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58集)文字版

2021-08-01 07:56:05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1 (1).gif


二零一二淨土大经科注  (第五十八集)  2012/12/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0-0058


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八十页,从第四行当中「憍陈如」这看起:


「憍陈如,梵文全名,作阿若憍陈如。阿若是名,憍陈如是姓」,这是梵文音译的,中文的意思「是了本际、知本际,或作已知、无知」,无知的意思是无所知,是知无的意思。「淨影曰」,前面是日本的淨宗祖师,《会疏》说的,这接著淨影大师,就是隋朝的慧远法师,他在《无量寿经》注解裡头这样的写著,「阿之言无,若之言智,证无成智,故曰无智。无是一切诸法本性,名为本际。于此本际知见明了,名了本际」。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,最初为五比丘说法,就是这五个人,憍陈如是其中之一。这五个人听佛说法,讲四谛法,苦集灭道,憍陈如证得阿罗汉。所以他是世尊证果弟子的第一人,最初证阿罗汉果。


很多读《金刚经》的人都知道经典裡面讲了个故事,歌利王割截身体,那是忍辱仙人,菩萨修忍辱波罗蜜。这个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,那歌利王的后身就是憍陈如。憍陈如的前身是歌利王,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。仙人不但不怨恨他,还感恩,为什么?通过这一次严峻的考试,释迦牟尼佛的忍辱波罗蜜通过了,他提前成佛了。如果没有这个经历,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办法提前成佛。这是帮助释迦牟尼佛,这是好事情,但是他的起心动念、行为是不善的。忍辱仙人当时说,我将来成佛,我第一个度你。这个话兑现了,菩萨没有妄语。你看他成佛第一个,第一次讲经,他就证阿罗汉果,真的是第一个得度,成为世尊第一弟子。摆在这个地方什么意思?就是说明你要遇到这部经,依到这部经学习,你就是如来第一弟子,你往生不退成佛是第一个得度,表这个意思,这个法是第一法。所以它意思很深,不是随便摆的。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哪一部经上第一个把他摆在上面,都是舍利弗、目犍连。舍利弗表智慧,目犍连表神通,这是一般经都是这样,没有摆在第一的。这一部经上有他,他摆在第一。所以看表法的人,就知道这部经的大意,它在讲什么。这部经一看到憍陈如,第一法门,它表这个意思。


梵文全名,叫阿若憍陈如。阿若是他的名字,憍陈如是姓,翻译成华文是了本际,了是明瞭,本际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自性,明心见性,就这个意思。知本际,知也是这个意思。本经说三个真实,第一个就是真实之际,就是了本际的意思,真实智慧,真实利益。这是一般经上没有说得这么圆满,三个真实都说出来了。或作已知,或作无知,已知跟无知意思相通。无知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知道,而是什么?知无,知有他又知无。这个知无就叫无知,无,他也知道。有他知道,无他也知道。无是什么?无是自性,法性。有?有是法相。法相是无常的,法相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


所以佛教弟子,教我们不要著相,著是执著,要把相看破,相是幻相。无是真性,真性什么都没有,确确实实它不是物质,它没有物质;它也没有念头,起心动念是心法,它不是心法,没有起心动念;它也不是自然现象,这叫无。虽然什么都没有,它什么都能现,它能现自然现象,能现念头的现象,就是心理现象,能现物质现象。它体是真空,所以它现的相就决定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相跟体要相应。譬如说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,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,这个像跟金一定是不能分开的,分开了,相就没有了,决定是相应的。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万事万物,没有一样不如是。所以相是假相,假相的性是真性,是真实之际。从性上来说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从相上来讲,这有佛、有菩萨、有声闻缘觉、有六道众生,有这么多差别,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差别,那是什么?那相的差别。相为什么有差别?迷有浅深不一样,念有善恶不一样,行为的造作,这个现相就更多了,所以有种种差别的现相。无论多少差别,它性不变,性就是一个。


这地方讲无就是指的性,就是本际。憍陈如尊者性相都通,知道相是假的,知道性是真的。佛菩萨的教学就是一个目标,帮助众生从相回到自性,放下相的执著,对于相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执著,你就成佛了。所以对于一切现相,在佛菩萨面前是平等的。怎么平等?皆是虚妄,这就平等了,这是真的。我们现在对于这个皆是虚妄的概念,愈来愈清楚。科学家告诉我们,物质是假的,甚至于说出,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,德国普朗克说的。普朗克是爱因斯坦的老师,这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,一生专门研究物质,物质到底是什么,中国人说「皇天不负苦心人」,他真的把物质的祕密揭穿了。这个揭穿是依靠现代科学的技术,确实是突飞猛进,居然能把佛经上世尊所说的极微之微找到了。


极微之微,大乘经上说八地菩萨才见到。七地以前知道有这个东西,像我们在佛经上读到的,我们也知道有极微之微,但是对极微之微没有概念,知道它很小,小到什么程度不知道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它们的名词叫微中子。怎么知道微中子就是极微之微?佛说了,极微之微再一分开就没有了,物质现象就不见、就没有了。微中子把它分开,真的没有了,跟佛经上讲的一样,于是我们就认定,这就是佛说的极微之微。多大?科学给我们一个概念,一百亿个微中子,一百亿个聚集在一起,体积等于一个电子。原子裡头,绕著原子核旋转的电子,等于一个电子,这个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。


