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42集)文字版
2021-06-30 06:48:38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(第四十二集) 2014/5/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1-004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一十三页,从第六行看起:
念老的注解,「五时」。这是说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分为五个时期,这是天台智者大师,天台宗是依《法华》跟《涅槃》,五时判教是从《涅槃经》里面说的。「如来一代之教为五时」,分为五时。下面第一个,华严时:「佛最初三七日说《华严经》」,释迦牟尼佛他也是表法,也是示现给我们看,这个意思很深。佛是十九岁舍弃王位,离开家庭去学道去,说求学也可以,他为我们所示现的,今天人所讲的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好学,出去参学。当时印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之国,宗教多,学派也多,学派以后都归为哲学,这些教那就是现在讲的宗教,他全部都去学过。学了之后发现不究竟,就是不能解决问题,学了十二年放弃了,到菩提树下去入定。这个示现,十九岁离开家庭,放下烦恼障;三十岁放下参学,示现的是放下所知障。三乘学佛不外乎这两种障碍,一种是烦恼,一种是所知,他表演给我们看。换句话说,这个意思很深,真正要成就不能向外学,要向内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,佛经称为内典,印度的五明就是五种知识,佛学称为内明,内明也包括哲学。这个表法用意很深,向内不向外,向外求不到,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这意思很深。
三十岁,在菩提树下开悟了,开悟之后没有出定,就在定中三七日二十一天,也有经典说的是二七日,都有根据,总而言之,时间不长,说什么经?说《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是什么?就是开悟了之后,将他所悟的境界给大家做汇报,佛说了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六祖惠能大师他开悟,在五祖方丈室里面只说了五句话,那就是他悟入的境界。这五句话跟《华严经》是一个意思,五句话是全部《华严经》的纲领,那《华严经》是五句话的细说,不增不减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《华严经》分量可大!说完之后,大龙菩萨是一位等觉菩萨,跟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是同一个级别的,把它收到龙宫里面去收藏,龙宫是法性土。佛说这部经,不但我们这个地球装不下,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三千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,为什么?我们知道这部经是从自性里出的,自性没有数量、没有边际。
七百年之后,印度出现了一位龙树菩萨,也是明心见性,将释迦牟尼佛留在世间的经典三个月就学完了。烦恼虽然断了,习气没断。什么习气?贡高我慢,自己认为自己多闻第一,没有人能超过他。大龙菩萨引导他入龙宫,在龙宫看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《华严经》是龙树菩萨传出来的,龙树菩萨以前世界上没人知道,所以小乘不承认,这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,小乘人完全是有事相,没有事实真相他不承认。分量多大?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」,一个大千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,它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;「一四天下微尘品」。龙树菩萨这一看,那个傲慢习气马上断掉了,知道自己所学的太少了、太渺小了,不能比!看到这么大部的经,心里很欢喜,但是想一想,阎浮提人,阎浮提是我们地球,地球上这些众生没有人能够受持,太大了,分量太多了。它还有中本的,看了中本,也不是地球上人所能接受的。最后看小本,小本是什么?像我们现在《四库全书目录提要》。我们《四库全书》可以比喻作大本;《荟要》,《四库荟要》可以说是中本;目录提要是小本,目录提要只有五册,精装五册,《全书》一千五百册,《荟要》五百册,五百册都不是一个人一生能学得完的。所以只把这个目录提要从龙宫里面带回来,他真有这个能力,他读,把它完全背下来,回到这个世间是他口里头说出来的。所以南传的人不承认,南传只承认阿含,完全是看到的,这事实真相。
