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33集)文字版

2021-06-16 10:21:07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1 (1).gif


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 (第三十三集)  2012/11/24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033


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零八页倒数第二行,从当中看起:


「行人若能于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稍生信解,其人必是上根,故云:专接上根」,从这看起。人生在世,没有遇到佛法之前,确实是迷而不觉,对于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是茫然无知。接触到佛法,如果不能够深究其理,大概也会空过一生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知道这是一回什么事。确实如佛在经上的比喻一样,「梦幻泡影」,永嘉大师《证道歌》说得好,「梦裡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真的是梦中,一重一重的梦,六道的梦醒了,还有四圣法界的梦;四圣法界梦醒了,还有实报土的梦;实报土梦醒了,才真正没事了。六道梦醒了是小乘,阿罗汉、辟支佛;十法界梦醒了,是法身菩萨;法身菩萨梦醒了,这才是真正无上菩提,回归自性了。这一个圈子绕得很大很大,无法想像,很不容易醒过来。醒过来这是大醒,了解它的真相,然后才知道世出世间法一场空。这个裡头享福、受罪都是冤枉,享福不是真的,受罪也不是真的,全是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。


真正搞明白了,才懂得端正心念。古人说这句话,我们听了似懂非懂,什么叫端正心念?为什么要端正心念?端正心念可以出六道轮迴,再端正心念可以出十法界,最后端正心念可以回归自性。所以,这句话意思有浅深不同。世间人讲端正心念,那就是断恶修善,出不了轮迴,能出什么?能出三恶道。可是出三恶道不是那么简单,三恶道是出了,到人天来,他又造业、又造恶。如果对事实真相认得不清楚,把恶当作善,把善当作恶,这一颠倒,人世间的寿命很有限,几十年春秋瞬间就过去,又堕到恶道去了。像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头出头没,头出,从三恶道出来到人道,没有几天又回到恶道去了。人间的时间短,恶道时间长,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。所以我们初一、十五祭鬼神,那就是供养他早餐、中餐,就是供养这个。天道的寿命长了,四王天的一天,人间五十年;忉利天的一天,人间一百年。人间活一百岁,忉利天只一天,你说有什么意思?在忉利天看人间,朝生暮死,不就是这个样子?了解之后,我们会起个念头,我们怎样超越六道轮迴。起了这个念头,佛就来帮助我们,我们念头才动他就知道了,我们有出离的心,他就来帮忙。


出离六道最方便的方法、最快速的方法、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念佛生淨土,这个法子确确实实是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我们今天看这一句,完全能理解、完全能肯定。这个法门真难信!稍生信解,不是深信,能信、能懂,这个人就是上上根人。不是上根人,他不可能相信、不可能理解。他为什么能够相信、理解?这个上根是宿世的善根,过去生中曾经无数次的修过这个法门。经上讲,只要是往生极乐世界人,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身分往生的,纵然是五逆十恶往生的,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如来。这些诸佛,在今天他遇到这个法门,都以神力来加持他,所以他欢喜,他能信、他能解,都是这个原因。所以我们对念佛人要尊重,善根无比深厚。


「同时如来从真实慧中,开演此法门者,欲惠众生真实之利」。这就是你一定遇到善知识,一定能遇到这部经典,有善知识把这个经典介绍给你,讲解给你听,你真正明白了,信心就坚定了。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,从今而后不再搞六道轮迴,不但不搞六道,连十法界也超越了。这是什么样的福报?世出世间没得比,真实的大福报!那佛的这个方法一定是方便究竟,就是说极其简单、极其容易,你才能修得成;如果深,很繁琐,你不一定能成功。这个方法太简单了,只四个字,第一个相信,决定不怀疑,第二个真正发愿往生,第三个就是老实念佛,你看就这么简单。所以,「普令现在当来」,当来是将来,「一切凡愚浊恶众生」,这是讲下根人,真正是凡夫,是愚痴,没有智慧,浊是染污,造作恶业,这样的众生,都能够「悉登彼岸」,就是全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。「故此甚深之法,复又傍及中下」,中等根性、下等根性统统都能成就。


