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31集)文字版
2021-06-11 08:14:48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(第三十一集) 2012/11/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31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零一页,从第六行看起:
这是概要的十门第五门,「所被根机」。「前明本经广收万类,普被三根。今当更明,万类之内,如何是器。三根之中,谁是当机」。广收万类,普被三根,这是总说。这个地方要给我们介绍的,万类当中什么人、哪一类适合(就是最适合)修这部经。上中下三根当中,到底哪一种根是这个经的当机者,这个法门,就是最适合他修学的。
一开端就为我们辨别根、器,「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,破漏之器,不堪承受法露,故名非器」。前头是用比喻来说,器皿,这茶杯是个器,它的作用能盛水,如果它破了,破了就不能盛,盛水就漏掉。这是如果说破漏之器,不堪承受法露,这个法露就是比喻甘露。天人最好的饮料是甘露,佛给我们所说的一切经法,就像甘露一样,我们能不能接受,有没有接受的时候把它漏掉,这破损的就是非器。
「《疏钞》云」,莲池大师《弥陀经疏钞》,《疏钞》说的此地可以用,《弥陀经》跟本经是同一部经,叫大本、小本,小本讲得简单,大本说得详细,都是说的一桩事情。莲池大师在《疏钞》裡头说,「前三非器」,前面这三种,哪三种?无信,他不相信;第二种他不能发愿,不想往生极乐世界;第三种无行,他不念佛。不信、没有愿、不念佛,就没法子修学这个法门。「反是皆器」,反过来那都是本经契机者,就是他有信、他有愿、他肯念阿弥陀佛。
这下面给我们说信,信什么?这个非常重要,决定要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。蕅益大师在晚年,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西有道人,西方极乐世界真有,用这个做他的名字,西有道人蕅益大师,说明他真信。「信谓:信生佛不二,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众生念佛,定得往生,究竟成佛」。这是必须要相信的,尤其三句太重要了,相信众生跟佛是一体,是一不是二。这个确实很多念佛的人都不相信,所以,他念了一辈子到最后不能往生,他有疑。决定要相信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,弥陀确确实实是我自性清淨心中所生之佛。所以说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」,这个心是真心,不是现在起心动念的心。起心动念的心是凡夫,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心就是阿弥陀佛。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,起心动念是妄心,真妄不二,真心跟妄心是一不是二,为什么?迷悟不同。迷了就妄心,觉悟了真心,所以妄心,别无体性,妄心的体性是真心。妄心不能生、不能现,能变,把什么变了?把真心所生所现的现象变了。真心所现的、所生的是实报庄严土,叫法性土;阿赖耶把它变成十法界,把它变成六道。于是乎我们就晓得,原来六道十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,这个理跟事都要搞清楚,我们真信了。所以「自性弥陀,唯心淨土」,是我们自己真心现的,我现在想往生哪有不能生的道理!凡是往生产生障碍,最后不能去了,这是重要的因素。
在此地给我们讲信愿行,把这些重要的全讲给我们听了,所以要相信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六道裡头是怎么回事情?六道裡今天的人,他是心是贪,所以是心就作贪,贪是什么?贪是饿鬼;是心是瞋,是心作瞋,瞋恚是地狱,一个道理。是心是善,是心作善,这三善道;是心不善,是心作不善,这三恶道。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依正庄严,都是自己念头变现的。自性所生所现,念头是阿赖耶,阿赖耶能变,自性所生所现的随著阿赖耶就变,叫变质。众生念佛,定得往生,究竟成佛,这个一定要相信,前头把理给你说清楚,为什么念佛决定会成佛就这个道理。念佛是作佛,因为你本来是佛,是心是佛,本来是佛,所以你肯念佛就决定作佛。淨业三福最后一条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因果不是说别的,就是说这桩事情。是心是佛是因,是心作佛是果,你要相信这个因果,这个因果是许许多多菩萨、声闻、缘觉都不敢相信。