所以佛说完《华严经》之后出定。参加华严法会是哪些人?统统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法身大士,不是法身大士他入不了释迦牟尼佛的华严法会,他进不去,他也找不到;法身菩萨。《华严经》上末后的一品我们看到了,有目犍连、舍利弗这些人,怎么他们也会在那里?我们就晓得他们这些人,有些是古佛再来,有些是法身菩萨示现,所以他能去,他不是凡人。这都是为我们表法。华严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境界,本来的境界,要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本性本善。释迦牟尼佛在华严会上把本善完全说出来了,善是好,好到什么程度都给我们做出报告来了,完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境界,所以说不思议解脱境界,也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
这个三七日结束了,佛出定,出定之后没有人请法,佛就准备入涅槃,就准备走了。净居天人看到了,是四禅天,五不还天里面有修行人,那些人看到了,看到释迦示现成佛,赶紧下来变成人的样子,代表人请法。这佛就住世,为大家讲经教学。这一看,哪些人缘成熟了?一看,五比丘,鹿野苑里头五个人。这五个人是他出家的时候,他的父亲不放心,派了五个人做为他的侍者去照顾他。他就把这五个人找来,给他们讲阿含。阿含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无比法,阿翻作无,含是无比,就是这个法门非常殊胜,世间法跟它不能相比,为什么?这个法门可以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,往生四圣法界,十法界的四圣法界。十法界六凡是秽土,染污,往上去这四层叫净土,释迦牟尼佛的净土。这里头住的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、菩萨,还有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,都没有破无明,也就是说,这个境界里头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所以他清净,我们讲不造业。六道凡夫造业,业有善恶,善感三善道,恶感三恶道。所以三善道、三恶道从哪来的?从心想生,心想善三善道,心想不善就是三恶道,这么来的。
修行,六道轮回最麻烦,最不容易透脱,不容易离开,阿含能帮助你离开,阿含讲了十二年。也就是说,《华严》是对法身菩萨说的,不是对六道众生说的。六道众生,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都不是华严境界,他们跟华严都没有分,就是听不懂,他进也进不去。一定要法身菩萨,也就是超越十法界就有资格入华严境界。华严境界就是一真法界,就是诸佛菩萨的实报土。惠能大师开悟那几句话非常重要,那就是整个《大方广佛华严》浓缩为五句二十个字。这中国文字微妙,外国文字里头找不到。这二十个字展开就是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浓缩就这二十个字。
第二,「阿含时」。「次十二年于鹿野苑等」,鹿野苑是第一个道场。佛没有固定的道场,完全是游牧的生活,晚上住的是树林,树下一宿,白天是托钵,日中一食,他居无定处。佛规定晚上在树下休息,只准一次,第二天不能再到这个地方来,要换地方。为什么这样做?怕你对这个环境起贪恋,这个树不错,我天天都来。所以佛不许可,要放下,不要把这境界放在心上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平等对待。逆境恶缘修忍辱波罗蜜,不嫌弃;顺境善缘不生贪恋,在生活当中训练。功夫完全是六根对六尘,无论什么境界都不许可生烦恼,起心动念生烦恼,不让你生烦恼。这就是真干,佛教了之后真干,在生活里面去做到。工作,工作是学习,佛讲经大家学习,学习成了之后也到处讲经教学,四面八方去传教,生活方式跟佛陀完全一样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绝不麻烦别人,总是叫人生欢喜心。这种精神我们要汲取。
