自己娱乐、享乐的。“当仁不让”,期许这个汉元帝要当仁不让,然后“可以圣心参诸天地”。“天地人”三才啊。“揆之往古”,皇帝你现在所做的事,可以媲美于古圣先王的功绩。这样期许他的皇帝。


而这里也提到汉武帝那个时候,因为有功业以后好大喜功,最后整个国家开销就非常的多,下了一个政策是什么呢?有钱的可以赎罪,有钱的可以买官做。这种政策都不知道慎于一开始。这样的政策一下去,整个社会的风气,什么最尊贵?你们怎么都知道,你们对现在的社会也很敏感。现在什么人成功?钱多了就成功。这个也不是一个很妥当的判断。

当贡禹之后又升为光禄大夫的时候,再一次劝皇帝,就指出了武帝当时候这些做法是非常严重的错误,所以造成百姓都说话了。百姓说:干嘛要孝悌,有钱才光荣,“何以孝悌为?”干嘛做孝悌呢?“财多而光荣”。“何以礼义为?”干嘛要行礼仪呢?“史书而仕宦”,就是那个很会写东西的人,可以瞒天过海那种能力的人,可以把死的讲成活的那样的人,当了官。“何以谨慎为?”干嘛要谨言慎行?“勇猛而临官”,就是很有武功、很有蛮力的人,甚至仗势欺人的人,反而当官了。所以这个风气偏颇掉了,要把它导正回来。应该要回到当时候选贤举能,而且决定不能用钱来赎罪,这些是错误的做法。


所以忠臣在劝谏过程当中,确实都是从整个历史来提醒皇帝。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一句,谢谢大家。


恭摘自《群书治要360》学习分享


蔡礼旭老师 2011/6/11 第五集


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桃源专题最新图片文章

桃源专题最新文章

桃源专题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