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34集)文字版
2021-06-17 08:09:00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(第三十四集) 2012/11/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34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一十二页倒数第二行,从后面的两句看起:
「《淨影疏》云。龙树云」,这龙树菩萨说的,「佛灭度后,迦叶、阿难,于王舍城,结集法藏,为声闻藏」,这是经典的结集。佛陀在世、孔子在世都差不多,只是给学生讲学,没有课本,没有资料,完全是口述。佛灭度之后,弟子们就想到了,佛这些宝贵的教训要不传下去,二、三代之后就消失了。这一定的道理,所以这才开会商量一个方法,来把佛陀所说的,当然不是完全的,完全那做不到,重要的意思、精华的意思用文字记录下来,留传给后世。
古人懂得,现在人疏忽了,古人懂得信心重要。佛在世的时候常说,「信为道元功德母」,道是菩提大道,菩提大道的根源是信德,自性德能裡的信。中国人讲的仁义礼智信,真的这五德是性德,一切众生他本来具有的。换句话说,一切众生他本来是佛,他本来是圣人,这五种性德,不管他是悟、他是迷,他决定没有失掉。悟不是得来,迷不是失掉,为什么?它是性德,性德不生不灭。性德能随缘,随觉悟的缘就作佛、作圣;随众生的缘,那就作十法界、就作六道,无一不是心作心是。这都是给我们讲最高的原理原则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知道有什么有好处?知道,你在大自然裡面,你自己做得了主,这就叫真我。
「我」的定义是主宰的意思,我做得了主,我得大自在。大自在是什么?我想到哪一道就到哪一道,这才叫我。身有生灭,心不生不灭。身是个幻相、假相,觉悟的人用这个身积功累德,迷的人用这个身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。什么罪业?贪瞋痴慢是罪业,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罪业,他搞这个东西去了,自私自利是罪业,名闻利养是罪业,没有一样不是罪业。为什么?自性裡头没有这些东西,全是自己妄念生的,妄念在引导他,他在干这些虚妄的事情,感受虚妄的果报。六道三途的果报都是虚妄的,就像做恶梦一样,他做不了主。学佛,把假我放弃,把真我找到。
我们看这个世界千变万化是个正常现象,为什么?众生的念头,念头它在造作,所有环境,物质环境,都是跟著念头转。念善是极乐世界,念恶那就是地狱,没有一样不是从念头转的,念头主宰一切。什么念头是最善的念头?阿弥陀佛是最善的念头,没人知道。高等的佛法,像禅宗,都主张放下一切念头,善恶念头统统没有,佛念也没有。那是什么?那是自性的本来面目。上上乘人能做得到,上中下都做不到,为什么?他不能无念。无念,还要记住,无一切邪念,是这个无念,不是指什么都没有。什么都没有是无想定,又错了,无想定的果报在无想天,那个坏了。为什么?他只有定,他没有慧,定有了,什么也不知道。所以,他是一片无明覆盖了自性,虽然不造业了,无明盖住,什么都不知道。要知道,自性虽然它是没有任何念头,但是它什么都知道,这叫性德。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般若无知,无所不知」,无知是寂,无所不知是照,叫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那就是自性的性德。自己真正得受用,能够应化在十法界普度众生,丝毫不染著,这叫大权示现。
诸佛如来、圣贤教诲,一定要把它记载下来传给后世。传给后世,后世人相不相信?所以这个信就太重要了,信是圣教裡头第一德,也是自性裡头第一德。信谁?相信自己,这头一个条件。不相信自己,什么成就也没有。自己本来是佛,自己本性本善,一定要知道,是佛、本善,它是与自性圆满的相应。自己心地不但没有杂念,没有妄想,连自然现象也不放在心上,这真正回归到清淨心。本经经题上所说的「清淨平等觉」,这就是自己,觉就能做主,就能自在。
这个世界坏了,这佛经上常说,世界一定有成住坏空,动物一定有生老病死,植物一定有生住异灭,世界一定有成住坏空,这是自然的法则,这个现象叫自然现象,没有例外的。觉悟的人在所有一切现象裡头能做主宰,所以叫有我。哪裡有我?般若裡头有我,法身裡头有我,法身没有现象,解脱裡头有我,叫三德,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三德,自性的三大德。每一个德裡面都有常乐我淨,叫四淨德,这个是不生不灭。我们遇到灾难,想留就留,想去就去,你看你多自在。想留是什么?想留是菩萨,发大菩提心。有一个杂念在裡头,就不是菩提心。李老师以前举比喻告诉我,这一杯醍醐,醍醐是最上味,一杯醍醐裡头有一点点毒药,整个一杯都变成毒药。那个毒药是比喻什么?比喻我执,就是你执著有个我就完了。这个比喻就是说,你转智成识,你转圣成凡了,你本来是圣人,你本来是般若,加那么一点点毒药进去,你变成阿赖耶。阿赖耶决定是四大烦恼跟著你,这就是你的毒,这个毒如果不控制它,发展下去那可不得了,那全都毁掉了。