我们再看底下第七段,讲大愿的核心,这第十八愿。「至于谓此为专接凡夫者,盖显如来之大慈大悲」,这是真的,这个地方如来就是指的阿弥陀佛,慈悲到极处。「世尊悯念末世凡愚,障深苦重,乃发无上宏深大愿,故号愿王」。佛是怎么发的这个心?是为看到六道众生太苦,希望能有个法门,令这些苦难众生统统能得度。不但是得度,一定要度他成佛,跟阿弥陀佛平等平等,这才满足弥陀的本愿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我们帮助人不是全心全力,不是帮他跟我一样,总比我差一级等。弥陀不是的,弥陀帮助苦难众生,帮助这些造作罪业下下根人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他一样,丝毫没有差别。这个心量多大!量大福就大。我们看一个人,他有没有福报,你观察他的度量,如果他能够包容,这个人前途就很大,福报很大、智慧很大,都从心量上来看。量小的人不能容人,有嫉妒、有障碍,这人量小,他不会有大成就。纵然有成就,那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,但是他不会长久,这是一定的道理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。看一个人如是,看一个家庭亦如是,看他的事业,看一个国家,看一个世界,你从这上面去细心观察,绝对不会看错。


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,这个政府把人民都教好了,农村裡头人民都很有礼貌、都非常善良。全国的学生,在校的学生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星期天一定要到寺庙去接受佛教的课程,真难得。一般的这些学校看到星期天放假,学生都出去玩去了。他们没有,在寺庙排著队整整齐齐,统统坐在地下,我们到寺庙一看,二、三千人,一个一个学校。老师在那裡讲课,学生坐在地下听,那么整齐、那么乖,有秩序,没有看到交头接耳、东张西望的,没看到,小朋友都聚精会神在听老师讲课。这个国家能没有前途吗?这个社会还会动乱吗?不可能。这是我们亲自去看到的,你给我讲,我不相信。别说别人不相信,我都不相信,我没见过,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地方?我过去在汤池做了三年实验,没有做到这个成绩。这是全民教育,值得讚扬,真正不可思议,让我们看到非常感动。很难得,这次联合国有二十五个国家大使也参与了这个活动,大家都亲眼看到了,没有一个不感动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


极乐世界比它更殊胜,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上课没有下课的时候。你往生到极乐世界,进入这个讲堂,等下课了什么?下课你就成佛了,你就毕业了,没有毕业不能出讲堂。你看看极乐世界厉不厉害!极乐世界的人跟我们的身体不一样,我们是肉身,血肉之躯,要吃饭、要休息、要睡觉;极乐世界是法性身,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,一尘不染,不需要饮食、不需要睡眠,所以他的功课能够继续不断,你看多厉害!那每天坐在讲堂裡面,可不可以有其他活动?有,活动很频繁。怎么去活动?化身去了,本身在弥陀讲堂裡没动,化身出去了。能化无量无边身,到哪裡去?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参访,去拜佛供养修福,听经闻法修慧,管用,他真学会了。所以个个出讲堂都是福慧圆满,福报圆满、智慧圆满了,跟阿弥陀佛一样,这毕业了。每个人毕业的时间不相同,那是个人的勤惰,你勤奋,你的时间就短,稍微懒散一点,时间就长。决定没有退转的,只有提升,没有后退。大概这是遍法界虚空界,现在讲全宇宙,最好的一座学校,成就福慧圆满。所以世尊悯念末世凡愚,障深苦重,发这么样的一个大愿,建立这样的一个道场,这称为大愿王。


大愿的核心是第十八愿,这个地方把十八愿的愿文节录在此地。「文曰」,这我们要特别注意,与我们的关係太大了,「十方众生」,包括我们在内,我们在这一句之内。「闻我名号」,我们今天听到了,学习《无量寿经》。「至心信乐」,至心是真心,真诚恭敬,我们相信,我们接受了,我们喜欢。「所有善根」,信、愿、念佛,心心相印,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心心相印,「心心回向,愿生我国」,我们真愿意往生。「乃至十念」,这是对一个念佛人讲的,你每天工作很忙,没时间念佛,十念就行。古人对于很忙碌的人,早晚功课就是十念。一口气叫一念,不拘多少声,念完一口气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念一口气叫一念,念十口气,这多简单。早晨起来,家裡有供的有佛像,在佛像面前拜三拜,修这个十念法。念完之后,再拜三拜,早课就完毕了,十几分钟就做完了。晚上在睡觉之前做一次,叫早晚课。一天都不缺,天天照干。