十二年我们把它比喻做办学,这是小学。你看佛所证得的究竟圆满是大方广佛华严,一看众生不能修学,要怎样引导他入佛境界?从小学办起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到研究所才入境界。小学就是扎根教育,我们现在的小学六年,中学,初中、高中加起来也是六年,释迦牟尼佛的小学十二年,根扎得深。中学就是方等,八年。方等是阿含的提升,阿含提升,上面是大学,是般若,给般若做准备,像大学的预科八年,这还算是基础,入大学的基础。小学、中学加起来二十年。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,真正叫长时薰修。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讲的课程,核心的课程,二十二年,我们现在大学四年,佛的大学二十二年。再提升,这研究所,法华、涅槃八年,这研究所八年。这个八年是从般若提升上去,那就是其义自见。实际上其义自见,般若就开始了,到法华、涅槃圆满了,圆满就是成佛,所以法华、涅槃是佛的博士班。我们看他一生教学这几个时期就清楚了。
这个文我们念一念。第三,「方等时」。「于此后八年之中,说《维摩》、《大集》、《楞严》并此经等」,此经就是我们净土,净土三经一论都是这个时候说的,这是方等时。「弹偏斥小,叹大褒圆」,方等。「广(方也)」,方是广的意思,所以叫方广,大方广,广是什么都说。「说藏通别圆四教」,四教都说。均是等,「均被众机」,对于不同根性的人不同的教学方法,这个八年叫方等,方等是广说的意思,什么样的根性佛说什么法,让大家都得到法益,方法不一样,目标是一致的,目的是相同的,都是向上提升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用的方法就不一样,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,帮助大家提升,将来都能够学习般若。
这是后,「第四,又于后二十二年,说《大般若》诸经,名般若时」。我们从阿含、方等二十年,这就是四十二年。后面八年说《法华》、《涅槃》,《法华经》说八年,《涅槃经》一日一夜,就是佛入灭的前一天,这是佛的遗教,等于说是他的遗嘱。「九界三乘」,九法界,这个九界就是十法界里面除了佛以下的九界,三乘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「悉蒙授记,无论小大,皆令作佛,此时名曰法华涅槃时。说本经时在第三方等时。又此经蒙世尊多次宣说,故不应限于一时」。《无量寿经》很特别,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没有讲第二遍的,唯独这部经多次宣讲。佛究竟讲了多少遍没有人知道,但是根据现在所存的五种原译本来比对去看,至少佛说过三次,所以古大德讲三次以上,不是一次。附带介绍净土的多了,一百多种经论里头都看到,那是附带说的。《华严》最后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《法华》龙女八岁成佛,这都附带说,都是讲的念佛往生净土成就的。那《华严经》上有叫华严时,佛说了净土;《法华经》里面有,那就是最后第五时,《法华》里头也讲净土,也说了这部经,所以这部经是多次宣讲。
为什么?我们能够体会得到,只有这部经,无论在什么时节因缘之下,你只要遇到都能成就,而且决定成就。其他法门不是那么简单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没有彻底放下,你入不了境界。净土这个法门非常特别,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立一个中途站,先到中途站,然后再成无上菩提,这个中途站就是极乐世界。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没有中途站;换句话说,完全靠自己。这个地方自己跟阿弥陀佛一合作,阿弥陀佛只要三个条件,真正相信不怀疑,真正发愿求生西方净土,肯念这一句佛号,哪怕十声,佛都接引你。这个条件太简单、太容易了。
有一类的众生工作繁忙,实在抽不出时间读经念佛,怎么办?灌顶大师告诉我们,早晚十念,根据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所说的。这个十念法是一声做为一念,就是一口气,一口气不拘多少声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这一口气叫一声,不管念几声,念十口气,这个时间不长。早晨念十声,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口气,一生不断,也是真正修净土。没有时间多念佛,也没有时间去念经,这么方便,真正是方便为究竟。一切法门里头找不到这么简单、这么容易的一个法门,而且保证你决定成就。阿弥陀佛的恩德,我们得感恩!不是他,我们遇到大乘也没办法,遇到上上乘我们都没有条件去修学,只有这个法门。