这个四大烦恼你看头一个,我见,这是根。所以佛无论在大乘小乘都讲无我,别执著这个身是我。哪一个迷惑颠倒的人不是为这个身在造罪业?没有这个身,他就不造罪业了,全是为了这个身,造无量无边罪业,受无量无边苦报。佛菩萨高明在哪裡?高明在不执著这是身,这是我为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,我只利用它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我决定不准它造业,这就是佛菩萨应世。我们学佛菩萨,首先要有这个正知正见,为众生服务的工具,所以也好好照顾它,它愈健康,寿命愈长,我们服务的机会就愈多、就愈殊胜,是这个意思。
这真叫第一个关口,跟著来的,你看有了我,我贪,这就我爱,我爱就是贪;我慢,傲慢就是瞋恚;我痴,你看贪瞋痴出来了。贪瞋痴是跟著我出来的,没有我哪来贪瞋痴?有我决定有贪瞋痴。只有真正觉悟的人,他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,贪瞋痴跟戒定慧是一不是二,一体的两面,觉悟了就是戒定慧,迷了就叫贪瞋痴,一体的两面。佛法就是教你会转,转迷为悟,转恶为善,转凡成圣,它就教你转,转变。为什么?它的性质不生不灭,把烦恼转过来就是戒定慧,要转得快。所以真正会转的人,他有没有灾难?他没有,因为他会转。他有没有生死?他没有,他真正得大自在。十方世界他看到,哪一个世界都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,诸佛报土,实报庄严土,自性变的,无间地狱也是自性变的,是一不是二。
诸佛报土是真的,为什么?心现的,没有经过改变,原本的样子。西方极乐世界,实报庄严土,实是真实的,真实的报土,自性现的,加上个阿赖耶就变了。实报土裡面的居民全部都是转识成智,不再用阿赖耶,所以那个世界没有波动的现象,没有生灭的现象。没有生灭的现象,就是没有生死的现象、没有年轻衰老,这个现象没有,所有一切相对的现象都不存在。这个要晓得,如果没有回归自性,也就是没有证得究竟圆满,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地位,他们住实报土,实报土是真正的故乡,实报土是极乐世界。
佛慈悲怜悯我们这一些,这一些是个大数字,不是小数字,迷惑颠倒,迷得太重,迷的时间太长,回不过来。希望能叫这些人也能够回到实报土去,回到老家去,想了一个方便的法门,就是念佛法门。实报土原本都是上上根人,上中下都没分,阿弥陀佛这个方法让上中下根统统有分,这个功德不得了,真正叫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,而且这个功德就在这句名号裡头,你说多不可思议。这个理佛也没法子讲,讲不清楚的,讲无量劫也讲不完。所以佛劝我们求生淨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必讲,你全明白了。为什么?你到家了,一切你看到了,这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这是说明开始结集,这个经典有结集的必要。阿难记忆力最好,请他来複讲,由五百阿罗汉,都是同学,他们来作证,他们来听,听了都觉得很对,没有错误,这记录下来成为经典。有一个人提出意见,对这句话怀疑,这句话就删掉,就不要留下来;五百个人个个都同意,个个都没话说,这才能留下来,取信于后人,这结集法藏。在王舍城做的这个工作,这是小乘,声闻藏。「阿难于铁围山」,文殊菩萨带著阿难在铁围山,「集摩诃衍为菩萨藏」。摩诃衍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大乘,摩诃翻作大,这个是大乘藏,菩萨藏。今天小乘不相信大乘,说大乘非佛说,为什么?铁围山结集的,凡夫到不了这个地方,所以小乘不承认。
「《地持》亦云」,《地持经》也说,「佛为声闻、菩萨行出苦道」,佛为这两种人,小根性的人,声闻,大根性的人,菩萨,为他们这两种人,修行出苦之道。这个苦是三界,是十法界,三界就是六道轮迴,小乘人想出;大乘人想出,想出十法界。六道之外有声闻、有缘觉、有菩萨、有佛,还有这四法界,要想超越,这都是苦道。四圣法界,对我们来说就很乐,对菩萨来说苦。「说修多罗」,修多罗是经藏,佛讲经帮助菩萨出离十法界。「结集经者,集为二藏」,结集经典的工作就分了这两部分。「以说声闻所行,为声闻藏。说菩萨行,为菩萨藏」。
「今本经中,广演大乘,详陈信愿往生,殊胜因果,淨佛国土,依正庄严,弥陀无边愿海,普度众生之道。故为菩萨藏摄」。这部经在二藏裡头属于哪一藏?属于菩萨,它不属于声闻。今是指这一会,也指我们今天,我们展开经卷摆在我们眼前,这是佛广演大乘。不但是说,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,这是佛无尽的慈悲。世间有好老师肯为我们说,他没做样子给我看,所以要提高境界比较困难。老师说到了没做到,学生听懂了,他做到了,这就超过老师。