「愿谓:厌离娑婆,欣慕极乐,如子忆母,必欲往生」。这个话讲得很恳切,但是现在的社会变了,现在儿子不想妈妈,跟从前人不一样。从前人感情非常深厚,因为人的生活非常纯朴,这种浓密的亲情被现在科学破坏了。中国古圣先贤有智慧、有能力发展这些科学,为什么不干?他知道科学发展,我们得到的利益很少,受到的伤害太大了,得不偿失,所以绝不走这条道路。不是中国人没有能力,这点我们要知道,明心见性的人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他会不会造原子弹?肯定会。不干,为什么?这缺德的事情。凡是受过中国这个伦理道德教育的人,他绝不干这个事情。我们再说明心见性的人,他的德能广大无有边际,确确实实他有能力坐在那裡不动,改变太空当中星球运行的轨道,他有这个能力,比原子弹能力大多了。这些能力都属于自性的本能,见性就有了。所以对于娑婆,特别是现在的娑婆世界,我们所遭遇的,遭遇什么?这娑婆一点都不可爱,不像从前。
清朝在慈禧之前,确实还挺可爱的,康乾盛世那就更不必说,那个人世间是真可爱。为什么?行善的人多,作恶的人少,太平盛世的时间长,偶尔有一点小灾难,那不算什么。现在的社会跟从前不能比,我们不说别的,从国文程度上来看。我现在有些同学很难得,找了一些民国初年的,中小学生的模范作文,我们展开来一看,这个书将来有机会把它印出来,提供给大家做个参考。有些同学见到《国学治要》这套书,民国初年出版的,给什么程度人看的?序文裡头写得很清楚,高中程度,高中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,他们就有能力读这个书。我们降一级,看民国初年初中程度的学生,看看他们的作文。再看看那个时候小学生的作文,高小的,高小是五、六年级,初等的这些作文是三、四年级。
三、四年级的作文,现在文学院毕业的学生,文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写不出来,文言文。细细观察这些内容,学生对于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不但他有认知,而且他也落实了,他真正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课文的内容好。这样一比就是说,我们现在的程度太差了,不能跟从前人比。中国人讲一甲子,一甲子六十年,两个甲子一百二十年,这一段时间我们的国文程度,真正叫以无法想像的衰落。再把传统文化复兴的确不容易,要一段很长的时间,谁来做这个工作?真正佛菩萨来应世的,不是凡夫,凡夫做不到。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才能把这桩事情做好,什么原因?佛菩萨是真诚心,没有自己;带著有自私自利的人,没法子做得出来。心地要纯淨纯善,才能感动祖宗的加持,三宝的加持,他能肩负起这个使命,能把这个工作做好。真正要世世代代出贤人,我估计得一百年之后,这我们见不到了。
所以欣慕极乐,厌离娑婆,觉悟了,不再跟这些人去争。现在这个社会是竞争,不参与这个行列,我们退出,主动的退出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。他们那些人不愿意求生淨土,他们在这裡竞争、斗争,他搞这个。什么样的心情?如子忆母,这是从前人,不是现在人。现在儿女常常把父母都忘得乾乾淨淨,尤其是从小就离开父母,到外国去了,完全受的是外国思想,外国人的概念。决定要求往生,这是愿。
「行谓:从愿起行,一向专念,无有间断」。我们今天有信、有愿,可是念佛有间断,这是要特别提醒的,决定不能间断。我们真求往生什么时候去?现在就去,愈早愈好,早往生一天早少受一天罪,要有这种心,这个心叫恳切。留在此地是有特别的缘分,谁叫我们留?佛叫我们留,我们就留;佛叫我们去,我们就去。我们要把这桩事情委託给阿弥陀佛,自己再不放在心上,心上就是一心求生。「以上三事,号为资粮,资粮欠缺,便难前进」。资粮这句话,古时候出外旅行,资是财物,就带一点钱,还得带一点粮食,为什么?古时候没有旅馆。我们在抗战期间逃难,身上要带一袋米,那个米是用布做一个圆筒,长长圆筒,装进去之后打个结就背在身上。那带一袋米,一袋米可以吃好几天,带一点钱,这叫资粮,你才能出去旅行。现在人方便,到处有饭店,到处有旅馆,就不要带,只要带钱就行了。从前的钱挺重,你看铜板、银元,带银子;现在人带纸钞,纸钞轻。所以叫资粮,没有带资粮,就很难往前进,这路怎么走法?「信愿行三,缺一不可」,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必须具备的条件,三个条件少一个也不能去。「如鼎三足,缺一便倾」,鼎是三个足,少一个它就倒了。「缺足之鼎,是名非器」,少一个,他决定不能往生。
