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52集)文字版
2021-07-19 17:15:46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(第五十二集) 2012/12/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40-0052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六十一页,倒数第三行,看念老的注解:
「平等者,离差别也。经云: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正显平等之义」,这个我们前面说过,心(无论是真心、是妄心)、佛、一切众生完全没有差别,这就是平等。心、佛、众生把全宇宙一切现象都讲到了,真的是一个都不漏。众生,广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科学将万物分类,动物是众缘和合的,植物也是众缘和合的,矿物还是众缘和合的,所以说,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的。众缘和合的统统平等,为什么?从一个自性生的,从一个原因现的,这个原因就是因缘。一切法不离开因缘,善因、善缘就有善果;恶因、恶缘那就有恶报,这叫因缘果报丝毫不爽,这是真理,永远不变的真理。
「《入佛境界经》曰:菩提者,名为平等。平等者,名为真如。乃至平等者,即是入不二法门」。这是把平等讲到究竟之处,平等就是菩提,就是真如,就是入不二法门。入是契入,一般人讲的证得。证得真如、证得自性、证得菩提就叫入不二法门。菩提是不二法,真如是不二法,平等是不二法,这多重要!这一桩事情能不留意吗?凡夫起心动念都落二三,也就是说无量的分别、无量的执著,哪来的平等!所以清淨平等本来有,失掉了;起心动念,失掉了;分别执著,失掉了。现在佛菩萨教我们,叫我们回头把清淨平等找回来。怎么失掉的?是起妄想分别执著失掉的。怎么样把它找回来?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它就现前。大乘教裡面佛讲真话,并没有失掉,只是有障碍不能现前。障碍就是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所以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,障碍没有了,清淨平等不二法门就现前。修行就是修这个,这叫真功夫。
「不二法门」,这是佛学的术语,我们这个参考资料裡头有,节录《佛学大辞典》的。「不二之理」,有事必有理,有理就会有事。不二这个道理,「佛道之轨范」,轨是轨道,范是模范,「故云法」,叫不二法。「圣由之趣入」,三贤十圣都是由不二法证果的,所以叫它做门。「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」,这是大乘菩萨修的,「不二法门,在诸法门之上,能直见圣道者也」。实际上,任何一门只要入了,入进去都叫不二法门。好像我们在一个大厅,大厅外面有很多门,四面八方都开了门,你在门外就有很多门,任何一个门走进去之后,完全平等。才知道一切门是一门,一门是一切门,这叫不二,任何一门都证得平等,都契入如来境界。首先,我们了解这个不二门,进一步我们怎样进去。真正通达明瞭是解悟,入进去这是证悟,入进去就是证得妙觉果位,究竟果佛。
《维摩经》上有一个小故事,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,维摩诘居士,这个居士成佛了。出家人成佛,出家是比丘,修行成佛了,在家居士修行也能成佛,为什么?入不二门。出家比丘入不二门成佛了,在家居士入不二门也成佛了。佛跟佛平等的,没有说这个佛比那个佛大,这个佛比那个佛超胜,没有,完全平等的。文殊是菩萨,菩萨向佛请教,维摩诘是佛,向佛请教。「何等是不二法门」,就是什么叫做不二法门?文殊菩萨问了这个问题。「维摩默然不应」,维摩菩萨听到之后,没说话,一定是看著他,没说话。文殊菩萨开悟了,开悟就说,「善哉善哉」,这个善哉就是太好了、太好了!「无有文字言语,是真不二法门」。维摩居士如果一开口就错了,一开口就落二三,就不是不二。所以文殊立刻就觉悟,这是真正的不二法门。
「肇曰」,僧肇大师在注解裡面说,「言为世则谓之法,众圣所由谓之门」,这是解释什么叫法门。言论可以做为世间的原理原则,用现在话说,标准。他说的话是世间一切法的标准,这就称之为法。你依照他的话去走,决定不会错。这法就像轨道一样,你不会越轨,你一定会到达目的地,这叫法。众圣所由,佛与一切法身菩萨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一些入不二法门,他们都证得,这叫入,所以这叫门,由门你才能入进去。不二之理如何能够悟入,那个方法就叫不二法门。维摩一示现,我们应该明白,怎样能入不二法门?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就入进去了。维摩居士做给文殊菩萨看,文殊菩萨很聪明立刻就知道了,这就是成佛,这就是得道。得的是什么道?佛道,无上佛道誓愿成,他成了,这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不能起心动念。