中国古代做老师的人,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,认为学生超过自己是自己的光荣。我是这个台阶,学生藉著我这个台阶又上了一层,这表示什么?表示进步。一个后代,一代比一代好,这是老师的一个心愿。不希望学生跟我一样就不动了,就停在这裡,不如我就滑坡了,那一代不如一代了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,那是走向灭亡。一代超过一代是走向兴旺。所以老师的大德没有别的,就是没有嫉妒心,没有傲慢心,总希望别人超过自己。这个念头就是希望这个世间,世世代代一代比一代殊胜,这菩萨心,这不是二乘。所以他表演,他不说广说大乘,他说表演,完全做出来给你看,对下一代的期望非常恳切。下一代的人感恩,勇猛精进,奋发图强,这叫报恩,把上一代人没有做到的这个愿望做到了。
教学不是生意买卖,如果要缴学费,这就变成生意买卖,缴得多,我多教你一点,缴得少,我少教你一点。教学是神圣的行为,不是商业行为。它要是商业,我什么都学不到了,为什么?没有钱,缴不起学费。小时候读书,缴不起那一点学费,就失学了。那是什么?学校教育。中国古代私塾没有缴学费的,所以中国古代的学校跟现在学校不一样。古代是圣贤学校,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底下一代人能成圣人、能成贤人。老师虽然不是圣贤,他守圣贤的规矩,认真教学,不计较供养。所以孩子上学,家裡富裕的,逢年过节给老师多送一点礼;家裡清寒的,孔子定的最少的这个礼是束脩。束脩是什么?醃的腊肉一条。一条分量不管多少,一斤重也可以,两斤重也可以,半斤重也可以,就送那么一点,表示对老师的敬意。它不是商业行为,是圣贤人。富有的家庭对老师就供养多,让老师有一个月的生活费用,他能吃一个月、吃三个月、吃半年;如果供养老师一年,那大富人家。所以教书很辛苦,没有固定收入,没有正常收入,他还得很用心教,认真教,对于生活确实忘掉了,不计较了。
详陈,陈是言语,也是行持,表演给你看。信愿往生,有信有愿,真诚念佛,没有一个不往生。我们在《淨土圣贤录》裡面看到,宋朝的莹珂法师,三天三夜真心求佛,真心求生淨土,就把佛求来了。佛来给他授记,告诉他,他还有十年寿命,十年之后,寿命到的时候佛再来,往生接引他,这是给他授记。他不要了,他说我现在就跟你去。佛也答应了,三天之后来接引他。说明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到若七日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紧急的关头,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;平常时刻,那锅漏匠是我们最好的榜样,三年得大自在!我们要记住谛闲老法师的话,谛闲老法师讚歎他,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,名山宝刹方丈住持比不上你。老和尚举这两种人,弘宗演教是智慧,方丈住持是福报,这就是说锅漏匠的福慧圆满了,没人能比得上,这个我们要记住,对我们会起大受用。
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就,就是克服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,克服不了自己的业障,问题在此地。兵法上说「置之死地而后生」,锅漏匠是上天置他于死地,他走投无路了,四十多岁,什么都不会。老和尚只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个行不行?这个行,这句很简单,南无阿弥陀佛。行了,你就这句,这句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再念,不分昼夜。他听话,他真干,三年,从下下根成就到上上根!这个日子没有白过,光阴没有虚度。我们自以为很能干,每天事情很多,要管这个、管那个,你自己冷静想想,跟锅漏匠比差远了。一切放下,什么都不管,福报第一大,为什么?他专干阿弥陀佛。往生给我们现这样殊胜的相,还有什么话说?虽然不会讲经说法,临走现这个样子就不得了,我们看到了,所以念佛的殊胜于此可见。但是什么?不相信,没人相信。中下的有人相信,上上乘没人相信。这最上乘法。
一往生淨佛国土,极乐世界是清淨世界,没有尘垢,找都找不到。为什么?清淨心所现的。依正庄严,正是指的弥陀跟所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都是清淨心去的。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?心不清淨,所以佛不现身。你用真诚清淨平等心念佛,佛就现前。这个要发自内心,装样子装不出来的,我们起心动念佛全知道。弥陀无边愿海,无边愿海从哪裡说?造作极重罪业,五逆十恶、毁谤佛法,只要在临终能够忏悔,能够改过,信愿求生,佛都来接引,这是无边愿海。不要害怕我造的罪业太重了,恐怕不能往生,这个念头你就真不能往生。谁障碍你自己?自己障碍自己,佛不障碍你。
在今天这个世界,谣言很多,邪知邪见很多,所以世尊慈悲留下来四依法,教给我们世世代代,你到不能解决的时候,你把这个四依法好好念几遍,你就知道怎么应对了。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是经典,经典有真有假,我们怎么辨别?我初学的时候,李老师就教我们,《大藏经》裡头有,它就是真的,《大藏经》裡头没有的就靠不住。为什么?《大藏经》是皇帝批准的。这个经要入藏可不简单,在那个时代高僧大德都看过,都审查过,认为你的知见是正的,跟佛所说的相应,报告给皇帝,皇帝做最后决定,批准,这才能入藏。不像现在,现在没人管了,印一部《大藏经》,把自己喜欢东西统统都放进去,没有经过真正有修有证的人审查。所以老师告诉我,民国年间也有很多《大藏经》,要我从《龙藏》以前,《龙藏》可以,乾隆时候编的,以前的《藏经》目录有,这可以相信;以前目录没有的,现在人编的,掺进去的这个不可靠,教给我们一个认识经典真伪的标准。