「《疏钞》复云」,这是莲池大师《弥陀经疏钞》,「又复世人,虽行众善,于彼佛土,无信行愿,亦名非器」。这个人是好人,积德行善,但是对于淨土宗没有信愿,他也不念佛,这也是非器。这个人将来往生生三善道,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。「虽有诸过,于彼佛土,有信行愿,亦名为器」,这两句话非常重要,你是好人,没错,大好人一个,对于淨宗缺少信愿行不能往生;你是个坏人,无恶不作,你对淨宗有信愿行,你能往生。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五逆十恶,临命终时他一口气没断,这个时候遇到善友劝他念佛往生,他一下就相信,就接受了,真信真愿,十声佛号他就能往生,叫十念必生。这是我们要相信的,所谓是纵然有一些过失也不要紧,现在遇到淨宗了,知道这桩事情,尽力去断恶修善,真正相信,真正发愿,那恭喜你,淨土跟你有缘,你决定得生淨土。这是说器,根器。
再说机,机是有当机跟不当机,「三根之中,谁最当机,古说不一,今当明究」。这是念老的话说得非常好,我们一定要搞明白、要搞清楚,不能有疑惑。「盖以世尊五时说法,均是随机设教,应病与药」,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讲经说法分五个时期,这五个时期完全是应机而说,随机设教。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大彻大悟,没人知道,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什么人当机?法身菩萨当机。也就是说,最低的程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一直到等觉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参加了。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,没有人知道,普通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打坐入定。多长的时间?二七日中半个月。也有经上讲三七日中,三七二十一天,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这是示现证得究竟圆满。这一部经讲完之后,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,六百年之后龙树菩萨出现在世间,有缘,被大龙菩萨接引到龙宫去参观看到了,《华严经》传到这个世间,是龙树菩萨传的。所以小乘不承认,小乘论事,没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。小乘认为《华严经》是龙树菩萨造的,假借释迦牟尼佛的名,他造的。他能造得出来吗?能造得出来那就是佛!
这一部经的分量多大?那说来都吓人,龙树菩萨他看到的,《华严经》全文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,这个书要拿到我们地球上装不下,不但地球装不下,我们太阳系也装不下,银河系也装不下,真正不可思议。龙树传来的本子是小本,这个经有大本、有中本、有小本。像我们现在《四库》一样,《四库全书》大本,《荟要》是中本,《四库目录提要》是小本。目录提要只有五册,中本五百册,大本一千五百册,我们看到的。《华严经》也是有这么个性质,龙树菩萨传过来的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的目录提要。为什么?中本、大本太多了,说娑婆世界众生没有能力学习,分量太大,所以只把目录提要带回到人间。这个目录提要有十万偈,印度人算分量大小是用偈,四句叫一偈,不管长短,只要是四句就叫一偈,一个单位。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。现在我们中文的《华严经》没有这么多,大概只有一半,所以《华严》欠缺的地方很多,是一个残缺不齐的本子传到中国来,但是都给它翻出来了。只有一品是完整的,其他统统不完整,这一品完整的就是《四十华严》,最后的一品「普贤菩萨行愿品」。你看这一品翻出来的四十卷,不是说这一品特别长,每一品也都相似,缺失的很多。佛对那些人讲的,不是对凡人讲的,这第一时。