无论什么境界现前,圣人境界、凡夫境界、魔王境界,所有境界现前,《般若经》上一句话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就入不二法门。在所有境界裡头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为什么?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假的,没有一个是真的。所以禅宗裡面,祖师大德教学人,怎么教他?魔来了斩魔,佛来了斩佛。魔、佛是二法,你都不要去理他,都不要去执著他,决定不受他丝毫干扰,这叫入不二法门,这是真的,这个不是假的。什么叫凡夫?受外面境界干扰叫凡夫。佛会不会来干扰你?不会。为什么?佛不来。就跟这个地方所讲的,维摩居士不说话,没受你干扰,那叫入不二法门。你的心遇到这个境界,你就起心动念,起的善心善念,你是凡夫;起的恶心恶念,你也是凡夫,你迷了。起心动念就迷了,不起心、不动念是觉,觉而不迷。我们遇到这个事情怎么办?要学维摩居士。那众生也得要答覆他,打发他,一句话就解决了,你怎么又起心动念了?你怎么又分别执著了?就行了。他要懂他会开悟;他不懂,那继续迷吧!各人的因缘各人承受。
后面还有一条,「《十二门论疏》上」有这么一句话,「淨名以理为门」,淨名就是维摩诘居士,以理为门,「一道清淨,故称不二」,真清淨。「真极可轨,所以云法」,这是真正到极处,可以给我们做榜样,我们可以学习。「至妙虚通,故云门」,它妙极了,真的叫你觉悟。你看文殊菩萨在这一句话裡头悟了,他一点都不迷,所以这是门。
我们接著看下面,「故知有差别即是二」,那就不如,大乘经讲如如,你不如了。「故云平等」,就是入不二法门,就是真如。「可见平等之义甚深」,这个意思很深很深。「今题中曰平等觉」,念老把这三个字合成一句,平等觉;也可以把它分开,清淨、平等、觉,为什么?清淨是定,心清淨了;平等是大定,到极处那是自性本定;觉是智慧,开悟了。清淨心能开悟,平等心当然能开悟,所以开悟是觉。清淨平等是定,觉也是慧,定慧平等,定中有慧,慧中有定,所以叫平等觉,它这裡说四个意思。
第一个,「平等普觉一切众生,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」。淨宗念佛法门可以当得起「平等觉」这个称呼,为什么?它普觉一切众生,上面可以摄受等觉菩萨,下面可以摄受无间地狱众生,平等成就,就这句佛号。等觉菩萨也是阿弥陀佛,无间地狱的众生也念阿弥陀佛,到西方极乐世界平等平等,都称为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菩萨意思是圆满证得三种不退转的菩萨,叫做阿惟越致。三种不退转,是地位不退、度众生不退、直趣无上菩提不退,这三种不退,这在菩萨地位裡面最高的,所以是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。你看,信、愿、持名,个个能成就,一个都不漏,万修万人去。那念佛为什么不能去?妄想太多了、杂念太多了。也就是说,你没有清淨心,你没有平等心,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?极乐世界至少要有清淨心,生凡圣同居土;有平等心生方便有馀土;觉悟了生实报庄严土。凡圣同居土是天人,六道凡夫;方便有馀土是四圣,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那个佛是相似即佛,不是真佛,十法界裡地位最高。真正大彻大悟,脱离十法界,生实报庄严土。所以它是平等成佛之法。
「今经中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之法,普被三根」。这个方法,一切众生都能够接受、都能够修学、都能够证果,它是平等法。凡夫能不能证最高的果位?从理上讲、从事上讲都是能,它真平等,它不是假的。你能不能放下?关键在这个。果然能够放下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,这叫真修行,什么人修行?法身菩萨的修行。这个方法,六根在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,六根在六尘裡起作用。起作用怎么样?他不起心,他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就是法身菩萨。不是离开,离开到哪修?离开就是无明。即事而真,你看这是事相,六根接触六尘是事。即事而真,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是真,佛的真,最高的;起心动念,但是不分别、不执著,那是菩萨;起心动念还有分别,没有执著,这是阿罗汉。阿罗汉、辟支佛没有执著,起心动念还有分别,他是真修,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生活。
那我们一般人常想,如果见色闻声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那不什么都不知道?我问你,你看见没有?看见了。那你不是知道?你不是不知道。听到没有?听到了。看到、听到,不起心不动念,就像什么?就像维摩居士刚才示现的一样。维摩居士知道不知道?知道,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。他什么态度?如如不动,没有起心动念。换句话说,没有受外头境界丝毫干扰,而外面境界就在眼前又没有中断,高明!