早年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是哲学家,他一生的功力用在《华严》,用在法相,法相唯识,他把这个介绍给我。我以后跟李老师学经教,李老师告诉我专修净土。可是我对《华严》真的非常有兴趣,《华严》也是法相六经十一论里头的一种,法相唯识宗主要的经典六部,《华严》是第一部。方先生告诉我,那个时候他对佛教的看法,佛教经典里头有三分之一是高等哲学,另外三分之二他说是讲迷信,那个东西不要学它,我们只学它哲学的这部分,就是法相跟法性,禅那个太高了,那我们决定达不到。可是方老师很难得,晚年的时候接受了,那个门总算是打开了。好就是不管他误解没有关系,怕他不读,不读就麻烦了,他喜欢读经。台湾《大藏经》出版之后,他买了一套《大藏经》,这个信息是我告诉他的,一听好欢喜,不到一个星期他就把它买到。
要读,天天要读,慢慢全部了解,才发现释迦牟尼佛所说的,无论是大乘、是小乘都有奥义,奥妙的义理在其中。会看的全看出来;不会看的,像我们用世俗法的眼光,看到这个经典深,那个经典浅,好懂。其实一样的,深的里头有浅的,浅的里头有深的,熟透了慢慢你就都能看出来,才知道其味之浓。古人所说的一点都不错,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,世间包括天上,五欲六尘之味比不上佛法,佛法味浓。所以佛的摄受力量太大了,它叫你百读、千读、万读都不厌,有这种摄受能力。世间的好书,儒家的书,经,其次是史,经的摄受力量超过史,真的是百读不厌,读一辈子,从小读到老都不会厌倦,都欢喜,有这么大的摄受力量。佛经的摄受力量最大。
第四大段,「判教」。我们也看念老的注解,「四教与五教。古今诸师判分教相者,凡有十二家」。在中国传承这两千年,对于佛教四十九年佛的教学,将它分判,从教相上看有十二家,但是现在最通用的只有两家,天台跟贤首。天台智者大师判的四教,藏通别圆;贤首国师,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,华严的圆满是在他,第三代华严圆满,所以用他的名号做宗派的名字,叫贤首宗,贤首国师他判的五教,小始终顿圆这五教。后面天台宗立四教,藏通别圆。「一者藏教」,藏就是三藏,「亦名小乘教。二者通教,谓大乘中通说三乘,通被三根。三者别教,谓大乘经中所说教法,不通小乘」,上面通圆,下面它不通,不通下面。最后,「四者圆教,谓法界自在,具足圆满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无碍法门等是也」。把佛所说的法归为这四大类。
贤首国师华严宗的,他的判教,「圣教万差」,圣是释迦牟尼佛,当年在世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千差万别。「要唯有五」,把它分类归纳五教,「小乘教。大乘始教。终教」,这是始终的终。除这之外有个「顿教」,第五「圆教」。下面说,「小乘教,所说唯是人空」。这是讲到最高的地方,叫我们不要执着身体,身是假的,身不是真的,是五蕴组合的。五蕴第一个是色,色就是物质,后面三个是精神,受、想、行。受是感受,这是心理现象,想是思惟,能想过去,能想未来。受是前五识,眼耳鼻舌身能接受外面境界;想,第六、第七,第六的分别,第七的执着。行跟识,识就是第八识,第八识是前面七识之所依,前面七识是第八识所起的作用。行就是相似相续,前念灭后念生,它不会断,这叫行。无论是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,都是在这个频率当中生灭。人不是真的,一切万物也不是真的,但是佛对小乘只说人空,没有说法空。法空是五蕴也是空的,大乘里面讲,《心经》上说,《心经》是般若时说的,第四时说的,《心经》,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五蕴是法。说法空是在第三时般若时,阿含是属于第一时,第一时是阿含,第二时是方等,我们就小乘的说法。阿含里面只说人空,方等里面有说法空,般若时就说得多了。
贤首的五教,「小乘教,所说唯是人空,纵少说法空,亦不明显,未尽法源故」。没有把佛法的根源讲清楚、讲明白,有时候透一点。为什么不讲清楚、不讲明白?程度不够。完全是根据众生程度来说的,好像现在办学校,有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让你一直学上去,佛当年在世也是这个办法。「大乘始教,未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义」,这个意思佛没说,大乘始教没说,大乘刚刚开始。「不许定性阐提成佛」,阐提是梵语,意思就是没有善根的人,没有善根的人,定性没有善根,这种人不能成佛,佛在这个时候说过。「未尽大乘极则之谈,故名为始」。但是「终教」里面就说了,「由中道妙有,定性阐提,皆当作佛」,以前不许,现在说他也有佛性,他也当作佛。这就是完全依众生根性来说的,你不能相信不说,到你能接受的时候再跟你说。「方尽大乘至极之说,故名曰终」。大乘有始有终,因为大乘二十二年,如果从方等加上般若,三十年,方等前面通小乘,后面通大乘,三十年。