我们相信佛经上讲的微尘,微尘多大?佛说金尘,金属,金银铜铁锡,金属,金属的密度很大,可是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,可以看出它还是有空隙的,它的组织好像一条一条的格子一样,裡面有洞。这一粒微尘,能够在金属裡头来去自由,没有障碍,这叫金尘,应该是现在所说的原子。阿罗汉天眼能够看到微尘,比微尘更小的,他看不到,更小的叫极微之微。那现在我们知道,佛讲的这色聚极微,色聚极微就是现在科学所发现的基本粒子,夸克。基本粒子有几十种,夸克也有几十种,都能够击破,都能够把它打碎。但是到最小的就是微中子了,微中子再把它打破,没有了,物质现象不见了。看到什么?是念头,就是意念波动的现象。这谜底揭穿了,物质是什么?物质是念头波动现象所产生的幻相,那叫物质。所以物质不是真的。那跟佛经上讲的就相应了。佛告诉我们,色从哪来的?佛经上讲的色就是物质现象。五蕴,色受想行识,色是物质现象,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,原来物质是受想行识裡头变现出来的幻相,根本不存在,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,科学家见到了。所以现在科学很了不起,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,能把它捕捉到,这是不可思议的。


极微之微,照弥勒菩萨的说法,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这是讲微细的念头,那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,一念,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物质存在就在这个状况之下。物质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得到,看不到、听不到、摸不到,它就在我们眼前,从来没有离开我们,被近代科学家证明了。所以物质是念头变现的,念头好,物质境界就好。我们的念头好,身心健康,没有毛病。人身体不健康,是念头出了毛病,不是别的。别的那是外缘,根本的是你的念头,念头要好,外面什么样的缘都没有关係。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


我们看藏传的这些喇嘛,裡面有不少人,在那个高山上,终年积雪,他在外面打坐的时候,他坐的那块地方地是乾的,你摸是热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就是意念改变物质现象。他冬天没有加厚衣服,就是薄薄的那一件袈裟披在身上,那样的天寒地冻对他一点妨碍都没有。这人家做出来给我们看。我们没有看到人,看到照片。不止一个人说的,真有其事。所以我们要相信佛所说的,只要你把心制在一处,你就产生巨大的能量。科学家也这么说。


科学家还做了个比喻,这能量有多大?可以改变太空当中星球运行的轨道,有这么大的能量。地球上这些小小灾难算什么,真有能量改变它。于是乎你就能相信,灾难满地球,你一个人要得定,你自己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,什么事都没有,天翻地覆,你坐在那裡毫无障碍。这就证明佛在经上讲的,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你怕什么?怕的是自己没有定力,怕的是自己在灾难当中慌慌张张,吓死了。怎么死的?都是吓死的。这是老实话。也能套中国一句老话,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,佛菩萨是老人,他讲的话不错。如果这个地方的居民都懂得这个道理,在有灾难的时候,大家一起念佛,用这一句佛号统一意念。我们大家止于一念,这一念是什么?这一念,阿弥陀佛,我们就止于这一念,会产生不思议的能量。学佛的人不能相信自己,要相信佛陀教诲。我们自己是凡夫知见,迷失了自性,对于事实真相,性空妙有完全不知道,听说这个名词,不知道名词的含义。


淨影大师这个注解也注解得好,阿是无的意思,若是智的意思,证无成智,这叫无智。无成,他成了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自性是无,可是事相裡头真有,我们叫真有,为什么?我们有执著。佛菩萨不叫真有,叫妙有,事叫妙有。妙有是什么意思?非有而有,有而非有。所以佛菩萨对妙有丝毫不执著,在这现相裡头根本就不起心、不动念,所以他永远住在真际裡头。这个真际,在我们淨宗讲,就是常寂光,他永远住在常寂光裡,他就是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他自己。常,永恆不变叫常;寂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就是寂。那他的相是什么?相就是一片光明。这一片光明我们看不见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我们今天能看见的是阳光、月亮光,外头来的。自性的光明为什么见不到?迷了自性。觉了,自性光明出来了。所以人一往生到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人个个觉而不迷,佛身放光,菩萨身放光,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,接受了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所以你也放光了。这个光是什么?这个光就是常寂光。所以古大德常说,往生到极乐世界,人人皆分证寂光。这个光是什么?我们看到,但是我们不能融入,知道常寂光,融入不进去。为什么?无始无明习气没断。习气断乾淨了,自然融入了,一融入之后,实报庄严土不见了,这就真正证到无上正等正觉,我们也可以说,用现在人的讲法,回归自性。


现在科学家有一句话说,回归零点能量点,那个零点能量点很有常寂光的味道,但是他没有描述出来,零点能量点是大放光明,是光明遍照,一切万物从零点能量点发生的,最后还归到零点能量点。实际上,它不断的发生,不断的回归,像循环一样,从这个地方开始,又到这裡,又到这裡,所以永远在循环,它没有停止。这个循环的速度,就是刚才说的,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,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我们看不见,太快了。这是说什么?整个宇宙万事万物,包括我们的身体、我们的念头,都在这个频率裡面。