我好像是在一九九九年,我也提倡了一个十念法,一天九次,一次大概只要一、二分钟。我这个十念是十句,一句就算一念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就念完了。但是要念九次,早晨起来一次,晚上睡觉一次,三餐饭三次,吃饭之前我不念供养咒,我念阿弥陀佛,出声念行,默念也可以,上午上班一次,下班一次,下午上班一次,下班一次,九次。这是跟回教学来的,回教每天五次礼拜,但是他那个礼拜差不多要五、六分钟,我这个念一遍大概一、二分钟,非常方便。养成习惯,到时候自然就会念,都符合第十八愿,十念法,乃至十念。我这个方法教了很多人,当时在南洋,以后在美国、在加拿大,教了很多很多人,在台湾、中国大陆我都教大家这样念法,很多人打电话、写信给我,很有效。


修淨土不难,我们真信真愿,「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;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」。五逆的罪太重了,毁谤正法,这个到本经第六品还有详细的报告。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五逆十恶、毁谤大乘,临终忏悔,发愿求生,阿弥陀佛也会接引你,这慈悲真是到极处!阿弥陀佛真是好人,不嫌弃,只要你肯回头。为什么有这一句?因为这个罪太重了,佛在此地劝你最好不要造这个罪业,是这个意思,不是真的不要你。你看多慈悲。


「盖以生死凡夫,迷心逐境」,这个话说得真好,「沉沦苦海」,苦海是六道轮迴。在六道裡头「头出头没」,生三善道就好比头出,沉到海底就好像是三恶道,堕到地狱去了。但是在六道之中,你一定要知道,你在恶道的时间长,你在善道的时间短,恶道很容易堕下去,很不容易出来。说「若无此十念必生之大愿,众生何由得出轮迴?」没有这个方法,这是弥陀的愿力,没有这个愿力,众生想脱离六道轮迴,难了,太难了,没有办法,这不能不知道。「故为多障众生,特垂方便」,这是为了恶业多障的这些众生,为他们发的这个大愿,第十八愿。特别用这个方便法门,「开此易行之法」,开闢一个门路。「甚至于经灭时」,释迦牟尼佛法运一万二千年,已经过了三千年,后面还有九千年。九千年之后,释迦牟尼佛法运就终了了,经典完全没有了,失掉了。这部《无量寿经》最后灭,它还能够留一百年,最后的一百年只有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其他经全没有了。「以作舟航,故云专为凡夫」,这是说对凡愚之人无尽的慈悲。


「又密典」,密宗的经论,「《毘卢遮那经》」,就是《大日经》,这个裡面说,「大悲为根,菩提为因,方便为究竟。盖明必有究竟方便度生之法,方是如来果觉之究竟」,一定要叫这些愚下根性的人很容易修。愚下之人多半是做苦工的,他没有福报、他没有智慧,是一个劳力的人。所以他们很辛苦,他们没有时间来修行,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法、最有效果的方法,这才能成就。十念必生确实是究竟方便。「实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,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」。这是把弥陀究竟方便说出来了,阿弥陀佛这个究竟方便从哪来的、根据什么,说出来了。是弥陀功夫达到极处,他的定、他的慧达到究畅无极,是这个定慧的加持,成就这个法门,信愿持名,十念必生,他有这个能力。


「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,而鄙视之乎!」这个确实,因为这个方法太容易了、太简单了,没人相信。我最初听到这个法门不相信,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?忏云法师劝我、李老师劝我,叫我读《印光大师文钞》。我读了一遍,有受用,什么受用?不再毁谤淨土,不再轻视淨土,但是我不肯学它,李老师多次劝勉,我都没有接受。我接受淨土,怎么来的?我跟诸位报告过,从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、《楞严》而来。这三部经我讲过,特别是讲《华严》的时候,有一天突然就心血来潮,想到一个问题,文殊、普贤这是我们最崇拜的对象,他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?在经文的后面,前面没提到,后头我还没讲到。往后翻,真的,翻《四十华严》,四十卷翻到第三十九卷看到了,文殊、普贤都是发愿求生淨土成就的。我看到这个经文寒毛直竖,没想到文殊、普贤是在极乐世界成就的。可惜李老师跟忏云法师没有把这桩事情告诉我,要把这个事情告诉我,我会提前相信,他只劝我,没讲清楚。