第四,「顿教,唯说真性,一念不生,即名为佛。不依地位渐次而说,故名为顿」。这个是对一类天才,所谓上上根人,没有葛藤,不要囉嗦,这种人聪明绝顶,一点就醒了。这几句话重要,唯说真性,一念不生就是佛,大乘教里头这种说法就是属于顿教。你看佛告诉我们的,佛跟凡夫的差别就是三桩事情: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就这三桩事情。妄想叫根本无明,从妄想生分别,从分别生执着。妄想、分别、执着全有,那叫六道凡夫;如果他有妄想、有分别,没有执着,这个人叫阿罗汉;如果有妄想,分别也没有了,执着当然没有,这个人叫菩萨。菩萨还有妄想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阿罗汉没有执着,佛,佛是三个都没有,妄想、分别、执着统统没有,这就成佛了。众生成佛一念之间,你这句话真听懂了,真的,妄想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一下放下就成佛,没有三乘五乘,没有藏通别圆,也没有小始终顿圆,立刻就成佛。这是从理上讲,事上做到这人就成就了。
如果真的听到这个话,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,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次一等的成菩萨,再次一等的成阿罗汉。都属于顿教,顿证,他不要通过这么多的层次,直截了当这叫顿,顿超,没有阶级。像现在上高楼,他坐电梯上去的,没有一个阶级、一个阶级,没有,一直就上去。谁有?人人都有!我们顿不了就是因为放不下,真肯放下,一步登天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,他表演的不是顿超,你看十九岁放下烦恼障,三十岁放下所知障,他还是有阶级的。迦叶尊者拈花微笑,那是顿教,没有阶级的,这是禅宗,禅宗没有阶级,禅宗一步登天。我跟方老师那个时候,没入佛,不算入佛,完全是从佛经哲学,当作哲学来研究,方老师就告诉我,《六祖坛经》、《般若》别去碰它,那是一步登天,登上去很好,登不上去掉下来粉身碎骨,什么也不是。所以他说我们这个根性的人,要得有楼梯上去,爬楼梯,一级一级往上爬,那就是走法相唯识。所以一般大学哲学系开课,用法相唯识经典开课的很多,这真正是佛经里面的哲学。
下面我们看念老举的经典来给我们作证,「如《思益经》」,这经里头说,「得诸法正性者,不从一地至于一地。《楞伽经》云:初地即八地,乃至无所有何次等」。这都是说可以躐等的。佛无有定法可说,因人、因时、因处、因事千差万别,但是他有一个目的,就是让学人真正能够听懂,真正能够提升境界,这就是个好老师。他不能帮助你提升,这个课是白上了。一定帮助你提升,提升到哪一个层次这是你个人的事情,如果你彻底放下,那就一步登天,把你提升到佛境界,这个经典上有明文。根性劣的,一个等级、一个等级往上提升,时间虽然长,能成就。时间长短也没有一定,有人提升到地上菩萨,上面就一直上去了;有人在十住、十行的位子上他忽然提升,都有这个可能,那就是真觉悟了,真放下了,就这么个道理。关键,实在说你肯不肯放下,与别人没有关系,与法门没有关系,完全在自己的认知,你看破多少,你放下多少,这才是关键。
第五,「圆教,统该前四」,前面小始终顿全部包括在其中。「圆满具足。所说唯是无尽法界,性海圆融」,这个完全讲的诸法实相。惠能大师说自性能生万法,这个万法就是此地所说的无尽法界,那个万是无尽的意思。无尽法界从哪里来的?自性变现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自性怎么变现的?佛说的,「一念不觉」,无尽法界就现前,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境界。我们不知道无尽法界的真相,真相是什么?「性海圆融,缘起无碍」。为什么它无碍?因为缘起不是真的,要是真的就有碍,不是真的。我们把它当作真的它就有碍,如果知道它是无碍,心里面连这种分别执着全没有,它真的无碍,墙壁自然可以通过,没有障碍。没有障碍是事实真相,有障碍是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,把它造成障碍。
古传说里头有例子,真的,笔记小说里头很多。我们掉在深井里头,这井是枯井,井口很小出不来,狐狸能出来,野猪出不来。狐狸怎么会出来?牠完全想,就想上面那个洞,那个洞没有障碍,牠想着想着牠就出来了。野猪为什么出不来?牠不会想,不会想就死在这个井底下。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,说明境随心转。这座大山在我面前有障碍,如果你真正通达明了,这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就可以走进去,你从那边走出去了,没障碍。寒山、拾得在国清寺身分暴露了,多少信徒来拜菩萨,他们两个又骂又笑,走到山边,看到山打开了,进去了,山又合起来了,人再也找不到了。《天台山志》里头写这个故事,我们现在看到是神话,不知道当时写下来的人他不是当神话,那是事实,真的看到两个人走进去了,山合起来了。