这个东西被科学家发现,真了不起。佛在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,但是科学家能发现,世尊也透这个信息,我们不觉得奇怪。世尊讲,心、心所它能缘的量,就是它能缘的这个能量有多大?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识。你看眼,眼的见分,只是在我们眼根能见的这个光波当中你能见到,比这个光波长的见不到,比这个波短的也见不到。现在无线电,像长波、短波。所以我们能见的这个量很小。如果所有光波我们都能见到,这个世界马上就不一样,就变了。音波也是一样,我们耳朵能听的也很小,长波听不到,短波也听不到,要接收音机,用机器把它转变让我们能听到的波度。这就说明光跟音这个波不相同。


可是第六意识这个见分的能量非常广大,第六识,第六识是思想,能想过去,能想未来,能想过去几千年、几万年、几亿年,也能想未来几万年、几亿年,这个能量太大了。所以佛说,凡夫第六意识缘境的范围,对外可以缘到宇宙的边缘,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,就是缘不到自性,自性缘不到,能缘到阿赖耶。阿赖耶就是三细相,业相,现在科学讲的能量;受想行识,现在科学讲的信息;从信息产生的物质现象,这个算搞清楚了。但是还差,三个都发现了,只有物质真搞清楚了,信息跟能量没搞清楚,到底怎么回事情,还是一个谜。信息怎么来的?他说突然发生的,没有理由,立刻就不见了。这是大乘教上所说的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佛在三千年前说的,这个现象他们看到了。没有理由,实际上有理由,为什么?那个理由是阿赖耶的业相,它从业相裡头转变出来的。业相怎么发生的,真是没有理由。所以头一个,最原始的头一个,没有理由。如果有理由,它就变成事实;没有理由,所以是幻相,假的,不是真的。


譬如说你作梦,作梦什么理由?天天晚上都作梦,为什么作梦不晓得,你去研究、去找,找不到。这叫一念,一念没有理由。第二念有理由,第一念是它的原因,所以它有第二念。事实上有没有第二念?根本就没有第二念。一个接著一个,相似相续相,不是真的相续相。真的相续相就有理由了,前面是后面的因,后面是前面的果。根本就没有,所以才告诉你真相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别去想它,全搞错了。这个样子才真正见到真际、本际,本际就是自性,明心见性。有丝毫执著,就见不到性。为什么?跟心性不相应,相悖的。你要见性,一定要随顺自性,自性是什么都没有,决定不能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是习气,那没办法,这是谁都没有法子断掉的。一定要见性之后能保持永远随顺,绝不能有丝毫违背,才能把习气断掉。习气断掉之后,才能回归自性,回归常寂光,这是究竟圆满。常寂光是一体,整个宇宙是一体;一个相,一个相就是空相,什么都没有;一个作用,作用就是能现相,什么相都能现。一体、一相、一个作用,佛法说什么?就说这玩意。你真正搞清楚,你在这个宇宙当中得大自在。这是我们要珍惜的。


这个经所在之处,我们这么多人在这裡学习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方,这地方叫福地。我们得有信心,这个信心没有了,那这佛是白学了。修学这个法门的人,有福的人。福报多大?没有能跟他相比的。你今天地位再高、财富再多,得不到诸佛菩萨保佑你,得不到龙天善神护持你。你修学这个法门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来守护,这福报超过那些人。比不上,不但人间帝王比不上,天王比不上,摩醯首罗天王也比不上。这都是真实不虚。这部经的力量太大太大!了解这部经,你才真正了解这一句佛号。所以念佛人多,对佛号究竟有多大力量,不知道,对它怀疑,那个念佛的功德大幅度的减少、减弱了。佛那一句话说得好,一切法从心想生。坚定的信心,不变的信心,这个力量就大,这句佛号力量太大了,没有一丝毫疑惑。


淨影大师这几句话,后面还有两句,无是一切诸法本性,无是一切诸法本性,这个无有时候说空,无是没有一切现象,无有一切现象。今天把现象分为三大类,物质、信息、能量,科学分的。它是一切诸法本性,一切诸法依它而起,所以名为本际。于此本际知见明了,叫了本际。换句话说,他示现的是小乘。小乘怎么能了本际?外面现的是小乘,裡面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。这前面说过了,大权示现,不是真的小乘。


「憍陈如于世尊初转法轮,度五比丘时,首先悟道」。他是第一个证阿罗汉果,显示世间三宝具足,正法常住,示现这个意思。「《法华文句》曰: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」。首先成道,第一弟子,这代表是什么?这一部经是世尊说法经中第一部经,代表第一的;依照这部经修学的,是释迦、弥陀的第一弟子,就这个意思,不是普通弟子,第一弟子。