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后头那个觉字,要离开世间,那就错了,到无想天去了,到四空天去了,那叫堕到空裡面去,他不是堕到有,他是堕到空裡去了。堕空的毛病跟堕有没什么两样,因为他执著空,这个人执著有,没有什么差别。执著有造业,执著空也造业,造什么业?造无明,他什么都不知道,糊裡糊涂。大经上告诉我们,三恶道是什么因?瞋恚是地狱,贪婪是饿鬼,愚痴是畜生。什么都不知道就很容易堕到畜生道去,如果裡头带著怨恨就到地狱去,带一点贪心到饿鬼去,三恶道。佛法不能不学,不学走错路不知道,学了之后眼睛就放光了。非道、邪道、恶道决定不走,走如来的正道。
「本经谓,当来一切含灵,皆依此法而得度脱」。释迦牟尼佛说的,阿弥陀佛,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讚歎。佛说这部经,没有一尊佛不讚歎,这个讚歎是什么?给释迦牟尼佛做证明,释迦牟尼佛说的话决定是真的,没有错误。我们能不相信吗?能去听那个扶乩的吗?能去听那些附身的吗?鸾坛、附身那叫鬼话,灵鬼附身给你说这个、说那个。你不听如来正法,听鬼话,你将来会到哪裡去?也会去往生,不是极乐世界,鬼道去了、魔道去了。自己不知道,以为那是佛,冒充的。鸾坛裡面,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告诉我,那些灵鬼冒充佛菩萨传信息做一点好事,他要说他自己说的,没人相信,他说他是佛菩萨。小的好事很准确,所以很灵,人相信,大的事情他就说不准;近的事情,很近的事情他说得很准,说明年、后年事情不准,不可靠。到时候不准,你也找不到他,他不负责任。
佛菩萨讲经说法,对我们负责任的,五百阿罗汉做证明。世尊当年讲经说法没有记录,经典是佛灭度之后,迦叶、阿难发起结集经藏。邀请五百个罗汉,这都证果的人,都是佛弟子,过去佛讲经他们都在座,他们都听到了。现在请阿难上台複讲,这五百个人做证明,五百个人有一个人反对,那一句就得删掉。不是少数服从多数,不是的,一个反对都不行,五百个人个个都赞成,没错是佛说的,这才能记下来,取信于天下后世。结集经藏这样的严谨,就是怕后来有魔外(魔王外道)冒充来造假的经。这是这些弟子们,这些弟子们有佛化身来的,有大菩萨化身来的,不是凡人,大慈大悲结集经藏,目的是普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。这个缘多难得,我们遇到了要不相信,去相信鬼话,那是自找苦吃,佛没有这样教你。
释迦牟尼佛灭度,阿难尊者特地为我们,这代表我们向佛请教,佛不住世了,我们依靠谁?佛住世,大家依佛,佛不住世,我们依靠谁?佛教给我们四依法,佛不在世,你要依照这四法,等于佛在世一样,没有差别。第一个,「依法不依人」。法是什么?经典。由此可知,这些阿罗汉结集这些经典,释迦牟尼佛承认,依法不依人,这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经典肯定了、承认了。
第二个,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。什么叫了义?能够帮助你这一生成佛的,叫了义;能够帮助你这一生作阿罗汉、作菩萨,不了义,没有到究竟。你看看这是,我们要找了义经,了义不是很深,不是很庞杂,不是。你要想想什么叫了义?我这一生决定能离开六道轮迴,离开十法界,能够成佛作祖,这就是了义。了义当中的了义,究竟了义就是这部经,我们找到了,比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还要了义。《法华》跟《华严》的了义,最后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,不求生淨土,它就变成不了义。你看《华严经》到最后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那叫了义;如果没有这一章,《华严》不了义。《华严》讲得太深、讲得太玄了,不是我们境界,我们依那个法门修得不到利益,修不成功。这个法门信愿念佛,保证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保证你成佛修行的道场,你在那裡修行决定成佛。所以我们遇到这个经,下定决心,我这一生决定往生,亲近阿弥陀佛决定成佛,这叫究竟了义,我们一定要记住。