今天量子力学家才发现,人念头的能量是无法想象的。佛经上说不思议解脱境界,《华严》上的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所有的障碍都是从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里头产生的。诸佛菩萨示现的神通无碍,是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放下了,没有了。所以缘起无碍,我们起心动念有碍。性海圆融,起心动念圆融不见了;还是圆融,还是无碍,但是我们见不到,得不到受用。所以「相即相入」,相跟相相即相入,我们今天把它说成纠缠,科学名词叫纠缠,纠缠在一起,佛经的名词相即相入。所以我们见的,六根所接触的境界不是单纯的一个相,许许多多。我们现在有个概念,一秒钟有多少个妄想?有多少个妄相?这个相就是整个宇宙的现象,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一百兆相即相入,科学叫纠缠在一起,让我们产生错觉,认为有这个东西存在。真正看到真相,没有。你要给人介绍也是相即相入。「帝网重重」。这个帝是上帝,佛经上讲的忉利天主,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,皇宫里面悬挂着罗网。现在人讲罗网,人没办法理解。北京故宫可能还有,你仔细去观察,雕梁画栋,那是高级的艺术品,罗网是保护它的,铜丝编的,你在外面看得很清楚,你摸不到它,特别是怕小鸟去做窝,是用来保护的。这个网就是佛常常用帝释天宝殿所悬的罗网,重重无尽。
「主伴交参」,有主有伴,它是平等的。好像开个大会,一个人做主席,其他都是伴;他下台了,再有一个人上去,他做主席。现在论坛讲座很多,哪个人在讲台上讲那个是主,其他的听的都是伴。所以主不是一定的,伴也不是一定,任何人可以做主,任何人可以做伴。主伴交参,「无尽无尽。一位即一切位,一切位即一位」。《华严经》上说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我们不容易体会这话什么意思。一切即一还有个模糊概念,一即一切怎么讲法?一粒微尘里头有全宇宙,一即一切,有全宇宙。是不是真的?真的。现在科学家才发现,叫全息,他们用照相的方法看到了。全息照片,一张照片把它撕成两半,每一张里面看的是完整的;两张,变成两张完整照片,它里头有一切;把它分成一百张、分成两百张,张张都圆满,现代科学家发现的。整个宇宙在哪里?佛说在我们汗毛毛端,在一微尘、在一毛端,这里头有整个宇宙在里头。《华严经》说的,谁能进去?普贤菩萨有能力到微尘里面的世界去参学,那个里头有诸佛剎土。普贤是等觉菩萨,代表八地以上,他就有这种神通。
世界没有大小,时间没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没有,统统是你的错觉。一切现象都在当下。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、距离,你念头想到哪里,人就在哪里;没有时间,你想我在四千年前,四千年前环境就在你面前,我想到一百年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,一百年之后香港就在眼前。这是什么?这叫神通,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种游戏神通?跟你说,真正念佛往生净土,到极乐世界就有。不是你自己修得的,阿弥陀佛加持你的,可是作用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到极乐世界一切圆满具足,确确实实心想事成、事事如意,极乐世界这样的美好!这个经要多读,这个经是介绍书、说明书,极乐世界说明书,多看,一定把它看清楚、看明白、看透彻,你往生的那个念头坚定不移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你真正放得下,为什么?我有更好的在等我。我这个放不下,那个得不到;我这里放下,全得到了。值得做,不做就错了。
「是故十信满心即摄一切位,圆成正觉」。十信,小学毕业了,十住好比中学,十行好比大学,十回向好比研究所,十地是博士班。十信满心就摄一切位,十信满心是初住,超越十法界,证得法身菩萨的地位。所以十信菩萨在六道里面教化众生,可以示现八相成道,可以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一样,十信满心。阿罗汉相当于七信,辟支佛是第八信,菩萨第九信,所以十信可以示现成佛,圆成正觉。也就是说,菩萨对于六道,六道众生希望见什么样的身,他就现什么身。菩萨没有起心动念,无明烦恼断了,我们常讲的,他不起心、不动念,众生有感他有应。绝对不是说他用什么身分他要想想,那就错了,那是凡夫。见性的人就不起心、不动念,如果起心动念,他堕落了,他退转了,永远不会起心动念。