「《增一阿含经弟子品》中」,这是小乘经,「佛称之为我声闻中第一比丘,宽仁博识,善能劝化,将养圣众,不失威仪」。这四句我们要学,这是憍陈如表现在外头的,给我们做榜样的。宽大,宽厚,仁慈,博识就是多闻,广学多闻,没有他不知道的,他才能教化众生。宽仁是德行,博识是学问。而且能善巧劝化大众,他有善巧方便,能劝导一切众生。将养圣众,将是带头,教养圣众,圣是证果的,初果以上都叫圣;众是凡夫,没证果的。不失威仪,也就是说,憍陈如尊者非常守规矩、守戒律,可以给大家做好榜样。威仪是仪态,处事待人接物、日常生活、工作都能守住规矩。


「今经首列尊名」,开头第一个,我们看到他的德号,「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」,能听到、能接受这一部经、这个法门,「皆是第一弟子」。这些人真正是释迦佛第一弟子,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,真正稀有,真正难得。「本经《非是小乘品》曰:得闻阿弥陀佛名号,能生一念喜爱之心,归依瞻礼,如说修行。当知此人,非是小乘,于我法中,得名第一弟子」。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。最后引用本经这一句经文来证明,表法的意思是真的,不是我们在这裡猜测的,有经文做证明。


憍陈如尊者,特别是宽仁博识。博识,佛法依据的理论是由专而博。跟外国人不一样,外国人做学问基本的观念,是从博而专,所以他们像金字塔一样,开头是广,什么都学,慢慢学到最后,学到大学、研究所,那就变成专了,专一样了,就变成顶尖。那你晓得,这个金字塔那个尖,它是有限度的,它没有办法突破的。佛法不是的,佛法像大树一样,先是根一个,本也是一个,本就是主干,然后再有干,再有枝,再有条,再有叶,愈来愈广,愈来愈高,它是普遍的,没有边际的。金字塔是有边际的,到顶就不能再高了,就上不去了。这两种概念不一样。


我们求的是宽仁,这是德行,这是基础。没有这个不能学,你学也学不到。博识,是从戒定慧,到慧就博了,戒定是专,是一门深入,一定要叫你开悟。开悟之后,你的宽仁博识是从自性裡头流出来的。先是学,到最后完全是自性的,全是性德流露。所以这个善巧教化,无一不是自然的。这个教化对一切众生,上面到等觉菩萨,下面到无间地狱,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这一切神灵都包含在其中。世尊一音而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,这个地区没有不受利益的。这个经是非常稀有难逢,我们的缘多殊胜,于此可见,于此可知。我们接著再看第二位,第二位,「智慧第一」。


【尊者舍利弗。】


这是一切经上我们常看到的,都把他放在第一。也就是说,佛所说的一切经,全是真实智慧。无论大乘、小乘,都是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裡头流出来的,它不是知识。「尊者舍利弗。梵语舍利,译为鶖鹭」。我们中国人叫鹭鸶。「梵语弗」,翻成子,儿子,「故曰鶖子」。这个下面有说明,「因母得名」。他的母亲身形端正,眼睛清淨就像鶖鹭一样,像鹭鸶一样,所以人家叫他母亲叫舍利。弗是子,这舍利的儿子,叫舍利弗,弗是子的意思。「又名珠子」,舍利也是珠子的意思。佛荼毗之后,留了很多舍利,一粒一粒像珠子一样,我们称为舍利子。


佛灭度到现在,照中国的记载,三千年了。佛的舍利在这个世间年代这么久,真假很难辨别。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它?我们的心诚,真诚,它就是真的,我们有怀疑,它就是假的。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。所以,不要管它是真假,问自己的心,自己是真心,那真佛舍利,自己心裡有怀疑,那是真佛舍利也是假的。心真诚,一切法都是真的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佛希望我们用真心做人,用真心工作、待人接物,不能用妄心,妄心是生灭心,妄心是轮迴心,用妄心决定不能超越轮迴。所以念佛要用真心念,一真一切真,我用真心念佛,我用真心生活,我用真心待人接物。别人欺骗我,不要紧,我能接受;别人障碍我,我也能接受;别人陷害我,我也能接受,我待他一片真诚。为什么?我在觉,他在迷,他那种态度对我应该的,要不然他就不迷了。


所以你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之后,你会很欢喜,法喜充满。善人,很欢喜;妖魔鬼怪,也很欢喜,没有一样不欢喜。为什么?妖魔鬼怪的自性是佛性,他本来是佛。我们迷失了,他比我们迷得更深,造的业比我们更重,所以才变成那个样子。我们完全了解,我们跟他不过是五十步、百步而已,都没有大彻大悟。我们今天是走觉悟的道路,他还在迷惑颠倒,这个不一样。所以有缘就得帮助他,尽到自己的本分,他能不能相信,能不能理解,能不能接受,他的事情,我们就不要管他。这个态度就绝对正确。我们自己心裡头只有阿弥陀佛,不能把这个东西装在心上,除了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我们的道业在精进,我们的境界在提升,这是真正走往生极乐世界的道路。