第二时这开始对人讲,在菩提树下出定,出定没有人知道他成佛,也没有人请他讲经说法。那佛怎么样?佛就准备走了,入大般涅槃,我们世间人讲就是死了,他走了。这个时候幸好四禅天的淨居天人,四禅天裡头有一种特殊的圣人,他们住在那个地方修行,叫五不还天。我们讲这个族群,它有五个族群,统统都是三果圣人阿那含在那边修行。他们修行功夫成就了证阿罗汉,利根的,五不还天就证得阿罗汉,他就超越六道;根性差的,还要通过四空天才能证得阿罗汉。这些天人看到了,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作佛,赶快下来,下来变化作人的样子请佛说法,佛就留下来了。开始就找,他离开家庭,他父亲指派了五个人陪同他、照顾他,这五个人在鹿野苑。所以到鹿野苑把这五个人找到,为他们讲苦集灭道四谛法,憍陈如尊者开悟了证阿罗汉果。
这个世间三宝就具足了,有说法的人,有听法的人,有修行的人,有证果的人,正法住世,从这开始。佛讲阿含,讲小乘,小乘是佛法的基础,是属于普世教育,一切众生都应该学的,教你怎么做人。你想生天,教你怎样修行才能够生天,而且告诉你天有很多种类、有很多层次,有二十八层,有欲界、有色界、有无色界,你要生哪一种天统统都有方法。这个能满足世间人的愿望。世间人知道世间苦,总想生天,以为天是究竟。佛说法一丝毫不勉强,你喜欢什么就教你什么,叫应机说法。阿含讲十二年,他们提升了,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诲,所以佛讲方等,好比办中学,把他们带起来。方是方正,等是平等,比前面阿含高,菩萨法,我们通常叫权教菩萨,为什么?这裡头没有讲明心见性。
方等八年,然后接著讲般若,般若是大乘,这应该是佛陀教化众生,这是核心,完全讲智慧。般若就是智慧,今天所说的哲学、科学,讲了二十二年。佛一生讲经四十九年,般若讲了二十二年,最后八年讲法华,那好比是研究所。般若是大学,讲什么?诸法实相,一切法的真相,这是大乘。法华这个八年教人转凡成圣,怎么样去证得无上菩提,所以佛门裡有所谓,「成佛的法华,开智慧的楞严」。《楞严经》裡面大部分的经文都是辩论,佛提出问题,这些阿罗汉、菩萨们解答;弟子们提出问题,佛给他讲开示。都是在讨论,研究讨论,所以称为开智慧的《楞严》。我们在旁边,来聆听他们的讨论,自然就增长智慧。所以五时说法,均是随机设教,完全看学生程度一步一步往上提升。应病与药,你有什么问题,佛就有方法来解答、解释。
「一般而论,则大乘经典,菩萨众当机」,方等、般若之上,菩萨能学。「小乘典籍,二乘当机」,中国翻译的叫《四阿含》,声闻缘觉学习的。「唯此淨土,奇特殊妙,独标一格。古有诸说,下标三例」。淨土这个法门很特别,谁是当机的?前面讲能信、能发愿、能念佛,统统是这个法门的根器。那当机,什么人当机?可以说人人都当机。但是古人有古人的看法,这下面给我们讲到了。
我们看念老注解,「上辈往生,唯是菩萨」,这是讲的机,古德有这个说法。「本经明三辈往生,每辈再分三品,则同于《观经》中之九品。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诸师,谓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,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。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。上下品是大乘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」,这就高了。「中品上生是小乘三果。若如是解,则九品之中,上品唯是菩萨圣众所生,中上品是小圣所生,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」。这是善导大师以前,也就是唐朝以前,那一些法师们说的。
我们再看善导大师怎么说法,善导是我们淨宗第二代祖师,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应化而来的。在唐朝时候日本、韩国、越南许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,亲近善导的人特别多,所以日本淨土宗,把善导作为他们的初祖,很难得。他不以他们做初祖,他的初祖是他的老师,他老师是中国人,以善导为初祖。法然上人实际上他是传淨土宗的,他称二祖,不称初祖,不忘老师,这很难得。底下这一段,「本为凡夫,兼为圣人」,这是「善导大师于所著《观经四帖疏》破前说」,他不同意前面这些法师们的说法。「如来说此十六观法,但为常没众生,不干大小圣也」,这是《四帖疏》裡头的经文,善导大师所写的。意思是「谓佛说《观经》中之九品往生,祇为沉溺之众生」,常没就是堕落在轮迴裡头,在轮迴当中头出头没这些众生,是为他们说的。「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」,这个经不是对菩萨说的,也不是对阿罗汉说的,完全是对六道众生说的。