第三个,佛教我们「依义不依语」,语言多说一句、少说一句没关係,深说、浅说也没有关係,意思要对。因为佛知道,将来这个经典全世界流通,会翻译成各种不同的文字,那一翻译,如果依语就不行了,意思,意思对了,语怎么说都没关係。教我们依义不依语,不要怀疑翻译。最后教给我们,「依智不依识」,智是理智、智慧,要依这个去判别。识是感情,不能感情用事,用情识用事麻烦就来了。你看,这个四依法多好,守住这个四法等于释迦佛在世没有两样。我们每天在一起学习这一部大经,这就是究竟了义的大法,如同世尊在现前为我们说法。「正显平等普觉之义」,这第一个。
「二曰以平等法觉悟众生」。这个法简单容易,稳当可靠,一切众生都能接受,所以这平等法觉悟众生。「《淨影疏》曰:无作无所有等,为平等法。持名之法,心作心是」。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这一句就这两句话的浓缩。「暗合道妙」,一般人看不出来,认为它太浅了。大道应该是非常之深奥、非常玄妙,不是一般人能懂的。这法太容易了,说三岁小孩也懂,这没有什么稀奇。把这个法门看低了,这是人之常情,佛不责怪我们。
早年我们在美国,很多同修告诉我,在美国人的观念,你要是讲经说法叫人来听,一分钱都不收,他说你这个不值钱,他来不来?不来。要怎样?那门票钱愈高他愈喜欢来,这大概是好东西,所以要我收门票。我说不可以,我们不收门票。好东西,你们迷惑颠倒,当面错过;假东西,你们拿高价钱去买,认为是好的,这叫什么?愚痴,没有福报。世尊教学一辈子没有收人家一分钱,自己生活很简单,日中一食,沿门托钵,树下一宿,这生活解决了,什么都不需要。古时候,人虽然少,没有这些科学工具,一切都要靠人力操作,所以一衣一食得来不容易,大家都知道节俭。现在科学技术带来方便,人富裕了,富裕就奢侈,所以一个下意识,大概价钱愈高东西就愈好,货真价实。有这么一个错误观念,于是上当了,魔王外道用高价钱来钓你,真正大法你没有缘分遇到。
所以它确实暗合道妙,很容易,自自然然,不知不觉的,烦恼断掉了,业障化解了,习气没有了,都在不知不觉当中。为什么?你一天到晚,只知道一心专注念这一句佛号,其他的都没有顾及,自然没有了,这就是暗合道妙。「巧入无生」,非常善巧,往生就是无生。无量寿,真无量寿,不是假无量寿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无量寿是有量的,我常说,到极乐世界是进学校、是学习,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,是有量的无量寿。那寿命多长?三大阿僧祇劫。可是你离开讲堂,就变成真无量寿了。什么时候离开?成佛就离开了;没成佛,不离开。换句话说,等觉菩萨都不离开;圆满成佛了,离开阿弥陀佛讲堂。进入讲堂上学,离开讲堂是毕业。每个人毕业的时间长短不一样,这与根性有关係,与勤惰有关係。勇猛精进,这人就快,大彻大悟快;如果懈怠懒散一点,时间就延长了,但是决定不会退转,这个好!他只有往前进,没有往后退,只是进得快,进得慢而已,所以你决定会毕业,你决定会成佛。这巧入无生。
「从有念入无念,因往生证无生。念得能所两忘,即是《金刚般若》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;亦即《淨影疏》之无作无所有」。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,百千万劫难遭遇,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,大家一定要珍惜,再珍惜。真精进,真用功,要防止魔来扰乱。魔不是青面獠牙,青面獠牙就把你吓跑了。魔会显得甜甜蜜蜜,让你见到他,就不想离开他,这个麻烦可就大!要很冷静去观察,魔跟佛不一样,佛句句话跟经教相应,魔要小心,可能他一百句话,裡头有九十九句话跟佛讲得差不多,有一句话不是的,那你就上大当了,这一句就把九十九句全破掉了。这是我们早年学佛,李老师常常叮咛嘱咐,要我们小心谨慎,不要因佛道而走向魔道去,那就完全错了。所以一定要相信世尊的四依法,一定要依照、依靠经典。
这个会集本可靠,没有问题,为什么?会集本的每个字都有根据,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句子,这就是可靠的,而会集这个做法是应当的。会集是从谁开头?这一部经最早是宋朝王龙舒居士,实际上不是他开头。摩腾、竺法兰,这是汉明帝时候,历史上有记载的,汉明帝永平十年,永平是年号,派遣特使在新疆那边遇到这两位法师。这两位法师是印度人,他们行脚在新疆一带弘法利生,遇到汉明帝派去的特使,见到之后非常欢喜,代表皇帝把这两个人请到中国来。他们带了有佛经、佛像,两个出家人,三宝具足。到中国来,适合中国的国情,那拿什么经典来教中国人?他们翻了第一部经《四十二章经》。《四十二章经》是会集本,从佛许多经典这撷一句、那挑一句,就像我们的《群书360》。经典太多了,翻一部都很难,哪个经裡头最重要的,这一句经很好节录下来,简简单单的四十二章(四十二段)来教中国人,这个欢喜。这个会集是从摩腾、竺法兰开始,到中国来就这个做法。