下面说,「又名身子」,这个身是他的母亲,母亲身体端庄。「表母身端正。舍利弗在佛声闻弟子中,智慧第一」。这他代表的,表法的,经前面看到有他的名字,这部经智慧第一。「在母胎时,能令母得妙辩,胜于乃舅俱絺罗」,俱絺罗以后也证得阿罗汉。他母亲怀他的时候,辩才无碍,他的舅舅号称辩才第一,居然辩不过他姊姊。所以他就跟他姊姊说,妳怀的一定是非常有智慧的人,将来这个小孩生下来可辩才无碍,我不如他。以后果然如是。「八岁登座」,讲经,「十六大国,议论无双」,辩才无碍,他就出名了。「七日之内,遍达佛法」。接受佛陀的教育,很聪明,七天,佛所讲的东西,他全部能理解、能明瞭。「本经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,惟大智者,始能深信不疑。故列上首,仅次憍陈如」。在这裡把他排名第二,说明这部经真实智慧。认真学习这部经,可以得到舍利弗的智慧,当然能够教化众生。下面第三位:


【尊者大目犍连。】


他代表「神通第一」。「即《阿弥陀经》中摩诃目犍连」。《弥陀经》表法有他,这一部经也有他。摩诃是梵语,就是大的意思。「目犍连是姓」,有三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是「讚诵」,讚是讚歎、讽诵。第二个意思是「采菽」。第三个意思是「莱菔根」,有这么多意思在裡头。「其族出家人多,故于尊者姓氏冠以大字」,大目犍连。他们这个族人都叫目犍连,很多出家的,所以很难区别,这加个大字,大目犍连就知道了。这个地方解释得不多,莲池大师《弥陀经疏钞》裡面有详细的介绍,可以参考。「其名为拘律陀」,这是目犍连的名字,目犍连是姓,「父为相国」,这也是世家子弟,父亲做过宰相,「从拘律陀树神祈求得子」,他的父母向这个树神祈求,生这个儿子,以树为名。「于佛弟子,神通第一」。神通不离开定慧,修定、修慧都能够恢复神通。


通常讲六种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、神足、漏尽。这个六通,佛告诉我们,是一切众生的本能,我们自性裡头统统具足,而且这六种作用广大没有边际。我们的天眼如果完全恢复,遍法界虚空界,再远的地方都能看见,再微细的也能看见,像看阿赖耶的三细相,能看见。音声,再远处的音声能听见,极其微细的声音也能听见。现在能力全丧失了。六种神通都是没有障碍的,本能。智慧是本能,德能是本能,德能裡头包括神通,相好,都是无量的,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。佛在《观经》上说阿弥陀佛的报身,法身没有相,报身有相,说身有八万四千相,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,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,光中有无量诸佛菩萨众会。这在正报身体上能看十方世界,依报裡头,宝树之间能显示出十方一切诸佛刹土,六道一切众生。


佛教我们什么?佛很老实,佛说我什么都没教你,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有的。不是佛给我们的,不是从外头得来的,是你自性裡头本来具足。所以经上讲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。你得到整个宇宙,无所得,为什么?是你家本有的,本有就不叫得。只是曾经一度迷失了,现在把障碍除掉,又恢复而已。知识、科技,从外面学来的。佛需不需要学?不需要,自己的德能超过所有科技。科技还要用机械,要用靠外力,佛法不用外力,完全用自己的念力。念力被现代量子力学家重视了,非常重视。往后科学,我相信它向这个方向,开发念力。


开发念力,古老的方法就是用禅定。那我们念佛要不要修禅定?这个要知道,念佛本身就是禅定。一心不乱,无上深妙禅。用什么方法修?用念阿弥陀佛修。这一点我们要知道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修禅定。如果不是修禅定,不是佛法。戒定慧那个定就是禅定,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门道来修禅定。修成了,完全一样,没有高下,所以说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。为什么?每一个法门修成了,都明心见性,都恢复本能,无量智慧,无量德能,无量相好。佛给我们说的,没有一样是从外头来的。所以学佛,头一个相信自己,对自己没有信心就难了。有人学得很快,什么道理?他对自己有信心。外在有力,那个力量有限,真正的动力是从自性裡头生的,不是从外来的。这神通第一。


下面引《大智度论》的话来说,「《智度论》曰:如舍利弗,于智慧中第一,目犍连神足第一」。这个神足第一,神足就是变化。我们看小说《西游记》,孙悟空七十二变,那叫神足通。七十二,太少了,不能比,目犍连的神通无量无边,那孙悟空在他面前不能比,太小了。「又」,这个又还是《智度论》裡说的,「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」,佛的右手,「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」。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。就好像一个人的双手一样,目犍连、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双手,双手万能,无事不办。


「尊者神通甚广。例如举一城释种,上升梵天」。这是一个例子,这个例子是琉璃王灭释迦族。这个故事说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,佛也没办法。这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,释迦族跟琉璃王结上怨了,释迦族是捕鱼的人,是一群渔夫,琉璃王这一族是鱼。那一个很大的池塘,裡面鱼很多,这鱼是两个族群。这捕鱼的人,把这个池塘的水放乾了,这鱼一网打尽,全部捕捉了。这个鱼的王觉得这个族人太可恶了,对我们造成灭族的灾难,存著有报复的心。这一世又碰到了,碰到什么?他们做国王,是一个大国,释迦是个小国,他们来报复,把释迦族灭掉。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事情,拦不住,这因果,佛都没办法,佛只能够劝导释迦族逃,逃亡,逃到别地方去,避开这个灾难。所以释迦族的人就逃到了西藏,翻过了喜马拉雅山,就到西藏,后藏。就在那边落户了,以后没再回去,所以释迦族的人也变成中国西藏人。这个故事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释迦族的后人在西藏,后藏。这个族就被他灭掉了。