当我们了解,这些大菩萨们统统都是念佛往生成就的,我们才特别留意淨宗,对淨宗的典籍就认真去看了,这个关係很大。因为过去对它怀疑,你就看不懂,人家跟你讲你也听不懂,疑是障碍。这个疑断掉了,障碍撤消了,听得就有兴趣。所以我们读诵大乘,能不能得利益,关于心态很重要。真正相信,有恭敬心、有真诚心,你能得到法益,读经、听经都有法喜;如果怀疑,没有坚定的信心,没有恭敬心,随随便便的,这得不到利益,有好老师讲解也得不到利益。这个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自己有经验,对这部经没兴趣,老师虽然讲这部经,我们每天也听,不感兴趣;如果喜欢这个经,跟这个经有缘,听得津津有味,愈听愈欢喜。所以,你能得多少,你能成就多少,于你的心态有密切关係。然后再一想,世出世间法哪一法不如是。佛为什么得到广大群众的尊敬?九界众生,佛用真心,不用妄心,真心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真心清淨平等,大家都欢喜。凡夫用心不一样,喜欢这个、讨厌那个,喜欢就很喜欢,讨厌那个就怨恨。这是什么?心不平,不是清淨心、不是平等心待人处世,所以这个效果就很差了。


念老在这裡举一个例子,「例如彩色电视机、录音机、电子计算机,必须安全易用」,第一个要安全,第二个很容易操作,「虽于科技无知之人,一按电钮,便能享受此最现代之科学成果」,这同一个道理。如果这个电视机、录音机,现在这些电脑,用起来很麻烦,不容易学会,它就不能普及,不方便!淨土这个法门,最容易的、最方便的,人人都能学,个个都受益。「人必因其安全易用,而讚其科技之先进」,依同样个道理,「又焉能因持名之易行,而轻此法门乎?」这用这个比喻,不要小看这个法门,它很容易,理非常高深,成就的果德不可思议。


最后一段总结,从愿起行,发心专念,这个人就是当机,本经的当机。「故知上之两说,各有所重,乙则讚淨法之普被,首在著眼于凡夫」。「丙」,这第三段,「则显持名之深妙,彻底承担唯上根。故应会通,莫死句下」。你要详细看,要合会,圆融贯通。听经不能死在言下,读经不能死在句下,这个言、句是活的,不是死的,你要细心体会它的意思。


「盖此法门巧被诸根」,这个法门没有不当机的,上从等觉菩萨,下至地狱众生,真叫普度,只要具足信、愿、持名,都能得度,平等得度,这个不可思议。「如《要解》云」,《要解》裡有两句话说这桩事情,「上上根不能逾其阃」,阃是门槛,在此地意思是范围,上上根你也没办法超过它的范围。「下下根亦能臻其域」,域也是范围,臻是到达,下下根也能够到达这个境界。这两句话说得好,真的从等觉到无间地狱,只要他能信、能愿、肯念佛。所以,阿弥陀佛跟众生的缘就太殊胜了,他没有限制。「圣凡齐收,利钝悉被」,圣,十地菩萨;凡,地狱众生,统统都收,一个都不漏。利根是聪明智慧,上上根人;钝根是愚痴,不认识字,迷惑颠倒,业障深重。只要他肯念,具足信愿持名,下下根到他往生的时候就变成上上根,这个例子我们看得太多了。


「《弥陀疏钞》」,莲池大师的话,「谓此法门为尽摄利钝诸根,悉皆度脱」。这莲池大师的话,在《弥陀经》注解上讲的,就是念佛法门尽摄利钝诸根,什么样根性人他统统有分,都能够度脱。「并云:诸馀法门」,淨土宗之外的,八万四千法门,「高之则下机绝分」,确实有讲很高深理论的,中下根人听不懂,没法子学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卑之则不被上根」,像《阿含》,这些经典很浅显,都是讲一般伦理道德因果,中上根性的人不愿意看它,为什么?它太浅了。「是以《华严》如盲,萤光增结」,《华严》太高了,所说的全是法身菩萨的境界,中下根人真的听不懂。中下根性的人智慧像萤光,萤火虫的光,照不远,这是比喻他的智慧很小。「唯此一法,上下兼收」,淨宗法门了不起,华严上上根,人天下下根,全都可以学习,而且都能成就,不但成就,平等成就。「可谓万病愈于阿伽」,古印度有一种药,叫阿伽陀药,这个药是万应丹,什么病都能治,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,用这个来比喻淨土。「千器成于巨冶」,金银铜铁所造的这些器皿,放在冶炉裡头统统都熔化了。把这个法门比喻作阿伽陀药、比喻作巨冶,到这个地方都给你融成一片。