我们现在到外国,跟外国人讲经也用这个方法,讲一个主题,然后哪些经论上有关这个说法的抄几段来,就可以讲了,不见得是一部经,几部经凑起来。像这个注解,这个注解八十三种经论凑起来的,还有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,会集。经是会集的,注解也是会集的,这给我们学习带来了最大的方便,我们学习当然也是会集的。会集要时间,要去查参考资料,黄念老这个会集本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。这裡头还有一些名词术语,我们碰到了,不详细讲解对我们学习有障碍;详细讲解又要查参考资料。我们不少的同学发这个心,查这些参考资料,又编成了一部书,将来这是附册。这裡面有些难词,难的字,我们等于说有一部字典一样,给你查。现在我们这个参考资料,你能看得出来,我们就是用这个方法编的。这一部经编成也是这么厚两册,上下两册,分量跟这个差不多。这就不要大家去找麻烦,去费那么多工夫,费那么多精神,都给你预备好了。让这一部注解有个圆满的本子,我们依照这个来学习,这样把极乐世界搞清楚、搞明白。真正清楚、明白了,你就真想去,这地方真好!十方诸佛刹土确实比不上这个地方,这怎么能不去?
暗合道妙,巧入无生。念老引用《金刚经》裡面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也就是《淨影疏》裡面「无作无所有」。这个经跟论,疏算是论,裡面说的两句话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无作是看破,作而无作。作,作是什么?事。无作是理。理上没有起心动念,无作,事上做得圆圆满满。理上没有起心动念,菩萨心、佛心。所以要学到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。释迦牟尼佛在世有没有作?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不是作,天天在作?虽然天天在作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,这叫无作。所以他心是清淨的,他心没有疲劳。我们这边做工作为什么会疲劳?有作,有作而作,累了。他天天都在作,没有间断的在作,他没有心,没起心动念,无作,所以他没累,他没作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「以心控物」,心清淨,事就清淨,做得圆满,自己没有丝毫疲劳。他心是定的,心如如不动,身体在劳作。这身体像机器一样,机器打开,一天到晚工作,它没有叫累。这个理很深,但是能体会得到。「以如是法教导众生,横出三界,成究竟觉,是谓以平等法觉悟众生」。阿弥陀佛用的是平等法,淨土宗用的方法是平等法,确确实实能帮助众生成究竟觉,这第二个意思。
第三个意思,「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觉」,如来的觉是平等的。水平没有浪,没有波浪,水平、水乾淨它就能起照见的作用,像一面镜子一样,照见。心要是平静就能照见法界。照见法界,法界裡头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。没有空间,没有远近;没有时间,没有先后,他能见过去、能见未来,能见此界、能见他方。他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看远方,远方好像在现前,能吗?能。我们现在凡夫用望远镜,不就是把远方拉近了,拉到眼前来了,这就是距离没有了。清淨心的能量不需要用工具,这些科学工具不需要,再远的地方都能够拉到近距离来,就在眼前。佛经上常说,就在当下,就在眼前,过去、未来都能把它摆在现前。第四,「专就本经,平等觉亦即极乐教主之圣号」。就本经,平等觉就是称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也称为平等觉。「以上诸义,题中俱摄」,上面讲了四个意思,平等四个意思,经题上这四个意思统统具足,全都有。