第二个就是注解,注解也要通过高僧大德的审查,呈报给皇帝,皇帝圣旨入藏。所以老师教导我们,不但看经要《藏经》裡头有,注解也要《藏经》裡头有。所以黄念祖老居士,他明白,他懂得,老师要让他为这一部经做个注解,他怎么注法?不能用自己的,用自己的没有人审查,留给后人是问号,不能建立信心。所以他用的这个方法妙绝了,高明到极处,他以经来注经,这就没话说了。你看注解裡,《智度论》裡说的,这是经论;《淨影疏》,祖师说的;《地持经》,这是经论,佛说的,这大家就没话说了。用了八十三种经论,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,大家看了,这还有什么话说?这不必经过审查就可以入藏,它具足入藏的条件。
夏莲老这个会集本,字字句句都有根据,五种原译本的根据,没有改动原译本的一个字,那入藏没问题。为什么?五种原译本入藏了,他这个当然入藏。这什么?高明之处在此地。连王龙舒改动了原文,它也入了藏,《大正藏》有他的本子,《龙藏》也有他的本子。这会集,改动字应该不可以的,你看改动字还入了藏,那这一个字不改的,当然有资格入藏。我们要晓得,要搞清楚,这是学习大乘,尤其是弘护有责任,弘法护法不能不知道的,这常识。
这是弥陀的大愿,普度众生之道,这个道是方法。信愿持名是方法,帮助你到达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帮助你一生成佛。也就是说,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遍法界虚空界办的一所佛教大学。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干什么的?是成佛的。为什么要成佛?是为了要度众生。如果没有度众生的心,极乐世界去不了,佛号念得再多没用,古人讲的,喊破喉咙也枉然。为什么?没有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么?菩提心就是度众生的心,捨己为人的心,全心全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心,这是菩提心。这个裡头不夹一丝毫自己的意思在裡头,夹自己一丝毫的意思,就全部都破坏了,那一点私心就是毒药。故为菩萨藏摄。这个经在三藏、二藏裡头,三藏属于经藏,二藏属于菩萨藏,这就是它归到哪一类我们先要晓得。
底下这一段,「说时有五」,佛说经分五个阶段。「五时。天台大师」,这智者大师讲的。「依《涅槃经》」,你看都有根据,不是随便分的,依《涅槃经》,「判如来一代之教为五时」,五个阶段。第一个,「华严时:最初三七日说」。佛最初三七二十一天说《华严经》,是在定中说的,所以这个说法小乘不承认,没人看见。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他没有起定,他在定中把他悟到的境界统统说出来。你看到了些什么、听到了些什么、接触到的什么,全盘说出来。时间,这三七、二七都有根据,二十一天。这个二十一天是人间的,在定中时间空间都不存在,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;没有空间,没有远近。那在他定中多长的时间?很长很长,我们可以说是无量劫。为什么?他说的这个分量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龙树菩萨在龙宫裡面看到的大本,原本,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」。这一套书要是搬到这个世间来,有了形相,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放不下,因为它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,容纳不下,地球容纳不下,太阳系容纳不下,银河系容纳不下。一个大千世界是十亿个银河系,十个大千世界是一百亿个银河系,一百亿个银河系,说这么多,详细说。
惠能大师也明心见性,也大彻大悟,跟释迦牟尼佛同样一个境界,惠能大师也说了报告了,二十个字,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灭,本自具足,本无动摇,能生万法」。能大师说二十个字,五祖衣钵就给他了。这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的《华严经》,这二十个字展开;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的《华严经》浓缩起来就这二十个字,不增不减。这是什么?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,可以展开,也可以把它缩小。我们今天科学有这个样子,可以体会到。你看我们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现在是浓缩的缩版,摆满一个房间。原书字差不多大拇指这么大,书本比我们这个本子还大,差不多要大这么多,大本的。我们现在的一页是原本的四页,那就乘四倍。现在我们是三千册,就一万二千册,三四一十二,一万二千册,原本。一万二千册那么大的书,在以前要装三个房间,还是大房间,小房间放不下,宫殿裡头那个大殿三大间,才能把这套书放下。可是现在?现在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晶片上,装在电脑裡面可以看,一个晶片。我们讲这部经,前面讲了两遍,一千二百个小时,现在一个晶片,像指甲这么大的一个晶片,一千二百个小时全在裡面。