「又看此《观经》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,总是佛去世后,五浊凡夫,但以遇缘有异,致令九品差别」。这句话说得特别好,遇缘有异;换句话说,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你生到哪个品位是你遇缘不同。如果你遇的缘殊胜,你的品位就大幅度提升;遇的缘不好,你的品位可能就低一点。这个缘第一个是老师,你亲近善知识,第二个是同参道友,第三个修学环境,这都是缘,样样都顺心,进步很快,这遇缘不同。我们今天遇到的缘无比的殊胜,为什么?我们遇到这个会集本。这个会集本之前,《无量寿经》你去看看,看了怎么样,很多地方看不懂。难得我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没有这个集注我们也非常困难。他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,我们得到这部书如获至宝,这个把西方极乐世界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我们上一代没遇到,李老师遇到会集本,没有遇到集注。所以这个缘才真殊胜,遇到这样殊胜的缘,我们确确实实真的知道了要放下。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决定不受外面环境干扰,我们这一生当中,就能取上辈往生。上辈是生到实报庄严土,中辈是生方便有馀土,下辈是生凡圣同居土,这都是遇缘不同。
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反对会集本的,反对黄念老这个注解的,那什么?那前面讲的非器,他们遇到了不相信,当面错过,真可惜。那为什么他不看这个经,不看这个注解?我相信他也看,他也看经,也看注解,看了不相信。什么原因?学习的心态出了问题,对经、对注,对会集的人、对做注解的人,没有信心,总认为自己比他们高明,这两个人有什么了不起?这个念头生起来完了,不但非器,机也没分,统统都失掉了,这叫真可惜。我们一见到这个本子、一看到注解就五体投地,我们相信,我们与淨宗、与极乐世界有大因缘。夏莲居居士的会集,一看到就生欢喜心;念老的集注,这是我在美国第一次看到,他那时候刚刚完成,用油印印的。现在讲油印很多人不知道,六十年以前油印还很普遍,用钢版写蜡纸油印,这种电动打字机发明也不过最近三十年,所以那个本子很不容易得到。我看了之后打电话问黄念老,你有没有版权?他问我,你问这个什么意思?我说有版权我尊重你,不流通;没有版权,我要大量翻印流通。他告诉我,没有版权。不但没有版权,听说我要把它印出来流通,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,给它在封面题字,我都照办,我们第一版精装一万册。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本子又经过修订,增加一些东西进去。我们第一次印的本子那是原本,没有修订的,这是以后重新修订。
这个话说得是正确,引用善导大师的话,不用自己说的,有根、有据的。《观经》上,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,总是佛去世后,五浊凡夫,但以遇缘有异,致令九品差别,就是遇缘不同才有这个情形出现。「何者」,这下面举例说出来,「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,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,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」,都是凡夫,不是菩萨,也不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。「又于《行卷偈》前,开示大无量寿经之机曰」,这就讲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「其机者,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」,有根有据。「大师之说」,这个大师是善导,善导大师所说,「上契圣心,下洽群机」。这个圣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阿弥陀佛要普度众生,不能把标准设得那么高。设得那么高,这个浊恶凡夫怎么办?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,目的确确实实是帮助这些凡夫,尤其是造作恶业的凡夫,他们都要堕地狱。如何能把这些人救出来,不但救出来,还要让他快快成佛,这是弥陀无尽的慈悲,能不能做到?能。前面把理由说得很清楚,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是心是佛,只要是心作佛。五逆十恶你肯回头是心作佛,你也能成得了佛,这道理讲得通,所以事上就可能,这是真正不可思议。「实大有功于淨土」,善导大师这个解释对淨土这个功劳可大!「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」,中国、日本跟善导大师学的人很多,都遵从大师的说法。