后面还有个经字,经是通题,凡是佛所说的,都称之为经。上面这十四个字是别题,只有这一部经上有这个名题,所以经是通题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经者,梵语修多罗」。修多罗要是直译,它是线,用义译称为契经。线,印度古时候这个经典,不像中国,中国把它装订成册,它没有。它是贝多罗树叶,用这个树叶,在树叶上写的字,把它裁成长条,两边打两个洞,用线把它穿上,这就是经书。读的时候,一张一张的翻,所以这线很容易断,断,它就脱落了。这样的原始经典,一般大规模的博物馆、图书馆都有收藏,我们也都能看到。这一次我们访问斯里兰卡,看到寺庙当中这贝叶经很多,一包一包的,外面用布把它包起来,整个房间都放满。我们过去看过贝叶经,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分量,在那边保存得很完整。
契,契理,「理者,实际理体」。我们今天讲事实真相,事实的真相就叫实际理体。佛一生讲经,讲的什么?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就不是假的,这契理。「二者契机,机者,机宜」,就是众生的根机。要适合众生的程度,他能够理解,不能太深,深了不懂。于是乎我们就能够想到,这一部经,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,为什么讲的不一样?听众程度不一样,地点不一样,言语不一样。每一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言语,佛到哪个地方去说法,是随从那个地方的言语,大家好懂,那这差别就很大。结集的时候,所有各个不同处所讲的法,统统都把它结集。所以翻译成我们经典就有会集的必要。
如果阿难尊者在那个时候,把这些各种不同讲法会集成一种,行不行?是行,但是行不通,那些阿罗汉不会同意。阿罗汉要原样子,原汁原味,你要把它会集,搞得不是原汁原味,虽然是好,我想,有一个人不答应就没有办法。少数服从多数,行,可能做得到;一个不同意,你就没法子通过,这是结集的谨慎。在各个地方所讲的,就照那个地方来结集,不要改样子,所以就变成多种的原本,裡面出入就很大。佛当时讲,只是介绍极乐世界,每一个地方听众程度不一样、文化水平不一样、生活方式不一样、需求不一样,讲经的人面面都要顾到。这我们都应当要了解,所以它这契合众生的根机。
「兼指时机,时节因缘也。故契机者,切合众生水平与时代也」。二千五百年前,中国没有统一,中国是秦始皇统一的,秦始皇之前没统一。夏商周虽称为天下共主,称为天子,他没有统辖的权,像现在的联合国一样,没有统辖权。夏商周的天子,自己统辖的都很小,历史上记载,成汤(商王),他的国家的面积只有七十里,方圆七十里,现在的一个小镇,那就是一个国家;周家的土地大一点,一百里,为天下共主。周朝时候历史上记载,中国这个地区多少个国家?八百诸侯,诸侯就是国王,就是八百个国家。百里以上的,大国;小国,二、三十里,二、三十里现在是小村镇。你的政治办得好,这个国家一切整齐都上轨道了,别的国家来跟你学习,来请教你,你教他,所以尊称你为天子。
印度也没统一,所以佛陀在世,皈依释迦牟尼佛,依释迦牟尼佛做老师的有十六个大国王。我想他的大国跟中国大国差不多,有一百里就是大国,中国历史上称为百里侯,那就是大国的国王。当时佛在世,有十六个大国国王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,自称为弟子,所以佛教化众生就方便了,哪个地方请就哪裡去。多半都是国王大臣来请法,平民没有这个能力。佛这个僧团很大,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,这是长年跟著佛的,佛在哪裡就跟著一起去,统统过游牧生活。晚上都是树下一宿,中午出去托钵,一天吃一餐,这什么?生活方式。休息的时间定在中夜,中夜是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,这是中夜,休息四个小时,其他的时间就做功课。那个时候佛讲经没有任何记载,没有书本,所以讲的大纲一定很简单,都能记住,常常去念,重複的去念,也能够去唱。歌谣全世界都普遍,古时候这个文化起来最早,人都喜欢唱歌。所以中国这个六经都可以唱的。那我们就想到,佛的经典可以唱,叫讽诵,这就是唱,容易记。特别是经典裡面的偈颂,偈颂有韵,唱起来很好听,句子很整齐,便于记诵,这就不会忘记。
