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如何才能快速的突破烦恼障和所知障

2021-05-30 11:06:49 作者:成德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56.png


有同学问到:解行不相应,解多过行,有严重的所知障兼烦恼障,师父上人的教诲听得多了,理上也会跟人说,头头是道,事上落实却不够精进,是小人之学。请问,如何才能快速的突破所知障和烦恼障?


首先问这个问题是非常可贵的,为什麽?有自知之明。很多人跟人家讲道理头头是道,他还很沉醉在那个境界当中,觉得感觉非常良好。所以会问这个问题,代表有惭愧心,心虚,觉得虽然说很多,但是好像跟说的距离太大。这是我们修道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耻心,羞耻心。《了凡四训》讲的改过要发三种心,第一个就是耻心,再来是畏心,再来是勇心。没有羞耻心,我们就自欺欺人,不承认。所以夏老说,「须先打破自欺一关」。问这个问题,就是在面对自己的实际情况。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,自知,进一步知过,然后改过。所以修行就这两件事情,知过、改过,不是很複杂。


《弟子规》告诉我们:「不力行,但学文」,学了很多道理,但没有去力行,「长浮华,成何人」,我们的我慢,甚至是虚荣、好名之心,就会随著增长了。傲慢就是所知障,知道得愈多,反而习气愈来愈增长,障碍了自己的真心。这个烦恼障最主要是贪瞋痴慢疑,这是烦恼障。


所以刚刚提到李炳南老师说的:「处世不忘菩提」,菩提心不能离开,「要在行解相应」,老人家说最重要的行解相应。一般都说解行相应,李老为了让我们更重视这个「行」字,他这句法语说「要在行解相应」。所以《大智度论》说到:「佛法贵行」,佛法贵在能落实、能实践,「不贵不行。但能勤行」,就是很勤奋的去落实,「纵复寡闻」,纵然听的经教比较少,「亦先入道」,这个人还是可以先入境界。


其实说到这裡,我们就要自己勘验自己,我有没有真正下功夫去落实一句老法师教导的?这个只能自己检查,别人不可能帮我们检查。别人帮我们检查,我们面子拉不下,还给人家脸色看,人家下次都不敢讲了。所以我们不能走解行不相应的路,这个解跟行就像鸟的双翼、就像车的双轮,这样才能够平衡。


如何快速的突破所知障和烦恼障?其实解行相应了就能够突破,但是这个快速是很积极去落实解行相应,这个快速不能是急于求成。所以自己的心态自己要观照得清楚,因为这个急躁也是我们要克服的。大家记不记得,老法师说到,传统的教育,小孩十几岁就像个小大人,大家有没有印象?十几岁像个小大人是结果,原因是什麽?原因是教出来的,《圣学根之根》就是教学的内容。《圣学根之根》第一册,第一本经本《小儿语》,第一句说到:「一切言动,都要安详,十差九错,只为慌张。」我们做什麽事都很急,一急就容易上火,一急就容易不理智,一急就容易慌张出错了,就没有定力。所以求学第一个要下的功夫,要把自己的浮躁之气可以定下来。所以《弟子规》重要,「步从容,立端正」,走路不能慌张;「缓揭帘,勿有声」,连拉个窗帘都不能慌张;「宽转弯,勿触棱」;「凡道字,重且舒,勿急疾,勿模糊」。所以随时随地这个心都要是安定从容,不能慌张。


我们这个问题,用到我们自己身上,那我们就要下定决心好好的来落实师长的教诲。我这一个月就挑这一句来做,你不能今天想做这一句、明天想做那一句,然后好几年前想做的那一句现在也还没做。那挑什麽句子?挑总持法门。慈悲心是总持法门,《了凡四训》行善当中有提到「爱敬存心」,这总持法门。我们在一切境界当中,随时告诉自己,我要落实爱敬存心,对人爱护、对人恭敬,念念为人想。这样能真正下个一个月、两个月的功夫,一定变化气质,I promise(我保证)。所以大家可以下下功夫。然后怎麽检查?你的亲戚朋友有一天突然告诉你说:「我觉得你最近变了。」当然是变好了,「你最近变了」。这个是人家自己说的,你不要自己去问别人,「你觉得我最近有没有变?」还让人家很为难,这不对。读书贵在变化气质,为什麽气质会变?他有落实,解行相应了。


当然,我们听经也要解得深,把道理解得深、解得圆,不能解偏,那都变所知障,愈听愈分别、愈听愈执著,那就解偏了。所以为什麽要跟大家交流「如何建立修学的正知正见」?修行首重发菩提心,菩提心就像元帅一样,带领我们修行,但是知见,随时修正我们的想法、看法有没有偏掉。所以八正道这是修学的标准,第一个正见,看法不能错。从因推果推错了,从果推因也推错了,那不是盲修瞎练了吗?所以正确的看法,正见;正确的想法,正思惟。我们自我感觉很强,常常落在多愁善感,比较消极退缩,那都是自我感觉的习气。正思惟,那应该都是随顺圣贤佛菩萨教诲去思惟,用现在的话讲,每一个念头都是正能量,愈想愈有正气、愈有动力。



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,愿所有众生破迷开悟,向善念佛。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,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,广中至尊。《无量寿经》是经中之王,能够一生熏习,受益无量。
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