「如日《合赞》云:第十八愿,十方众生,三辈众生,皆是具缚凡夫,是其机也」。十方众生、三辈众生统统是凡夫,具缚就是具足烦恼,烦恼一品都没断,这叫具缚凡夫,是其机也。「后复云:如元晓云」,元晓是韩国人,也是唐朝时候,都是善导大师的学生,他回到韩国,在韩国建立淨土宗。他说「四十八大愿,初先为凡夫,后兼为三乘圣人」,凡夫都能够往生,都能证得上品上生,何况菩萨!菩萨就更不必说了,声闻、缘觉当然可以上辈往生。但是佛的用意确实是为六道凡夫的,他们是附带的,主要是对六道众生说的,为六道众生来建立的极乐世界。「故知淨土宗意,本为凡夫,兼为圣人」,这是从古大德的立说做了一个结论,结论八个字真的一点都不假,显示出阿弥陀佛无尽慈悲。
「此说之要妙」,要是重要,妙是微妙,这个说法太妙、太好了。「在于直显如来度生无尽之悲愿,扫尽凡夫退怯之心」。如果像前面诸师所说的,上辈三品是菩萨,中辈上品是阿罗汉,我们凡夫没分,这个对于一些凡夫会产生障碍,他就不学这个法门,放弃这个法门。难得善导说得这么清楚。法然上人日本的、元晓韩国的,都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释清楚,他们完全是依据善导大师的说法。「普令正信此法」,我们要真正相信,不要怀疑,「发心念佛。乘佛愿力,悉得往生」,没有一个不往生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成佛,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。在今天末法时期,除这个法门之外,修任何法门都没办法成就。这是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,他直截了当告诉我,禅的根器没有了,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一生参禅,只得禅定没开悟。现代这些人参禅,大概禅定都得不到,不要说开悟。虚老和尚有能力入定半个月、一个月,有这个能力;现在没听说过,没有听说哪个人入定半个月、一个月的。禅要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才算成就!虚老和尚算不错的生兜率天,这是他的本愿,亲近弥勒菩萨,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,他们是弥勒菩萨的弟子,他走这个路子。真正得禅定才行,没有相当深度的禅定,兜率天去不了;所以发心念佛,乘佛愿力,悉得往生。
下面还有一种说法,「专接上根,傍及中下」。念老说,「此说从文字表面上,似同于甲而反于乙」,这个甲是第一段所说的,好像也是上根,大概是菩萨、声闻、缘觉;第二段的那就真的是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你仔细去看,实际上它与乙相同,「主我辈凡夫均可直登九品」,故与甲第一段所说的相违。我们也得问,这什么叫做上品、上根?「但此谓专接上根者,盖恐世间浅见之士,每谓淨宗乃斋公斋婆之行,而鄙视之。故作是说,以济之也」。这是真话,不是假话,为什么?世间真的有浅见之人,看到修淨土的念阿弥陀佛,这些斋公斋婆不认识字,什么也不懂,一天到晚只晓得念一句阿弥陀佛,无论你问他什么,他回答你的就是阿弥陀佛,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他没有第二句话。这是什么人?上上根人,他功夫纯熟了。
不相信,你看他往生的瑞相,锅漏匠是其中之一,他的师父谛闲老和尚鼎鼎有名的,近代天台宗的祖师讚歎他,说他的成就,「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不如你」,这讚歎还得了!弘宗演教是讲经说法的大法师,智慧。第二句说「天下名山宝刹方丈和尚也不如你」,这一句说什么?大福报的人。做方丈住持大福报,讲经说法大智慧,都比不上你,你说他是什么根性?当然是上上根。他本来是下下根,下下根念佛三年就念出了上上根,走的时候是上上根,开始念的时候是下下根,一点都不错。三年之后他变成上上根,你就晓得,念佛这个方法消业障、断烦恼,它多快!三年的时间烦恼断乾淨,业障消除,他走得那么自在,站著走的,不但站著走还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。这个例子太好了,让我们对淨宗真正生起信心,这还能怀疑吗?这个人去我们不远,应该是七十年前的事情,不是太远,倓虚老法师亲自见过。倓老法师往生在香港,老法师在世的时候,常常提醒这个故事勉励大家念佛。还有一个参禅的弟子,以后做土地公了,用参禅跟念佛做比较,你看哪个殊胜。这个念佛的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了;参禅参得也不错,也得小小禅定,最后去做土地公。