所以世尊讲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六祖惠能大师把它浓缩成二十个字,谁懂?五祖忍和尚懂,忍和尚给他证明,一点都没错,所以衣钵传给他。以前没有这种科学技术,我们听到总是不可思议,总是有很多问号,想不通。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,我们看到明白了,真能做到,指甲这么大的一个晶片,裡面藏多少东西在裡头?其实指甲太大了,科学跟佛比要差远了,佛将整个大千世界,遍法界虚空界,藏在哪裡?藏在一个芥菜子裡面。芥菜子没有放大,虚空法界没有缩小,它能够装在裡头。以前我们对这个说法也是无法相信的,到最近三十年,量子力学家发现了很多新的祕密,宇宙的奥祕,报告裡面告诉我们,我们看了,跟佛经上讲的一样。比芥菜子小,小得太多了,现在讲的微中子,物质裡头不能再小的,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。
因为微中子不能分,分就没有了。果然他们再一分析没有了,物质不见了,就那一个微中子,裡面含藏著全宇宙,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一粒微中子裡头。微中子的体积,科学家告诉我们,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,它的大小等于一个电子,原子裡头的电子。就是说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,裡面能够含容全宇宙。我们得到今天科学造的这个晶片,我们就能想到,确实有这个可能。所以佛经裡头真的有了不起的科学,只是现在人无法做到。他要是学佛,成佛就做到了。你看,普贤菩萨就有能力到微尘裡面世界去参学,那个裡头有无量世界,有无量诸佛如来,普贤有能力进入那个境界去拜佛、去闻法。
我们对小乘同学们,我们不讲五时,我们讲四时,华严时不算。我们讲《阿含》,这在人间讲的,到后面《法华》也是在人间讲的,在灵鹫山讲的,不是在定中讲的,这个大家相信,定中讲的他们不相信。
「二、阿含时:次十二年说」。这小乘人认为是从这开始,释迦牟尼佛出定了,华严会圆满了,出定了。出定之后接受淨居天人的请法,为这个世间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。这是第二,这一共讲了十二年,在鹿野苑,鹿野苑是第一个地方。这十二年佛走了很多地方,到处讲经教学,都讲的是《阿含经》,所以称为「阿含时」。小乘经有四种:《长阿含》、《中阿含》、《杂阿含》、《增一阿含》,有这四大类。这四阿含在中国翻译可以说是相当完整,我们中文翻译的,跟在南传的巴利文的《大藏经》一对照,差不多都有。巴利文经典比我们中文翻译的大概多五十部,总共三千多部,所以这五十部就很小的数字,可以说小乘经翻得非常完整。小乘,佛只讲到第六意识,末那跟阿赖耶没说,那是大乘,内容著重普世的教育,讲伦理、讲道德、讲因果,说这些。这些是大乘教的基础,不能轻视,跟办学一样的,阿含是小学,没有上小学,你怎么能上中学?没有中学,你怎么能上大学?现在的麻烦在哪裡?中国人变成高不高、低不低,高不成低不就,麻烦在这裡。
中国世世代代传的大乘,原本也是用小乘做基础,小乘有两个宗派,在中国佛教一共十个宗派。小乘有俱舍宗、有成实宗,是依两部小乘论,《成实论》跟《俱舍论》,建立这两个宗派。在唐朝之前,学佛的人都是从小乘再学大乘,是按部就班的。佛在经上说过,「佛子,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佛不许我们躐等,要按部就班,渐渐往上提升,这是正确的。所以唐朝中叶,中国这些祖师大德就不学小乘,用儒道代替小乘,这个是有见地,做成功了,做得很有成绩,这个成就不亚于过去,所以中国人就不学小乘。中国人,出家人也念儒,也学道,就是儒家经典、道家经典都学,以这个为基础,再契入大乘。
可是到现在,现在中国佛教不学小乘,也不学儒,也不学道,所以大乘,大乘他不得其门而入。虽然研究,甚至于一生研究几部经论,也有著作等身,但是那些是学术,那不是佛法。开经偈上讲的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他没有这一句,他所理解的完全是自己的意思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所以今天这个社会,小乘人不承认大乘,大乘人瞧不起小乘,佛门就衰了。「若要佛法兴,唯有僧讚僧」,大小乘互相讚歎,佛法才会兴旺,要互相学习,非常重要。不能批评小乘,小乘心量不大,比我们大,我们比不上他,他能够把小乘戒律都落实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他能做到,我们只是空口说说而已,没做到。