那目犍连,他有神通,他把这个城举起来,放在他钵裡头,送到梵天,就是初禅天,这可以避难了,以为救了这一城人了。世尊就告诉他,你再去看看你那个钵裡头。他取回钵一看,钵裡头一盆血水。世尊就告诉他,冤冤相报,丝毫不爽,在劫难逃,逃不掉。你是不错,把他们送到大梵天去,去避难,还化成血水。所以说,中国古人讲的话有道理,「在劫难逃」。躲不过、逃不掉,那你何必逃难?为什么不坐下来好好念佛?念佛能消业障,念佛能化解灾难,你不相信,你还要逃,错了。遇到大灾难,真正忏除业障,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免不了杀害许许多多众生,造作很多罪孽,都是由于无知现在学佛明白、觉悟了,认真忏悔,后不再造,希望将自己修学的功德迴向给冤亲债主,希望我们一同来修学,同生极乐,同证菩提,不再搞冤冤相报。多半都能接受,接受,这个问题就化解了。


所以我在早年,在台湾,赵恆惕的儿子想出来竞选,他来问我。我就告诉他,可以,民主时代,怎么不可以参加竞选?但是你动机是什么?你要是为你个人名闻利养,做个高官,这没意思,那就没有必要。如果真正发心,我有这个地位,这个位子,我可以为人民服务,多替人民做一点好事,那你应该去。这就对了。选中了,人民有福;选不中,自己有福,为什么?不要操劳,你不就有福报,无事一身轻,多好。你没有得失的这个念头,这样就可以做。以后他去竞选,没选上。我说你有福。我在澳洲遇到,我也是这么教他,在马来西亚遇到,都是教他选举的心态非常重要。


起心动念,鬼神都知道。贤首国师的《还源观》上告诉我们,我们念头才动,这个信息就传到遍法界虚空界,统统传到了。一念,才动就传到了,速度之快无法想像。比光、比电快多了,太阳光到地球要八分多钟,我们这个一念遍法界,心的念头。身的念头,身体是物质,物质是波动现象产生的,它每一个波动现象,每一个波动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也是传递遍法界。为什么?称性。性没有距离,就是它没有空间,它没有时间,所以它一念就周遍。于是我们起心动念,佛菩萨知道,只要是明心见性的人全能收到。明心见性人有多少?无量无边,没有数目字的。能量小一点的,像菩萨,这个神通的能力比不上佛陀,阿罗汉比不上菩萨,天人也有神通,比不上阿罗汉,但是他们有。


我们起心动念,鬼神知道。为什么?他近,他有小通。时间近的,这个地区不太大的,这裡头的鬼神都知道。一个善念,没有不加持你的,没有不帮助你的。一个恶念,他们不会加持、不会帮助。有没有人帮助?有,有那些罗刹、魔鬼,他们专门干坏事的,看到你干坏事,他喜欢,你搞贪瞋痴慢、搞杀盗淫妄,他欢喜,他来加持你,帮助你造罪业,也就是帮助你堕地狱,他来是接引你到地狱去的。学佛的同学,对于这些理事都得搞清楚,不搞清楚往往上当,要有能力辨别邪正、是非、真假。我们这一生走一条正道,不要偏了、不要邪了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只要在正道上走,没有不成就的,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态与精进。


这第一个故事,是琉璃王灭释迦族。第二个,他举三个例子,「外道移山,制之不动」,这个也是目犍连示现的神通。这外道能量很大,他移山,他能叫这个山定在那个地方,外道用什么神力,这山他移不动。第三个例子,「降服毒龙等等」。太多了,「难以具述」。真的,他的神通故事说不尽。


我们再看第四位,「宗门初祖」。会集,夏莲老,这个上首只列了五个人,不多。原译本裡头有列三十多个人的,会集只选了五个,五个代表了全部的佛法。迦叶代表禅宗,宗门初祖。


【尊者迦叶。】


『迦叶』,「姓也。此译为龟或饮光」,翻成中国的意思。「名毕钵罗,亦树名,因父母祷于该树神而生,故用以为名」。古印度向树神祈祷生子的这个风气很盛,很多人都向树神祈祷,这个也是的。「尊者乃大富长者之子」,他家裡富有,这是生在富贵人家,「能捨大财」,这不容易。更难得的,「修头陀大行」,头陀是苦行。大富长者能捨财,能修苦行,这个太不容易,真正是僧团裡面最好的榜样,这才能证道,这才能成就。「为大人所识」,大人、高人、修行得道的人、证果的人,他们所赏识,他们讚歎。「故名为大迦叶,以别于同时之三迦叶」,同时还有三个迦叶,一个是「十力迦叶」,一个是「童子迦叶」,一个是「童女迦叶」,所以称大迦叶,不是这三个人。