我们再往下看,「如《弥陀疏钞》曰:又《起信因缘分疏》明信位初心,有四种机:以礼忏灭罪被初机;以修习止观被中机;以求生淨土被上机」,你看这根机。「初谓业障众生」,业障深重的要教他礼忏灭罪,为什么?烦恼重、业障重,先要求忏悔业障,普贤菩萨也是这样教人,入佛门初学一定要消业。我们过去初学的时候,在家做居士跟忏云法师,法师教我每天拜佛八百拜。早晨起来三百拜,中午吃完饭之后经行,经行之后拜两百拜,晚上晚课完毕,拜三百拜再去睡觉,定课每天八百拜,消业障,奠定基础,这是正确的。普贤菩萨教我们修礼敬、讚歎、供养、忏除业障,这个四门是基础。「中谓凡夫二乘」,中机是讲凡夫、二乘,「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萨所修」,不是普通人。
「又《弥陀要解》谓持名法门深妙,破尽一切戏论,斩尽一切意见。唯马鸣、龙树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彻底担荷得去」。这说上根,前面讲的上机,哪些人?只用信愿持名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深,这个方法妙。破尽一切戏论,这是说教下,法身菩萨看教下是戏论,戏是游戏,戏论就是开玩笑的,不能当真;斩尽一切意见,这是参禅的。宗门、教下都放下了,这一句名号超越宗门、超越教下,什么人?马鸣菩萨、龙树菩萨、智者大师、永明延寿这上上机。这些人全是念佛往生的,他们这些人彻底担荷得去。
「盖因持名一法,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,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,故云深妙」。说它深妙是有根据的,不是随便说的,真的是深!我们这一生当中,搞了三十多年才搞清楚、搞明白,真不容易,三十多年锲而不捨。《无量寿经》之前讲过十遍,讲这个注解,黄念老的注解这是第三遍,其他的大经大论这就不说。最后选定这个本子,决定修学这个法门,不是感情用事,不是人云亦云,自己认真抉择,选择这个法门一生决定成就。这个法门至圆,圆到极处,至顿,顿是顿超,一生成就没有比这个更快,没有比这个更稳当,没有比这个更殊胜,无上法门不可思议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,所不能及,选择这是第一经。「但蓦直念去」,蓦有自然的意思,自自然然你就一直念去。「不假方便,不落思量」,不必再用其他的方法来帮助,用不著,你也不用妄想,把妄想、杂念都放下。「直起直用,自得心开」,直是直截了当,就这一句佛号万缘放下,始能直下承当,彻底担荷,学锅漏匠。这个直起直用,自得心开!
「当下破尽戏论」,这是超越教下,「荡除一切计度分别」,这是超越禅宗。「故云:如是深妙之法,唯有马鸣等肉身大士,始能直下承当,彻底担荷」。他们上上根人,入门上上根,往生也是上上根;锅漏匠入门是下下根,往生是上上根,他预知时至,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。为什么?给那些人讲,那些人讲不通,他体会不到,他听不懂,不如不说。谛闲老和尚要在面前,他可能会告诉他。像修无师一样,修无师往生,倓虚法师、定西法师这两个人在,内行人,所以他可以告诉他。他跟这两个人告假,到哪裡去?到极乐世界去,他要往生。倓虚问他什么时候?不出十天。这头一天告诉他,第二天又找老和尚,跟老和尚说,我明天就走,真走了。这都是念佛人的好榜样,没有生病说走就走,乾淨利落。
下面有简单介绍这几位大师,「马鸣大士,东天竺人」,天竺是印度,东印度。「传佛心印,为禅宗十二祖,中兴大乘,造《大乘起信论》」。论的末后,「劝导众生念佛,求生淨土」,所以《大乘起信论》最后指归淨土,他自己是念佛往生。「龙树大士,南天竺人」,南印度,「为禅宗十四祖。开铁塔」,见到金刚萨埵,这叫密宗初祖。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。「入龙宫,取《华严经》」,所以他又是华严宗祖。「复以广造众论,力宏淨土,《楞伽经》悬记云,登欢喜地,往生淨土」,所以又是淨宗的祖师,这龙树菩萨。《楞伽经》是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,在现在的斯里兰卡讲的,那个时候斯里兰卡就叫楞伽,以山为名,楞伽山,在这个地方讲的。所以悬记龙树是初地菩萨,欢喜地,往生淨土。「我国称大士为八宗之祖」,中国人对龙树菩萨非常崇拜,称他是大乘八个宗派的祖师,这八个宗派天台、南山律宗,天台是法华,法相是大慈恩寺窥基大师传的,法相唯识。「三论诸宗」,这裡举出了四个,大乘四个宗派,「亦皆崇为其宗之祖」。