我们堪称看到了小乘的修学,无论在家出家,这是我们这一次到斯里兰卡看到了,给我们当头一棒。那个地方人学佛法,真佛弟子;我们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们讲大乘是假大乘,我们小乘、大乘都没有了。人家没有大乘,有真小乘,社会那么好,全民普及教育,我们到那裡亲眼看到的。没有通知,偶尔去,走过一个寺庙,星期天。听说他们在校的学生,星期天都要到寺院去接受佛陀教育。附近有个学校我们去参观一下,真的,看到令我们惊讶。这么多的小朋友坐得整整齐齐在听课,没有说话的,没有交头接耳的,没有东张西望的,真叫人佩服!我们平常参观一个学校,在国内外的时候,参观一个学校,从教室外面经过窗口,你去看裡面学生,他就看我们了,他就看外头,他就不看老师了。我们这一次看这些学生在那裡上课,听老师讲课,我们那么多人去,他们还是看老师,他们没有看我们,没有自己在那裡谈话、东张西望,没有,这点太难得了。
这些小学生们专学,专心在学习,从这些地方看到这个国家前途,看到这个国家底下一代,底下一代一定比这一代更好,接受这么好的教育。他们如果有心量能接受大乘,那心量就拓开了,正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本愿,「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」。没有小乘的基础不能学大乘,学大乘,真是小乘人所说的假大乘。当然说这个话的意思有差别,他们不相信大乘是佛说;我们讲的假大乘,我们有大乘之名,无大乘之实。大乘经有,没做到,不是佛没有教我们,是我们不听话,不肯学。中国人用儒道代替是很有道理,儒道是本土的,文化底蕴很深,学起来容易,效果不亚于小乘,可以代替小乘,祖师的意思很好。
方等是属于大乘,前面通小乘,后头通大乘,所以它是大乘。「第三,于此后八年之中」,这是「说《维摩》、《大集》、《楞严》并此经等,弹偏斥小,歎大褒圆。广说藏通别圆四教,均被众机,故名方等时」。方是方便,等是平等,这就是用大乘。大乘是平等法,小乘有高下,阶级分得很严,大乘就不一样。小学十二年,扎根,十二年之后再向上提升,佛说方等经。这裡头举出几个例子,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大集经》、《楞严经》,并此经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也是在这个时候说的。这个时候世尊弹偏斥小,弹是弹劾,就是批评他们,小乘是偏在一边,他们证得的果是偏真涅槃,就是阿罗汉所证得的。斥是责备他们,希望他们再向上提升,不要得少为足。小乘是证到阿罗汉就算圆满了,不再向上提升,就小学毕业了,不知道上头有中学、有大学,所以他在这裡满足了。在这个时候世尊批评他们,指责他们,也鼓励他们,叫迴小向大。广是广泛,广说。藏通别圆,这是天台所立的四教,对于各种不同根性的人都适合。这个裡头有浅深次第差别,事上有,理上圆融,理是平等的,事一定要应机施教,这叫方等。
这裡我们有一点参考资料,这个参考资料从《天台教学辞典》裡头节录出来的。「弹偏析小」:五时当中,用以表示第三时,方等时特质的用语。「全称弹偏析小歎大褒圆。出自谛观大师天台四教仪」,四教裡面有「析小弹偏,歎大」,歎是讚歎,讚歎大乘,褒是奖励,圆教,希望学佛的人要以这个为目标,不要以阿含为标准。阿含是阶段性的,初期的,一定要知道向上提升。「弹,弹斥;偏指化法四教中前三教」,藏教、通教、别教,「台宗认为此三教法,犹为应机之权教,而非圆融究竟教法,故谓之偏」。佛教教学确实有方便、有究竟圆满。佛在《法华经》上说得很好,诸佛如来出世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这是佛的本怀。也就是说,佛陀办学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进入这个学校,达到最高的学位,拿到博士,这是佛的意思。但是教学得依程度不同,这叫应机,他要办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。不能在小学、中学就满足了,就不再向上提升,这是佛不赞成的。所以佛对于小学、中学、大学都有批评,希望大家一定到研究所,拿到博士学位,这叫究竟圆满,这叫圆教。所以对这个讚歎,对其馀的,那都是阶段性的,那不是圆满的。
所以「析挫之意」,小指小乘教(藏教)或者是执著于浅窄狭隘这种思想的教学,歎是称讚,讚歎,那是讚歎大乘教,或者是持正不偏、深广圆融的思想。心量完全拓开了,大乘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这是真正大乘。褒是褒美,圆是指圆教,化法四教第四。藏通别圆是化法,这是教学的方法。藏是小乘;通是前通小乘,后通大乘,就是方等;别是纯大乘,裡面没有小乘思想;最后是圆教,圆教是究竟圆满,回归自性,这真是圆到极处,这个才是究竟。这是第三时。