「又迦叶译为龟,《法华文句》云:其先代学道,灵龟负仙图以应。从德命族,故云龟氏」。这是早年他的祖辈修道,感应灵龟负图,身上背著图,图书,经书,这一类东西来送给他。有这么好的一个感应,所以就以龟为族的名字,这个龟也叫迦叶,所以迦叶有龟的意思。「又云饮光」。这迦叶还有这个意思,饮光。「因于毘婆尸佛时,为冶金师」。这是过去七佛第一尊佛,毘婆尸佛。毘婆尸是释迦佛之前七佛第一尊佛,这个时劫就很远了,在那个时候,大迦叶尊者是一位冶金师,像现在做首饰的这个行业,金饰。「与一贫女,共以黄金,庄严佛像」。在佛像上贴金,这个风俗在泰国很盛行,马来西亚也很盛行,佛殿裡面,大家买金箔去贴金,真的往佛像身上贴金,随便哪裡贴。在中国大乘教裡面,这个贴金是叫你行善,叫你持戒,叫你修定,这叫贴金。他们那个真的买金箔去贴金,这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看到,有这个风气。这是庄严佛像。


「自尔以来,九十一劫,身如黄金,光色晃耀,掩蔽馀色,故名饮光」。这些都讲的感应,从此以后九十一劫,生生世世他身就跟黄金一样,放光,身上有光。而且光很亮,其他的光色都被它掩盖了,这叫饮的意思。「饮指吞,光吞诸色」,就是饮光的意思,就是它的亮度比别人的大。譬如白天阳光普照的时候,我们点个蜡烛、点一盏电灯,没有看到它的光,被阳光所吞没了,就这个意思。他身上的光有这么强,能够把比它弱的统统遮覆、遮盖了。


下面这介绍他的德行,「尊者,头陀行第一。头陀者梵语」,中国的意思,抖擞、淘汰,有这个意思。「以十二行」,就是十二种头陀行,把尘劳烦恼放下,淘汰也就是放下。这十二行裡面,这裡写出来了,名字写出来了,第一个,他住阿兰若。阿兰若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是「寂静处」,标准是牛叫的声音听不见。古时候修行都在山林野外,野外有村庄,有农民居住的地方,农民都养牛,牛叫的声音很大,牛叫的声音听不到,以这个为标准,这叫寂静处,好修行,没有干扰,避免干扰。现在避免就困难了,为什么?噪音太多了,车的声音、飞机的声音,这个都市的建筑,这些机器的声音,都比牛叫的声音大多了,真正是噪音,现在找寂静处不容易。


第二,「常行乞食」。每一天到外面乞食,这是苦行。第三个,「次第乞」。这是乞食的规矩,没有贪心,只托钵七家。要看,人家给你这一钵饭够吃了,你就满足了,你就得离开了。如果很少,不够,我到第二家。第二家一点点,还是不够,可以托七家。七家以上,不许可了。如果七家都托不到?你就回去,不能到第八家。托不到没有关係,有托到的人分给你吃。所以托钵不是自己托了就吃,不是的,那有人托的饭菜好,有的托的饭菜差,这不公平了。所以佛家的是利和同均。怎么办?托了统统回去,回到树林裡面,大家把这些饭菜会合在一起,你吃多少再去拿多少,所以叫一钵千家饭。托钵的人有多少?佛的常随弟子,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不就是千家饭!再分到吃。所以今天讲共产,二千五百年前,佛教就是共产,真的共产,不是假的,利和同均。佛托钵托回来的时候,也跟大家混在一起,真平等。这是佛的制度。第三个叫次第乞,有规矩,有礼貌。乞食,不能敲人家门,所以带个锡杖。锡杖就是乞食的时候用的,在门口,锡杖一摇,裡面人听到外头有摇锡杖的声音,有出家人来托钵了,要预先准备好了就送出去。那么锡杖,另外一个是防身的,在野外行走,免不了有野兽,做为防身。


第四个,「日中一食」,不过日中,日中是太阳在中午的时候,日正当中。古时候,出家人对这个非常重视。日中用什么东西测度?锡杖可以测度,锡杖杵在那裡,看太阳,这个影子,锡杖的影子是不是在正中。过了正中就不吃了,一定是在日中之前,日中之后不能吃。不是过午不食,午时是我们讲的,十一点到一点两个小时,这是午。是过中不食,不是过午不食。所以现在讲持午,这个说法有问题。还是要从经上讲的,日中一食,这个是对的。不能讲过午,过午那过一点钟,一点钟过后才叫过午。第五,「节量食」,节量食的意思是不能过饱,不要吃得太饱。这个对于卫生有关係。过饱,人容易昏沉;不吃,肚子空的,他心裡发慌。所以佛家讲不飢不饱,要调到这个地方,能够吃到六、七分就够了,这叫节量。很重要,对身体健康。第六,「过中不饮浆」。可以喝水。浆是有沉淀的,像豆浆,它会沉淀,它有渣滓。凡是有渣滓、有沉淀的都不能吃。牛奶也有沉淀,水没有沉淀。蜂蜜搅在水裡头没有沉淀,没有沉淀的可以吃,有沉淀的就不吃。


