称名灭生死罪
2018-12-29 08:27:34 作者:《第十八愿善导释》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称 名 灭 生 死 罪
乃至十念——“念”者,中国文字往往一字包含多义;此“念”字通心与口,故有以“诵经”为“念经”,俗谓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。
“十”者,数目;“念”者,口业称念:口称十声,谓之十念。
此中十念,不定十念,故“成就文”及“流通文”言“一念”;一念不定一念,故本愿言“十念”:十不定十,一不定一,故以“乃至”冠之。
这就是所谓“乃至十念”,这段讲义很容易理解。
汉字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解释,有作名词的解释,也有作动词的解释,也有作形容词的解释,随它不同的解释,意义也就不同。
“念”,有用意业的“心念”来解释,也有用口业的“称念”来解释,比如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指的就是口业的称念。
“十”者,就是数目,可见“十念”就是口称十声。这个“十”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字眼,因为在“成就文”及“流通文”都说“乃至一念”。“成就文”说:“诸有众生,闻其名号,信心欢喜,乃至一念,至心回向,愿生彼国,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;唯除五逆、诽谤正法。”总共有四十个字。“流通文”说:“佛告弥勒:其有得闻彼佛名号,欢喜踊跃乃至一念,当知此人为得大利,则是具足无上功德。”“成就文”及“流通文”都说一念,一念不一定只是一念,因为第十八愿的本愿文又说十念,可见“十不定十,一不定一”,因为上面有“乃至”两个字,这样就延伸为“若一日……若七日,尽形寿”,这样来称名念佛。
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,人们作了种种的解释,为什么说善导大师的解释才是正确的呢?接下来引用经典以及几位祖师的解释来印证。
第一节 《观经》下品下生释“念”为口业称名
十念正义——《观经》言: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,称南无阿弥陀佛。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”
如果以《观经》这段下品下生之文来解释第十八愿的话,第十八愿所讲的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”,就很明确地是指口业的称名念佛,也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因为这里所讲的“如是至心,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”跟第十八愿所讲的“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”文字都差不多,证明“念”是称南无阿弥陀佛,可见第十八愿的“乃至十念”的“念”,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。
称名灭生死罪
为什么强调称名念佛呢?因为这里所讲的“称佛名故,于念念中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”,因为他称念这句万德洪名,在他的念念之中,每一念每一念都在消除他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也就是说,他六道生死轮回的罪,不管他有五十亿劫、八十亿劫、一百亿劫,只要他念佛,念念都在消除他的生死之罪。他一旦断气,就立刻离开三界六道轮回,往生极乐世界。
如果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话,就表示这句名号不能灭他的生死之罪,所以还要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。可是,因为他的念佛,使他离开了生死轮回,岂不是念念之中都在消除他的生死轮回之罪吗?所以,念佛灭罪,是最多、最殊胜、最彻底的断除生死的根源。这句佛号是光明名号,所以,念佛人在念佛当中,蒙受弥陀的光明摄取,往生极乐世界。
可知:“乃至十念”即是“下至十声”之“称名念佛”,亦即“平生之机,上尽一形;临终之机,下至十声,乃至一声、一念”之念佛。
念佛一般来讲有实相念佛、无相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等等。第十八愿所讲的是怎样的念佛呢?是称名念佛。由《观经》的这段法语就可以知道,“乃至十念”就是“平生之机,上尽一形;临终之机,下至十声,乃至一声、一念”。平生跟临终是相对的。是平生,就不是临终;是临终,就不是平生。平生之机是就他的寿命长短,尽其一辈子专称弥陀佛名。
如果是临终之机,躺在病床上将要断气了,才遇到这个法门,或者是念十声就断气了,或者是念一声,或者是嘴巴念不出来,只是心中知道念佛能够往生,这叫“临终之机,下至十声,乃至一声、一念”。甚至断气了,进入中阴身,能够遇到莲友来助念,向他开示,他只要称名、愿生,也能够往生。所以,称名念佛就有这么殊胜方便。
摘自《第十八愿善导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