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白居易与鸟巢禅师

2019-05-20 19:26:02 作者:摘录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1.jpg

唐代有一位奇特的禅师,他连法名也没有,修行也很是特别。他不住山间的寺庙,也不住水边林下的庵棚,而是住在松枝茂密的秦望山的一颗大树上——他搭了一个像鸟窝的蓬子,不论刮风下雨都住在其中,别人都称他为“鸟巢禅师”。


白居易是唐代的著名诗人,也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,自称香山居士。他在杭州任刺史时曾参访鸟巢禅师。鸟巢道林禅师见秦望山上松枝茂密,就居于树上,有如鸟儿筑巢而居,故人们称他为鸟巢禅师。白居易仰观树上的鸟巢禅师,说:“禅师住处甚为危险。”禅师说:“太守的处境比我更危险。”白居易说:“弟子为一州太守,住镇江州,何险之有?”禅师说:“你身居官场,明争暗斗,识性不停,譬如薪火炽燃,怎么不岌岌可危?”白居易请教道:“什么是佛法大意?”禅师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白居易说:“如此简单的道理,三岁小孩也知道。”禅师说:“三岁孩童虽会说,但是八十岁老翁却未必了解其意。”

这段佳话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佛门公案。


元和年间,年过花甲的白居易到杭州当太守,听到了鸟巢禅师的名声很大,便去拜访。白居易来到禅师居住的大树下,仰观在树上摇摇欲坠的禅师,一脸疑惑地说:“大师,您这么大年纪了,住在树上不方便又很危险,还是下来回到寺庙住吧!”


鸟巢禅师在树上说:“太守大人,你官职这么高,泡在官场里更是危险了,还是进入佛门吧!”白居易说:“弟子身为一州太守,位镇江山,何险之有?”鸟巢禅师说:“你身居官场,官场中的荣辱得失、利害是非太多。加上这个充满危机的社会,如同熊熊的大火,会无情焚毁一切的。你在其中或得意于青云,或失意于穷途。得意则忘形,失意则生怨,难免党同伐异,怨恨憎恚,喜怒哀乐,机心算计。这种种情况,烦恼哪有稍息之时呢?这样又苦又累,怎么会不岌岌可危呢?”白居易听了肃然起敬,问:“听大师这么说,我应皈依佛门以求解脱啦?但我自小学佛,几十年来,还没有入门之处,请师父指教:"什么是佛法大意?"”鸟巢禅师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白居易不觉笑了,说:“这不过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道理,何必用来教训我这个老头子呢!”鸟巢禅师说:“这的确是三岁孩童都会说的,可惜许多八十老翁也没有做到啊!”

这席话犹如一盆冷水,把白居易淋的从头到凉到了脚。 “是啊,知道的未必行到,行到的未必达到。我学佛多年,满腹经纶,自己又身体力行了多少呢?现在还不得心安,功用又在什么地方呢?”

白居易诚恳地向鸟巢禅师致谢,然后打道回府,继续用功。从此以后,他不仅持斋守戒,还大力倡导放生,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普度众生。

又有一次,白居易以偈语请教鸟窠禅师:

特入空门问苦空,敢将禅事问禅翁。

为当梦是浮生事,为复浮生是梦中。

禅师也以偈语回答:

来时无迹去无踪,去与来时事一同。

须更问此浮生事,只此浮生是梦中。

人生如幻如化,短暂如露如电,但是,若契合了“不生不灭的万法之源”,超越了“生灭法相的虚幻变迁”,我们就能“于万法丛中而超然”,就象佛家所说的“生死涅槃等空花”。白居易听了禅师的开示,愈加敬佩,于是,皈依了鸟窠禅师,作礼而退。

从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的对话中,我们可以看到,佛家所说的大智慧,不是在思维上讲道理,不是在口舌上争胜负,而是在心地上作实证。先圣先贤,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学习佛法的,所以说,只是讲得一些佛教的道理,如果没有实际的证悟与修养,即使口若悬河,也是无有实际的,就象“盲者话说蓝天白云”,皆属有名无实之谈。

白居易从佛法中领悟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,成了一位意境很高、修为脱俗的大居士。白居易遍访名山高僧,晚年更是素养其心,舍自宅为香山寺,自号为香山居士,他的一首诗曰:

爱风岩上攀松盖,恋月潭边坐石棱。

且共云泉结缘境,他日当做此山僧。

(《全唐诗》卷四百五十四,〈香山寺二绝〉。)

在这首诗中,显示了白居易的佛法情趣与佛法志向,也显示了白居易的“不为世俗所羁绊,自在清净过人生”佛学修养。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