第四时,般若,二十二年。「第四,又于后二十二年,说《大般若》诸经,名般若时」。我们看世尊教学的时间长短,知道二十二年这最长的这个阶段;换句话说,这个阶段是佛所要说的真正要讲的话。《般若》讲诸法实相,完全讲真的,那就是佛知佛见,如来亲证的境界。不随顺众生,众生的见解狭隘,成见很深,这个时候前头已经二十年,十二年的阿含、八年的方等,心量也拓开了,所以前面通小乘,后面通大乘,就是通《般若》。完全来给你讲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这是《般若》讲的,二十二年就讲这么一句话,告诉你这个是一切法的真相。懂得有什么好处?懂得你心定,你心清淨,你不再会有妄念。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达到这个目的,这个目的成佛了。
所以后面法华,「最后以八年说《法华经》,一日一夜说《涅槃经》」,《涅槃经》是佛的遗嘱,他在临走之前的一天一夜说出来,《大涅槃经》。「九界三乘」,九界是九法界,实际上讲十法界;三乘,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,这叫三乘,「悉蒙授记」,这是在法华的时候。「无论小大,皆令作佛,此时名曰法华涅槃时」。佛在这个时候说出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、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、「一切众生必定成佛」,这就是授记,普遍告诉大家,你们每个人本来是佛,你们好好的修行决定成佛。
修行是什么?修行就是放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你不了解事实真相。了解事实真相叫看破,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所以要真看破,习气太深,佛讲得虽然很清楚,依旧放不下,放不下就是没看破。放不下,这个时候你所学的,我们用现代的话说全叫知识;一放下,全是智慧,智慧跟知识就这个差别。智慧管用,为什么?得大自在。知识不行,心还有千千结,有结解不开,你有烦恼,你有痛苦。智慧是一切放下了,般若智慧,真放下了,什么结都没有,所以他得受用。人生最高的享受,是智慧不是知识,知识没有,知识是凡夫,智慧可贵。
学习经教,这个是一种助缘,是一种方法,佛帮助我们,帮助我们看破。但是真正看破的时候要放下,我知道一样放下一样,知道两样放下两样,不能说知道了不放下,知道不放下,永远不能进步。像我们走楼梯,一步一步往上爬,我知道上面还有一层,我放下底下,我自己就上去了。如果我知道人家讲上面好,我在这裡不动,你就永远上不去,不得受用。所以放下才真正受用。这个看破是帮助你放下,你一放下,境界马上提升,你的受用就提高了,境界就提升了。
这是真实的教诲,这个不是假的,这样的老师不容易得到,这真正好老师,佛门裡讲真善知识。讲给你听,讲得很清楚,不能帮助你向上提升,你不管听得再多,你都止于这个境界,你没动。不能向上提升,在这一个位子上不容易保得住,他会往下滑坡,会堕落。这什么原因?阿赖耶裡头烦恼习气、不善的种子太多太多了,充满了,它肯定会影响你。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才得到真正的保障,你不会再退转;不往生到极乐世界,肯定保不住,修得很辛苦,往上爬,一层一层,非常不容易。所以真正把诸法实相讲透、讲明白了,这部经了不起。
我们看末后这一句,「说本经时在第三方等时。又此经蒙世尊多次宣说,故不应限于一时」。般若时也讲过,所以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,乃至于到法华时,佛还是说这部经。这部经叫圆通五时,究竟圆满。
下面第四段,「判教」,藏教所摄,末后这一段判教。「四教与五教。古今诸师判分教相者,凡有十二家」,各人判的不一样,都有道理。「其中最著者乃天台所立之四教,与贤首宗之五教」,这是几乎被所有学经教的人所採用。天台用得最广,因为天台简单扼要,它只讲五重玄义,它判为四教。贤首宗讲得详细,十门开启,贤首立五教。
「天台四教曰藏通别圆。一者藏教」,藏教就是小乘教,依小乘的三藏,四阿含,小乘三藏。第二,「通教,谓大乘中通说三乘,通被三根」,这个裡头,这一段期间裡头有藏教、有通教、有别教,这三种根机的人统统都有,浅深次第差别很多。第三者,「别教,谓大乘经中所说教法,不通小乘等者是也」。专讲大乘。第四,「圆教,谓法界自在,具足圆满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无碍法门等是也」。这是佛讲到最后的,把一切法的真相圆圆满满说出来。
由此可知,佛的教学法,对众生的根性,为了契机要办小学、办中学、办大学、办研究所。这在佛法裡面,阿含是小学,方等是中学,般若是大学,法华是研究所,逐步向上提升。向上提升最妙的方法,是放下,不是别的。你看,放下见思烦恼就证阿罗汉果,放下分别就证菩萨,放下起心动念就成佛,叫法身大士。到起心动念完全放下了,剩习气,起心动念放下还有习气,习气完全放下了,这才是真正无上正等正觉,他到常寂光土了。所以土有四土,众生境界不相同。