「又:但持佛名,必生彼国。则或高或下,或圣或凡,乃至或信或疑,或讚或毁,知有彼佛,便成善根。多劫多生,俱蒙解脱」。这是法门真正不可思议,把一切众生度尽了,只要你肯念佛名。我念佛名,我不相信,我也没有意思求往生,阿弥陀佛当作歌词来唱唱,是不是必生彼国?是。为什么?阿赖耶裡种子种进去了,这一生不能往生,来生后世遇到缘,这个种子就有力量,所以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。你看到阿弥陀佛像,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,他就跟你产生关係。来生后世决定遇到缘,你往生极乐世界,就这么一个因。这个缘太容易了,太大了、太深了,哪个人跟阿弥陀佛没有缘?在中国,谚语所谓「家家弥陀佛,户户观世音」,弥陀佛跟观世音名气最大,真的有很多人不知道释迦牟尼佛,但是很少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的;许多人不知道大势至菩萨,但是知道有观世音菩萨。


所以你的信心、功夫,或高或下,或是圣或是凡,乃至于或信或疑,都是种了善根。乃至于你讚歎种善根,毁谤也种善根,把你那个毁谤的字样去掉,留那个佛的名字,不就是善根了吗?名号是金刚种子,毁谤是些不乾淨、染污的东西,在你阿赖耶慢慢那些东西会淘汰掉,这金刚不坏的东西会保留,它不会消失。所以,还是善根。知有彼佛,便成善根,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心态,信与不信,欢喜还是讨厌,只要你知道有阿弥陀佛,你的善根就成了。多劫多生,俱蒙解脱,你最后决定是生极乐世界,为什么?你跟他有缘,不喜欢,他也有缘。


「至于当世,若问何人正是当机?」你要是问现前,我们眼前什么样的人是当机?「则不论男女老少,富贵贫贱,上智下愚,久修初习,宿根利钝,善恶差别」,这都不需要问,都没有关係。「祗要于此法门,能生实信」,上面所讲的这些人,无论是什么人,你对这个法门真相信,不怀疑。「因信发愿」,你真相信了,你能不发愿吗?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能不求往生吗?不可能,决定求往生。


现在的人,中国人,我不说外国人,很多人盲目移民。要移民到那个国家,一定把它国家搞清楚,这国家有没有前途?好不好?这个国家的历史、这个国家过去的渊源、它的文化,这个东西要紧。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比我们是真好,值得我们去;如果两下一比较,它不如我们,这不能去。早年方老师问我一个问题,那是讲到治病。老师说,中医有五千年的历史,西医才不过三百年,你相信三百年的,还是相信五千年的?我说我相信五千年的,三百年太短了,不可靠,五千年禁得起考验。我们今天想移民到美国,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,美国才两百年,你敢相信它吗?再细细看他们,他们没有文化,中国有自己传统文化,美国没有。美国都是移民到那边去的,族群很多,文化很複杂,都不一样。这个地方有福报吗?不可靠。


香港在回归之前,有不少年,我每年到香港来讲经一个月。距离回归的日子愈来愈近,就很多同修来告诉我,他们要移民到外国去。我说为什么?他们害怕,怕中国人来统治比不上外国人。我劝他们不要去。听话的人少,不听话的人很多,移民到美国、移民到加拿大、移民到纽西兰、到澳洲,我到外国碰到他们,香港回归之后。我曾经告诉他,我说中国统治香港绝对不会输给英国人。我说你们在香港土生土长要往外面跑,抛弃乡井去做流浪人,我说我在海外流浪久了,我想回来,回到哪裡?我就回到香港。我碰到他们的时候,后悔,但是回不来了,再回来的时候房子都涨价了,买不起了,离开的时候房子便宜卖掉,到外国去。都不听话,有什么办法!看东西只看表层,没有深入,亏吃在这裡。


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、有五千年的文化,它有根、它有本,我们不要因为这一时社会动乱,这是短暂的。这个动乱你说会不会回头?肯定回头。不回头?不回头就亡国了。现在大家人都知道,这都没有忌讳,一定要回归老祖宗,老祖宗的东西可以救全世界。今天整个世界动盪,最安全的还是中国,你们都到国外移民,我现在移回来了。中国的传统文化、大乘佛法太好了,你要是能受这个薰习你就会很清楚,你对于这个世间事会看得很清楚、看得很明白。不经过这次的苦难,不知道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之可贵。