所以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很难断,没有方法断,你要想到无明习气,你就又有思想了,又妄想了。所以他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,这个习气怎么断?随它去,不理它,时间久了自然断了。要多长的时间?大乘经上常说三个阿僧祇劫,习气就没有了。换句话说,三个阿僧祇劫之后法身菩萨才能契入常寂光,这才叫真正证得究竟圆满。无始无明习气还在,他住在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的寿命就是三个阿僧祇劫,但是这个环境好,这个环境是心现没有识变,他们完全转八识成四智。因为他们住在这个地方,所以常寂光土里面的佛也常常示现到报土,用报身来帮助这些法身菩萨。这就是常寂光里面佛常常会现身,这些报身菩萨有感他就应,他的应也是报身。实报土里面菩萨除了这桩事情之外,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法身佛没有两样,只是不能融入常寂光,这个东西非得习气自然淘汰干净了,淘汰干净那个时候实报土不见了,常寂光现前,融入常寂光,离开实报土,真正融入。他再到实报土是属于应身,应实报土法身大士之感,他们感,法身如来应,现报身帮助他们。
我们能把这个东西概念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对于这桩事情深信不疑,没有怀疑了。信心坚定,愿心恳切,往生必然。经教里有问题不要紧,放在那边,到极乐世界再学。我相信净土,真发心,讲经的时候我常常向大家报告,四弘誓愿我现在修两个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度众生的大愿就是大菩提心,这个要有,不能没有,没有就变成小乘了,要有度众生的心;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这就得放下,要放下烦恼,求生极乐世界,四弘誓愿两条。后面两条到极乐世界再学,后面是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、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佛道无上誓愿成是在实报土,法门无量誓愿学在极乐世界同居土、方便土统统可以学,而且无量无边无尽的法门很快就学完。为什么?每个往生的人在极乐世界花开见佛。所以不能有怀疑,有怀疑花开得慢;一点怀疑都没有,到那个地方花就开了,花开见佛得到佛力的加持,佛四十八愿,除四十八愿之外,无量劫修学的功德都加持你。你在极乐世界,无论是什么地位,四土三辈九品,都不需理会,因为加持是平等的,阿弥陀佛一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翻成中文意思叫不退转,三种不退转你全部得到了。位不退,阿罗汉所证的;行不退,菩萨所证的;念不退,法身菩萨所证的,这三种不退你统统得到。由此可知,极乐世界有没有等级?有,四土三辈九品,有。实际状况呢?实际平等。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民主平等,是有阶级不相同,但是生活在一起,学习在一起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几乎都平等。
得佛力加持,有能力分身,分无量无边身,不是分二、三个。《高僧传》、《神僧传》里头,我早年刚学佛的时候看这些东西,有这么一个印象,记不得了,年代太久了,诸位去翻可以找得到。有一位法师,印度来的高僧,在中国教学。这一天他要回去,要回国去。信徒很多,平常都听他讲经说法的,每个信徒都恭恭敬敬邀请他吃饭,到家里吃饭,替他饯行,他也很欢喜答应了。到第二天他启程,大家送行,十里长亭,送行的时候大家都欢喜,法师很瞧得起我,昨天到我家里应供。那个人说不对,他说昨天明明在我家,怎么跑到你家去了?这一问一传,他分五百身,同时到五百个人家去应供。才知道这个法师至少是证得四果罗汉,有这么大的能力。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,他那个五百身是小事,你能分无量无边身,像阿弥陀佛一样。
阿弥陀佛是分无量无边身,干什么?接引往生,每天到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十方诸佛剎土都有,他要分很多身去接,接引。那我们这往生的人分这么多身干什么?供佛,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剎土去拜佛,供佛修福,闻经听法修慧,福慧双修。一尊佛教你一部经,你可以同时学无量无边的法门,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不是夸大的,不是形容,是真的。多长的时间学会?一次就学完了,一尊佛教我一种,无量无边的佛则无量无边的法门全学了。我们在这个世间,凭我们一个人,一生能学多少?要成就无量无边的智慧,一定要到极乐世界;不到极乐世界,无量劫我们都没有办法成就,成就有限。
