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凡非圣,我也有分
2019-01-06 19:50:14 作者:《第十八愿善导释》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是凡非圣,我也有分
本立而道生
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故应掌握根本。
这是“四书”之一《论语》里的话。也就是说,一个君子应该从根本去掌握,只要掌握到根本,其他就能自自然然成就。因此,掌握根本便能涵盖其他。
当然,这里的“务本”是儒家的根本思想——“孝悌”,因为儒家强调“仁道”,所以接下来说: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。”只要对父母尽孝、对兄弟友爱,推广此心,就会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所以,最根本是要有孝悌之心,有孝悌就会有仁心,有仁心就会爱物。所以,只要掌握这孝悌的根本,一切仁道之行为便油然而生。
我们也是一样。我们这个法门,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就要掌握第十八愿。净土法门如果不掌握第十八愿、不依循善导大师的解释,就不是纯正的净土法门,因为往生的方法有实相念佛、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,还有称名念佛,而称名念佛的内涵也各有不同的说法,只有龙树、天亲、昙鸾、道绰、善导这一法脉的教理思想才能完全跟第十八愿相符。
所以,净土法门掌握根本就要掌握第十八愿,掌握第十八愿就要掌握善导大师一系法脉。
(二)“如是”——念我、称名、自归、必定
本愿如是——“如是”者,下之“念我、称名、自归、必定”,非此则非弥陀本愿。 这个很容易了解。所谓阿弥陀佛本愿,是指什么?就是指“若人念我、称名、自归、即入必定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。如果讲阿弥陀佛的本愿,却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,不是彻底放下、全身靠倒,却要修其他法门来回向,就不是本愿;或虽念佛,可是有种种的条件要求,譬如要理一心、事一心,要功夫成片,要念到清净心,这样也不是弥陀的本愿称名。
含方法与目标
有具体内容,亦即方法、目标。清楚明朗,一目了然。
所以,我们晓得本愿就是“念我、称名、自归、必定”,有很具体的内容,方法、目标非常清楚明白:“念我、称名、自归”就是方法;目标就是“必定”,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所以,净土法门、第十八愿,由龙树菩萨《易行品》这段法语就很清楚明白,我们一看就懂。
接下来是解释“若人念我、称名、入必定”。
(三)“若人”——十方众生
若人——愿文“十方众生”,成就文“诸有众生”。
“若人”就是无论第十八愿愿文讲的“十方众生”也好,还是第十八愿成就文的“诸有众生”也好,龙树菩萨这里所解释的是以人道为主。
是凡非圣,我也有分
以六道中人道为主,是凡非圣,是人非天。“本为凡夫,非为圣人”。
昙鸾大师言“一切外凡夫人”,善导大师言“一切善恶凡夫”。
我也有分,感恩涕零,一心归命。
既然是以六道中的人为主,当然是凡夫,不是超越三界六道的圣人,而且以人道为主,不是天界中的天人,古德说净土法门是“本为凡夫”,不是为圣人。也就是昙鸾大师所言“一切外凡夫人”,善导大师所言“一切善恶凡夫”。这样讲的话,“我也有分,感恩涕零,一心归命”,那么,我及在座各位都往生有分,都有被弥陀救度的分,都是弥陀救度的对象。
因为如果不是讲“若人”而讲“若天”,天是行五戒十善的凡夫,我们就没有分了;如果不是讲“若人”而讲“一切众生”,又比较含糊,因为一切众生包含三种圣人,恐怕我没有分吧!
人,当然是凡夫,是善恶凡夫,以昙鸾大师讲的“若人”,是“一切外凡夫人”,就是十信以外的凡夫,也就是博地凡夫,还有贪瞋痴妄想杂念;如果以善导大师讲的,就是“一切善恶凡夫”,有善有恶。不管我们善多恶少、善少恶多、善恶俱多、善恶俱少,或只有恶没有善,毕竟我们都是凡夫,都是“若人”。
所以,龙树菩萨这两个字给我们很大的安慰,给我们最后的希望,不然,很多修行者愈反省自己、检讨自己,愈晓得自己业障深重,自己修行无力,所以“若人”这两个字真的让我们感动、感恩、感激涕零,然后归命弥陀的救度,一心而无二心,彻彻底底,毫无保留。因为晓得弥陀的“易行极致”我有分,而且看起来好像专门为了我,我岂不是要一心归命!
摘自《第十八愿善导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