我们在汤池小镇做了三年实验,实验成功,产生了影响,让大家觉悟了,重新去思考。这动乱怎么能把它恢复安定?怎么能将社会再回到和谐?只有靠传统教学,除这个之外,没有第二个方法。老祖宗这个指导原则适用全世界,任何国家都适用。尤其现在我们把《群书治要》找到了,这是稀有的因缘,我们以为失传了。这本书一找到,经过我们一宣传,印了一万套在全世界赠送,现在不知道印多少了,到处都印。翻成外国文字,中国人不学,外国人先学了。我看到一些外国人,拿到之后手不释卷,愈看愈欢喜,告诉我,这是他一生当中看到的第一本真正智慧的书籍。这个读书人有智慧,他才能看得出来,这东西真好。《群书治要》也是三根普被,要大力的宣扬,全民学习,因为这个裡面的内容有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它都讲到了。所以这个东西应该定作全国公民教育,普世的教育,全世界每个人都要学习,世界就大同,天下就太平了。人爱自己,能爱别人;爱自己的家,也能爱别人的家;爱自己的国,也会爱别人的国,世界自然就大同了。


所以这个书出来之后,我告诉很多外国朋友,因为外国朋友都担心,中国崛起之后会不会报复?因为过去他们欺负中国人,中国人强了会不会报仇?他就怕这个,提心吊胆。所以很多人讲,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。我就告诉他,二十一世纪是中国《群书治要》的世纪,就这样,你拿去,你也有一本,他就放心了,这个疑虑就化解了。全世界人都学《群书治要》,这不就是中国的世纪吗?带给全世界的安定和平,像过去这种动乱、世界大战永远不再发生,这多好。人与人之间,平等的尊重、平等的关怀,互助合作,把这个世界带领到大同,带领到太平盛世,这是无量功德。


所以每到一个地方,我劝大家,你们要办学校,专门学习《群书治要》。我还劝大家,一定要学文言文,因为翻译不一定翻译得正确,要去读原文,原汁原味。希望文言文成为全世界国际的公用文字,做得到,不是做不到。因为中国有宝在此地,文言文是钥匙,没有这把钥匙你打不开宝藏。学文言文不难,三年就可以能看得懂。《四库全书》,《全书》是中国几千年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珍宝,我们要求得自身的幸福、家庭美满、事业顺利、社会安定、国家富强、天下太平,统统都在这宝藏裡头,智慧、理念、方法、经验还有成果,你自己去看。《群书治要》就是《四库》的精华,从那裡头提炼出来最精闢的句子。你把这个精华掌握住了,然后你细细再去品味全书,人生最高的享受,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做。


我们再看下面,末后这一段,这一段最重要。「祇要于此法门,能生实信」,真信,「因信发愿」,发愿移民,求生极乐世界,「从愿起行,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如是之人,正是当机」。为什么?他决定得生淨土。中国这些古圣先贤都在极乐世界,我们到极乐世界真的是回老家,看看这些大圣大贤那全都在,诸佛菩萨也都在那裡。移民到其他国家不太可靠,回老家最可靠。「所被根器」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下面第六大段,「藏教所摄」。这一段的大意,「体究经典」,我们研究,深入的研究,体究是深入的研究。「宜」就是应该,要先知道这部经属于哪一藏,佛法有三藏,它是属于哪个藏。「说在何时」,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说的。「判属何教」,天台有四教,贤首有五教,它是属于哪个教。「于此了知,则有助于理解全经」,这才能知道。「夫一代圣教之判分,诸家有异,撮要言之曰:三藏、二藏,五时、二教与四教、五教」,古大德判法不一样。「凡释经者」,释经是讲经的,解释经典的人,「须先判明」,这些基本的常识一定要很清楚。


「今本经三藏中属经藏」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再给它分类,分三大类,就是经、律、论,分这三大类。经是释迦牟尼佛,统统是释迦牟尼佛讲的。实在说,任何一部经典几乎这三个意思都有,经是讲定,定学,律是戒学,论是慧学。每一部经三个都有,看分量,哪一个分量讲得多,是这么分的,没有办法严格来分,从其多。这部经定讲得多,戒律有没有?有,少分。在本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讲的戒律,五戒、十戒,或者是五戒十善,讲得很清楚。它有戒,但是佔全经它是少分。有论,论是议论、讨论。但是讲定的讲得多,三藏当中属于经藏。二藏是声闻藏跟菩萨藏,这二藏。它属于菩萨藏,它是大乘,它不是小乘。「五时中」,主要的是方等时,它是五时裡面第三时讲的。五时,第一个是华严,第二是阿含,第三是方等,第四是般若,第五是法华,这个经是方等时讲的。二教裡面是渐教跟顿教,它是属于顿教,一生就能圆满成就,它不是渐教,二教是顿、渐二教。四教、五教裡面属于圆教。这个后面再为我们细说。