「今为省文,略去契字,但名曰经」,这中国人喜欢简单,契字省掉了。中国圣人留下来的著书,称之为经,这最尊重的,所以《四库》裡头,第一个是经部。佛所说的这些典籍,传到中国也称之为经。「经具贯摄常法四义」,这是通常讲的,经一定具足这四个意思。「贯则贯穿所说之理;摄则摄持所化之生」,就是众生。「常则古今不易」,它所讲的,今天讲的超空间、超时间。三千年那个时候讲的适合那个时代,都能用得上;三千年后今天也能用得上。这是我们一般讲真理,真理永恆不变,真理超越时空。世间人的文字做不到,它能做到贯,这是好的言语、好的文章,下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。能摄受一切众生,文学作品,再好的作品,写得好,你要看十遍以后不想再看了,它摄受力量只有这么大。能叫你看了还想看,看了十遍不想看了,这就算不错了。可是经不一样,经叫百读不厌,读一辈子都不厌。小时候学了,到八、九十岁还读不厌,这力量多大!中国四书五经就有这个力量,再高明的文学作品不能跟它比。第三个字是常,常就是超时间、超空间,无论在什么时候,无论在什么地点,它都合适,都用得上,这个很难。后面一个是法,法就是轨则、方法。「法则近远同遵」,近是我们本地,远是远方,全世界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地区,乃至于超越时空,到他方世界也能行得通,也不违背。具足这四个条件,则称之为经。「上述四字,可尽经字之义」,这个经的意思有这四个意思。
「又佛所说者,通名为经」。佛所说的,就称之为经。「故题中经之一字,是通名」,一切都是佛说的,都称为经。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」,这十四个字「是本经独具之别名」,不相同,跟其他的经不一样。但是经这一个字相同,佛所说的统统称之为经,所以题裡头有通题,有别题。
「诸经立名,不离人法喻」。所以经题不是随便立的,它有原则、有规矩。如果不合这个规矩,这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佛经经题的规矩有七种,实际上三种,人、法、比喻这三种。但是分开来讲,这就有三单,人、法、喻立题。「单人」,《阿弥陀经》,这个题上只有人,阿弥陀是人,单人立题,没有法、没有比喻。第二,《大般若经》,《大般若经》是法,没有人、没有比喻。「单喻」,像《梵网经》,梵网是比喻,大梵天王的罗网,就用这个比喻来做经题,所以这个没有人、没有法,这叫三单。
下面有複,複是两种合起来的。有人、有法,譬如《文殊问般若经》,这个题裡头,「文殊是人,般若是法」,人法立题,没有比喻。第二个,法喻立题,《妙法莲华经》,妙法是法,莲华是比喻,它没有人。第三种,「人喻,《菩萨璎珞经》,菩萨是人,璎珞是喻」,这叫三複,三单、三複。还有一种,人法喻全有,叫具足立题,就是「具足人法喻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佛是人,大方广是法,华严是喻」,这个题裡头,人法喻统统具足。
本经在这七种立题当中,是属于具足,它人法喻都有。「佛」,是人,「此土果人」,证得究竟果位的。「无量寿」,就是阿弥陀佛,他也是人,极乐世界证得究竟果位的人。「庄严清淨平等觉」,这是法,「大乘」,是比喻。所以这个经题裡头,有人、有法、有比喻。我们把注解念一遍,「今本经题亦具足人法喻」,这个经题。「题中佛字表此土果人」,果是证果,证得究竟果位,我们称为佛。「无量寿是彼方果人」,彼方是极乐世界,「故题中具两土果人」。此土释迦如来,彼土阿弥陀佛,名号都在题中。「庄严清淨平等觉七字是法。大乘二字是喻。乘者车也」,所以它是比喻。「此经可运载无量众生咸达宝所,如《法华》之大白牛车,故以大乘为喻」。大乘就是大车,大车能够载很多人,比喻这个大车把这么多人运到西方极乐世界,要乘这个车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车是什么?这个车就是这一部经,用这车乘做比喻。
下面一段,说明经题裡头,别具教理行果,这是四种经,本经也都具足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诸经皆具教行理」,这是一定的道理,一切经裡头有教、有行、有理。「本理立教」,教是根据理建立的,「依教修行,从行显理」。所以「注家释题」,注解经的人解释题目,「须明本经题中别具之教行理」,一定要把这个讲清楚、讲明白。「专就本经」,就本经来说,「佛说大乘是教」,这是大乘经,是大乘的方法。「无量寿是理」,为什么?「无量寿表三际一如」,三际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时间。「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,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,是心是佛之本心。故判属于理,盖其为实际理体也」。这是根据这个道理,实际理体就是事实真相,根据事实真相这个理来建立教学。「佛说大乘是教,即依此无量寿之理体,直指大乘为喻,为宣说众生本具之大经,判之为教,义甚分明」。后面这一句说得好,众生本具之大经,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。