见思烦恼没放下,是六道凡夫,你所住的是六道轮迴地方。见思烦恼就是执著,《华严》上讲执著,不执著了,统统放下了,六道就没有了,就超越了。所以六道是一场梦,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你在这边当真,你就大错特错了。我们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往生淨土很简单,为什么?没有挂念。人为什么不能往生?这裡牵挂太多了。这种牵挂你放不下,那就是障碍,你出不了六道轮迴。晓得这是假的,你就到四圣法界去了。四圣法界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他们住的地方,是释迦牟尼佛的淨土,娑婆世界的淨土,就是方便有馀土。这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没有说是方便土是真的,没讲,所以也要放下。过渡期间,我在这裡修行,什么时候出去?放下就出去了。不在于修行长短,你什么时候放下,什么时候就超越。
放下声闻、缘觉、菩萨就成佛,生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裡面,虽然没有妄想,没有起心动念,但是有习气,这个习气没法子放下。你说我想个方法放下,你已经起心动念,你堕落了。所以这个时候,见思烦恼的习气有方法断,尘沙烦恼的习气有方法断,无明烦恼的习气没有法子断,怎么办?随它去!不要理它,时间久了自然没有。要多长时间?三个阿僧祇劫。这是说长的,相信还可以缩短的,最长的三个阿僧祇劫。我们相信可以缩短,为什么?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加持,会帮助你缩短。如果没有这个意思,这法身菩萨何必要生极乐世界?那就没有必要。在他方国土裡是三个阿僧祇劫,在极乐世界也是三个阿僧祇劫,没有必要去。肯定弥陀本愿功德太殊胜,到极乐世界能够把那个无始无明习气,把它时间缩短,所以等觉菩萨都喜欢到极乐世界去。要不然我们想不出一个道理,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何必要往生极乐世界?必然有个道理!
道理虽然古大德没有给我们讲清楚,我们能想得通,你把这三桩事情连起来看,你也许就通了,你就会想出来。你看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习气,见思烦恼习气断了之后,他就成辟支佛;辟支佛见思烦恼习气都断了,所以辟支佛断尘沙烦恼,尘沙烦恼断了他就成菩萨,又升级了;但是那个菩萨,尘沙烦恼习气没断,菩萨必须把尘沙烦恼习气断掉,他就成佛了。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,见思、尘沙包括习气统统断乾淨了,那佛断什么?佛就断无明,就是起心动念,他只要不起心、不动念,十法界就没有了。所以十法界是起心动念成就的,不起心、不动念,十法界也是一场梦。醒了到哪裡去?到实报土去了。
实报土裡面,《华严》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,住实报土,这是真正淨土,只有心现,没有识变。实报土裡面的菩萨个个都是转八识成四智,他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用真心是真佛,用妄心是假佛,所以十法界的佛,天台家则称他相似即佛,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初住以上的境界叫分证即佛,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但是他为什么要叫分证?他没有圆满,还带著习气。习气断了才叫做妙觉如来,那习气断了,那才是真正无上正等正觉。
我们现在把这个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下定决心万缘放下,一心专求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之后很快就成就了。不要贪恋这个世间,我们就自在;贪恋这个世间就可怜,诸佛看见,可怜悯者。为什么可怜?贪恋世间出不去,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有办法带你到极乐世界。这是真正知道,这个事情是关于自己,不关于别人。所以我们读到这些经论,看到念祖的注解,非常感动!我们能遇到这种善知识,稀有难得,要认真努力,这一生一定到极乐世界,他们的本愿就达到了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忏悔过去所有的身语意恶,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末学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,愿他们离苦得乐,解脱痛苦,念佛向善,早证菩提。世界天灾地病熄灭,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学佛向善,往生极乐世界。
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
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
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
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