底下这个第二段,「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,故名为藏」。藏,跟中国人用的库,《四库全书》那个库的意思相同,像仓库一样。中国人把所有的典籍分为四分,经、史、子、集,分为这四分。经是根本,永远不能改变的,超越时空的,裡面给我们讲伦常大道。史是历史,世世代代,从国家领导人到贩夫走卒,整个社会的演变都记载在裡头。有治有乱,什么原因天下大治,什么原因天下动乱,现在讲社会。多读史书长见识,你看到果你就晓得因,看到因就知道以后的果。看一个人家,家教好,这个人家将来一定发达。为什么?底下一代好,他培养得好。如果这个家没有家教,小孩不成器,知道这个家往后会败。为什么?后继无人。一代比一代好,这强盛,一代不如一代就衰了,就衰亡。所以培养下一代比什么都重要。


我们国家今天社会动乱,是把培养底下一代疏忽了,现在逐渐逐渐发现了,再过十年就非常明显,麻烦真来了。为什么?一胎化,小孩都变得娇生惯养,不能吃苦,老年、老化的人太多,十年之后怎么办?没有伦理道德教育,都变成自私自利,这个问题非常严重!中国古人有两句话,说「子不教,人心坏了;家不齐,社会乱了」,古人这两句所说的,现在我们看见了。所以今天什么是最重要的?教学最重要。我在马来西亚,跟马来西亚的华校校长、老师举行了一次谈话,我提出十个教学为先,有些老师很感动。这一篇的记录有很多人看到了,吴鸿清教授也深受感动。


佛教是教育,所有宗教都是教育,但是现在只著重形式,把教学都疏忽了,这错误。所以社会大众对宗教产生怀疑,宗教对于社会到底有没有好处?太多人有这个问题。宗教对社会有什么贡献?其实从前有贡献,现在看不到了。从前贡献什么?教学,教伦理、教道德、教因果,都教人断恶修善,帮助社会安定。现在不讲了、不教了,搞形式不行,有灾难了,我们做个祈祷,灾难就化解了,这个人家不相信。别人听了,你胡造谣言,你在这裡吓唬人,根本没有灾难,你在这裡说灾难。所以人家不相信。


所以宗教必须回归教育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,没有休息,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,他身分是老师。我们跟佛陀学习的,自称弟子,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,根本的老师、最初的老师。我们跟佛的关係,是师生关係,这个要知道。只要把教育找回来,认真去办学,国家就有救,社会就有救;如果我们依然不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,那个麻烦就大了。灾难什么时候现前?十年之后就现前,这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。十年,我应该早不在了,我天天念佛求生淨土,我到极乐世界去了。不过我知道,我是提醒大家。老祖宗东西都是好的,超越时空,这真理。不要说经、史,子那是学问,哲学、科学都在子书裡头。就是中国的文学作品也超越时空,这裡面是真善美慧,有智慧在裡头。文学作品裡头有道,它有生命。


我们这裡往下看,「三藏。藏者,《大乘义章》云:包含蕴积名藏。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,故名为藏」。第一个「经藏」,这三藏,第一个是经藏,「梵语修多罗」,音译的,翻成的中国的意思叫契经。经,中国的意思是永恆不变,这称之为经。加上个契,契是什么?契机契理。诸佛如来所证之理契永恆的,一定要契理,就是它有道理,这个道理是真理。契机,哪一类的根机人能够接受,这讲众生的程度,程度有上中下。所以,高深的经典,中下程度人没办法学。第二是「律藏,梵语毘奈耶,此云调伏」。律是戒律,是言行的规范。这部分非常重要,每个人都能遵守这个规范,社会有秩序、家庭有秩序,整整齐齐,一点都不乱。和谐、盛世是从戒律造成的。但是经,经藏,经藏是管思想的,是属于意业的,这个思想是以道德为准则,高尚的道德。