极乐世界从哪裡来的?自性变现出来的。自性就是无量寿,因为它不生不灭,永恆不变,遍法界虚空界只有它是真的,所有现象都是假的。佛法讲真假有一个标准,那就是生灭,有生有灭,假的,不生不灭是真的。遍法界虚空界找不生不灭只有一个,真如自性它是真的。虚空都是假的,虚空有生有灭,迷的时候它出现了,到成佛的时候它就没有了,所以它有生有灭。但是什么?它生灭当中没有变化,也就是说,它没有分别执著,它没有变化。不像有变化的,我们这个身体有变化、树木花草有变化、山河大地有变化,虚空没看到变化,所以它是生灭的。凡是生灭法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
所以《百法明门》裡头跟我们讲,有为法,就是有生有灭有变化,有九十四种;有生灭没有变化,有五种,也叫无为法;最后一个,真正无为,叫真如无为,那个是真的无为。虚空也是无为,它不是真的,相似的无为,就是它还有生灭。所以万事万物同一个自性,同一个真心。无量寿代表理体、代表真心、代表法性、代表自性、代表真如、代表一切法的本体。那用现在话,这真理。这经根据什么?根据真理说的,事实真相而说的。它是众生本具的,真的,一切众生共有的;假的,不一定,你有我没有,我有他没有。真的,决定是共有。能生能现是真的,诸佛有众生也有,根据这个道理来建立教学。
「又从教起行」,这个教是要把这些理跟我们讲清楚,让我们生信心。事讲清楚,我们才能发愿,才能依教修行。如果理事讲不透彻,我们自己没有搞清楚,我们的信愿就不足,不足就会有动摇,动摇,那邪门外道趁机渗透。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,如如不动,他成就很快。「故下文中庄严清淨平等觉,即是佛所教化之妙行也。一句阿弥陀,以之庄严自心,清淨自心,是即依教修行也。不假方便自得心开,圆显本具之平等觉,是以行显理也」。这个显理就是开悟。这个文中告诉我们的,庄严清淨平等觉就是佛所教化的修行行门。妙行,妙行是一句阿弥陀佛。用这一句阿弥陀佛,庄严自心,清淨自心,这是真修淨宗,真正取西方极乐世界,这句话非常重要。
我们过去,在时间短的,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一个月、两个月,不能细讲,只能够略说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曾经用六十个小时讲圆满的,一百多个小时讲圆满的,两百多个小时讲圆满的,现在是用一千二百个小时,这就有详略不一样。我在简单讲的时候,把这个经题讲作修因证果,佛是先讲果,后讲因。如果从果上来讲,大乘是智慧,无量寿是德行,庄严是相好,这果报,我们大家想要的,那得要修。怎么个修法?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、修正觉心。所以清淨平等觉是行门,是因行,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德,你修因你就能证果。我讲这个意思讲得多,这个很好懂,很简单、很明瞭。说明,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作佛,清淨、平等、觉这三桩事情重要,要非常认真去学习。用什么方法?一句佛号,这叫妙极了!一句佛号裡面,就能圆满成就清淨平等觉。清淨,烦恼没有了;平等,知见没有了;觉,迷惑没有了,你看,烦恼业障全消了,就这一句名号,妙不可言,叫妙行。妙行就是一句佛号,不再添别的麻烦。要念到什么?念到什么境界都不能够干扰你,你就功德成就了。也就是说万缘要真放下,不要被它干扰,功夫就成功了,这是真的,决定不是假的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惭愧忏悔:过去所有的身语意恶,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末学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,六亲眷属,愿他们离苦得乐,解脱痛苦,念佛向善,早证菩提。世界天灾地病熄灭,各国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解脱痛苦,学佛向善,往生极乐世界。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。
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