「智者大师诵《法华》,身心豁然」。这诵经用真心,全神贯注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、没有疑惑,这样诵经就会有感应;诵经还分别文字,感应就没有了。诵经跟念佛一样摄心的,经文念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没有念错,没有念漏掉,一心专注,实际上那就是修定,所以他能开慧,在经文上豁然开悟。如果说有分别、有执著,这句什么意思我知道,那句什么意思我知道,定就没有了。你是不是真知道?不是的,是你自己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,所以这叫不会念经。这是世间人读书没有戒定慧,他所读的、所得到的是知识,经典裡讲这些普通一般知识,经典裡头的奥义他不知道,他没有看出来。开经偈所说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如来真实义不懂,这就错了。
他「得入法华三昧」,诵《法华经》得法华三昧,「亲见灵山一会,俨然未散」。传记裡头记载,诵《法华经》,念到「药王品」入定,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《法华经》,正好看到前面有个空位子,他坐下来听。这一座经听完之后,出定的时候告诉别人,世尊讲《法华经》还在讲,还没散场。智者大师出生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多年,佛讲《法华经》没散,这会还在。有人说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日本人相信,日本的佛教徒最佩服的是善导跟智者大师。善导大师的像,在中国佛教裡头找不到、看不到,到日本每个寺庙都有,你都看到善导,看到永明延寿,看到天台智者大师,他们特别崇敬。「后住天台山创天台宗,临终右胁西向,称念弥陀观音而寂」。
永明延寿大师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,「于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」,这个发明心要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「乃法眼宗嫡孙」,他是禅宗彻悟,然后专修淨土,他怎么修法?「日诵洪名十万声」,永明延寿大师每天念佛十万声,「兼行日课一百零八事」,凡人做不到。「蒙观音大士,甘露灌口,妙慧涌现」,《传记》上所记载的,这在定中得到观世音菩萨请他饮甘露,从此之后辩才无碍。「著《宗镜录》一百卷」,他著作裡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,就是《宗镜录》一百卷,内容是什么?内容就是整个《藏经》的精华。就像《群书治要》一样,《群书治要》是经史子这三部的精华,没有收集部。《宗镜录》是整个《大藏经》,各个宗派东西它统统都有,最精华东西抄在一起,所以佛门裡称它作《小藏经》,你要没有能力读《大藏经》,你读《宗镜录》。读《宗镜录》就是所有各宗各派的你都读到,这一部书研究经教的人几乎必须要读它。「及《心赋注》、《万善同归集》等,蔚为法炬,光照万世」,这是大师的著作。《心赋注》、《万善同归集》这就是归到淨土,光照万世。「七十二岁焚香别众,坐脱西归」,七十二岁往生,往生非常自在,坐著走的。
「以上四德,咸为肉身大士,法门龙象」,都是佛再来的,永明、善导阿弥陀佛再来的,智者释迦牟尼佛再来的。我在日本讲经,问日本同修,修淨土同修他们知不知道?都知道。「《要解》谓唯如是之人,始能彻底承当淨土法门」,这个分量就重!这些大德都是修淨土的。所以天台宗历代祖师差不多都是念佛往生的,这什么?智者大师带头的,世世代代他们到最后都是修淨土。「近世学人焉得以世俗之见,而鄙视淨土耶?」这句话是警惕现代人,轻视淨土这是绝大的错误。黄念祖告诉我,末法往后去,一切法门的根器都没有了,只有修淨土能往生,往生就是成就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世界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学佛向善。
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
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
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
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