论是研究讨论,多半是佛学生的作品,由彼此,学生就是菩萨们、罗汉们,他们互相在一起讨论的东西,也有他们跟佛在一起讨论的东西,提出问题,佛来解答,这属于智慧。尤其是许多精彩的辩论,我们看了长智慧。所以,经论是我们起心动念的准则,起心动念与经论相应,叫正知正见;我们言语造作跟戒律相应,这是正言正行。这三藏重要,三藏不能不要。不要,我们思想准则没有了,会充满邪知邪见。戒律没有了,我们言行准则没有了,不知道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,这麻烦就大了。家庭没有,家就乱了;社会没有,社会也乱了;国家没有,国家也乱了;今天整个世界都没有,所以整个世界混乱。「论藏,梵语阿毘达磨」,翻成中国叫对治。「本经在经律论三藏中,属经藏」,三藏属于经藏。


二藏属于菩萨藏。「二藏:声闻藏、菩萨藏。本经广演大乘,详陈信愿往生,殊胜因果,淨佛国土,依正庄严,弥陀无边愿海,普度众生之道,故为菩萨藏摄」。这个一段用黑体字印的,是我们过去讲《无量寿经》编了一个概要,内容是念老的十门开启。可是我们把它简化了,做成一个节要的本子,讲起来省时间,也很方便。我们节录的,诸位一看原文就知道了。最近这个三次,我们完全用原文。


我们看,「乙,二藏」,这原文,「《智度论》曰:虽俱求一解脱门,而有自利利人之异。故有大小乘差别」。虽然都是,「俱」是都是,都是求解脱,学佛求什么?就是求这个。这个字念去声,念「谢」,解开,不当名词,当动词,把它解开。解开什么?解开烦恼,解开结业,我们所造的业把它解开。脱,脱离苦恼,脱离生死。所以叫解脱。门就是门道、方法。学佛统统都是为了这个,求这桩事情,也就是离苦得乐,我们要把苦恼解除,这是同一个希求。但是这裡面有自利、利人,不相同。有人求自利,不是利益众生,那就是小乘;有人专门求利他,自己受苦受难不在乎,那这是菩萨,这大乘。也有的人这两种都有,那就看哪一种多,自利的多还是属于小乘,利他的多就是菩萨。总不外乎自利利他,故有大小乘差别。「为是二种人,故佛口所说,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」,这就是声闻藏跟菩萨藏。「圣教虽众」,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得多,「不出此二」,就是这两大类。缘觉?「缘觉摄归声闻」,所以不用三藏,它只有二藏,就是大乘跟小乘。小乘包括声闻跟缘觉,这两种人都是自利的多,利他的少。


「《淨影疏》云。龙树云:佛灭度后,迦叶、阿难,于王舍城,结集法藏,为声闻藏」。这个是最初结集的时候,世尊当年在世完全用口语,没有文字,没有记载。佛灭度之后,佛的这些弟子们,从自己记忆当中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複讲一遍。这个工作阿难来负担,阿难在同学当中记忆力最好,听一遍好像他永远不会忘记,就请他来複讲。所以佛门世世代代讲经法师,都是从複讲练出来的,这个方法一直就传下来,叫複小座。所以是阿难开端的,同学做证明,五百阿罗汉来听阿难複讲,听了之后没有意见,就记录下来。如果有一个人提出,「阿难,好像不是这样说,这会」,这就删掉,取信于后人。不是多数通过,有一个人反对,就不能通过。所以,结集的规矩非常严厉。在王舍城的结集法藏,这是小乘经,现在南传的佛教他们用这些经典。


「文殊、阿难于铁围山,集摩诃衍为菩萨藏」,摩诃衍是大乘,大乘经,跟小乘经不是在一处,小乘经在王舍城,在印度;大乘经是在铁围山,这个没有定力、没有神通的人不知道在哪裡。文殊菩萨跟阿难尊者在铁围山结集的大乘藏,所以小乘不承认大乘,他们认为大乘是菩萨自己编的,不是佛说的,就是大乘非佛说。一直到现在,小乘还是不承认,这个结结得很深。现在由于交通便捷,资讯发达,大乘接触小乘的人多,小乘接触大乘也多了,都在这裡看看、都听听,不像从前那么执著了,比较上能接受,当然还是要费一段时间。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,佛法确实,修学没有别的,放下。小乘放下见思,大乘除见思放下之外,还要放下分别、还要放下妄想,真正能放下就能证得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
忏悔过去所有的身语意恶,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末学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,愿他们离苦得乐,解脱痛苦,念佛向善,早证菩提。世界天灾地病熄灭,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学佛向善,往生极乐世界。


      


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


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


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


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
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