第七,「著粪扫衣」,穿的衣服是捡来的。古时候一餐饭容易,这个衣不容易,衣要人织布。印度不需要裁缝,印度的衣整个披在身上的。所以衣得到就不容易了。衣从哪裡来?别人用旧了,不要了,丢弃了,把它捡来,这叫粪扫衣。捡来的时候看看,还可以用的部分把它裁下来,不能用的就丢弃掉,能用的剪下来,然后拼凑,拼成一件,有这么大的,就可以披在身上。所以他的衣不是一个整块布,必须要裁。那像这个,这是最小的碎布,裁成这样的。所以这个叫搭衣。为什么?剪的地方多,等于说供养的人多。有五衣、有七衣,五衣最大,一块一块很大的。质料不一样,颜色不一样,穿起来也不好看,所以一定要染色。染色的标准是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,平等,取平等,融合在一起,做成染料。染出来大概就是咖啡色的,叫染色衣,看起来比较好看。所以佛门裡面决定是避开正色的。正色,红色、黄色、蓝色、白色、黑色,这叫正色,五种正色,五色,为什么?五种正色人喜欢,贪爱。把这五色混合在一起,这个衣服人家不太喜欢,不太喜欢这个颜色,这个才是对的。


那我们看到出家人穿黄海青,搭的是红色的衣服,我总是感觉得很彆扭,所以我们就改了。我这一件是第一件,这是最初的一件,这个大概差不多用了二十多年了。李老师圆寂,我搭这个衣送他的,第一次用这个衣,十几年了。现在很流行,很多人用这个衣。我们用灰色的海青,用这个缦衣,这个搭衣。我们来提倡,我们也不宣传,我们也不要求别人做,我们自己这样做。可是现在我看到很多地方有。这是我们取经典上的教诲,著粪扫衣。


第八,「但三衣」,这句话要知道,印度是属于热带,三衣就够了。我们在温带,夏天三衣可以,冬天就不行。如果到寒带就更不行,寒带还要穿皮毛的。佛法通情达理,佛法讲随缘,恆顺众生,随喜功德,它不执著。所以在那个地方,三衣够了。佛教传到中国来,当初这些到中国来的法师,穿中国人的服装,穿海青。海青这个衣服,汉朝人的礼服,这个大袖子,汉朝人的。有地位的身上绣花,那个花纹是代表阶级的。你看他穿的什么颜色、什么花纹,知道他是什么身分、什么地位。穿黄袍子,绣的是龙,你看龙是五个爪,那是皇上;四个爪是亲王,他不是皇上;三个爪,大概是小王,皇孙,孙子一代。儿子一代是亲王,跟他平等,他的兄弟是亲王,下一代的时候可能是三个爪,从这裡分阶级。官的爵位,穿紫衣服,这是紫色的,地位最高的;再次的,红的。每个朝代不一样,颜色不相同,绣的花纹不相同,代表他的品级,便于行礼,就尊卑有序,长幼有序,地位低的人一定要向地位高的人行礼,现在没有了。


所以中国后人写历史,满清亡国之后到现在都没有上轨道,这是在历史上称为乱世,没有上轨道。轨道是什么?就是礼乐。礼乐裡头,头一个是礼服。现在没有礼服,完全穿西装。穿西装代表什么?西化了,我们都受了西洋的文化,被它同化了,被西洋人同化了,穿他的服装。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一套礼服,裡头有品阶,士农工商,不会穿错衣服,你是什么身分,人家一看就晓得,你是干哪个行业的,你在这个行业是什么等级。


乐,婚丧喜庆,大众聚会,该奏什么样的乐,都有一定的规矩,不能搞错了。所以现在礼没有了、乐没有了,老百姓无所遵从,就乱了,乱成一团了。现在所有活动裡面,文艺的表演,在从前那是礼、那是乐,在现在全乱了。我们到外国,外国那些土著那些东西,那个表演的节目,他还保存著他的传统,那是他们的礼乐。我们在欣赏的时候,肃然起敬。这个族群再小,它能保持传统,就说明他们能孝顺父母,能尊重长辈。什么时候国家颁布礼乐,全国人民都能够遵行,政治上轨道了,这叫治世,太平盛世。那没有礼乐不行,没有礼乐是乱世,到底以什么为标准。


这三衣,这是礼服。这是二十五条,从九条到二十五条,都叫做搭衣。卧具,晚上睡觉铺在地上,就是一块布,铺在地上,卧具。现在卧具他们拿来垫在拜垫上拜佛,其实它不是拜佛的,它是晚上睡觉用的。无论到哪裡去,三衣一钵都带在身上,全部家当都在身上,除这之外什么都没有。这出家人,这修苦行。


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十二,我们讲了八条。


惭愧忏悔:过去所有的身语意恶,愿以此文的功德,回向末学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,六亲眷属,愿他们离苦得乐,解脱痛苦,念佛向善,早证菩提。世界天灾地病熄灭,各国疫情早日解除,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,病患消除,吉祥如意。也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愿他们业障消除,破迷开悟,解脱痛苦,学佛向善,往生极乐世界。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。   

  

 愿以此功德。庄严佛净土。上报四重恩。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。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。同生极乐国。

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