这个法门无比殊胜,大好因缘我们遇到了,如果我们疏忽空过了,叫真可惜!再遇到这个法门,不知道到哪一生、哪一劫。六道,一定要知道一轮转就糊涂了,迷惑颠倒,头脑不清楚了,随业流转,你说多可怕。我们自己想想自己造的业,恶多善少,肯定是三途。纵然到人道,我们这一生在人道这几十年当中,我们看到了,人很苦,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痛苦。我们现在回想,中国讲三十年是一世,世界的世,三个十,三十年一世,现在三十年,想想过去三十年前比现在社会好,再往上推三十年前,比过去三十年又好,人心厚道。现在不是一世不如一世,现在我们细心想想,一年不如一年,你说人多苦。为什么过去比现在好?过去的人多多少少受过伦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。三十年前的人还常常把这个挂在口边,现在听不到了,没人说了。一世不如一世,一年不如一年。换句话说,来生再得人身我也不要了,人我看透了,我不想再到人间来。
天上,欲界天跟人间差不了多少,好一些,也不是很理想。为什么?我们相信佛的一句话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人间这种不善会不会影响天道?肯定会影响,至少欲界天受影响,色界天影响少一点,无色界天不受影响。众生的业力集合起来,真正造成巨大的无法想象的负能量。为什么星球会爆炸?为什么太空当中星系会消失?与这个有关系。所以归根结柢还是教育,世间、出世间不能少圣贤教育,只有圣贤人才真正叫有福、有智慧,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这个地方是古圣先贤居住的福地,现在人没有福报,不相信古圣先贤,不相信佛菩萨,他相信自己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行为,他相信这个,灾难就来了。所以我们真正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,把极乐世界搞明白了,自自然然你有正确的选择,我们选择极乐世界。
很难得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,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真叫稀有难逢。台中李老师见到会集本,没有见到集注。非常可惜,黄念老跟李老没有见到面,在法缘是有关系。夏莲居老居士跟梅光羲师兄弟,一起学佛,也同一个时代做官,都有殊胜的成就,一代宗师。李老师的教是继承梅光羲大师的,他的净土是继承印光大师的,晚年念佛往生。我们承传,这一个法缘是自然形成的,没有丝毫勉强,可以说是一脉相承。
说回来还是一句话,一定要放下,不能不放下,不放下就大错了。不放下没有不造业的,真放下不造业了。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,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,决定不错。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,就是一句佛号,什么都不掺杂。他住别人的庙,参加早晚课,他早晚课课诵本不会,他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。你们课诵完了,他阿弥陀佛就停止。妙极了!这真正叫一门深入,一点夹杂都没有。对我们来讲,无比殊胜、究竟了义的方便法门,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,让我们加强信心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深深忏悔:过去三世所有的身语意恶业,祈请阿弥陀佛消除末学的业障。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末学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,六亲眷属,愿他们离苦得乐,解脱痛苦,念佛向善,早证菩提。愿世界天灾地病熄灭,各国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解脱痛苦,学佛向善,往生极乐世界。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。
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