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净空法师主讲:《了凡四训》第六集文字版

2021-11-04 08:33:12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6.png


了凡四训(06)

净空法师 2001/4/1 讲于 中国深圳 



 


“祸福是命中注定的”是世俗之论;“祸福自己求的”是圣贤教诲

 

诸位同学:大家好!


上一次讲到了凡先生,孔先生算他五十三岁有灾难,这一年他平安的度过了。对他儿子讲,总结:凡是“祸福自己求的”,这是圣贤人的教诲;如果讲“祸福是命中注定的”,这是一般世俗之论,是不可靠的。


接着告诉他的儿子:


  【汝之命未知若何】


  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?


  【即命当荣显,常作落寞想。】


  即使你命中有富贵荣华,但是自己要常常当作不得意的想法。


  【实时当顺利,常作拂逆想。】


就是做事情很顺利,还是当作不称心的想法。



 


谦恭、低调、慈悲是人生每日必修课

 

  【即眼前足食,常作贫窭想。即人相爱敬,常作恐惧想。即家世望重,常作卑下想。即学问颇优,常作浅陋想。】


这些教他儿子要学谦虚。


《易经》里面说的,六爻皆吉只有一个“谦”卦。《书经》里面说得更好,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,好的环境也好,不好的环境也好,都要谦虚,万万不可以傲慢。这一段话意义非常深刻。



 


这六个“思”是人人必须保持的人生观

 

然后教他:


  【远思扬祖宗之德,近思盖父母之愆。上思报国之恩,下思造家之福。外思济人之急,内思闲己之邪。


这六个“思”就是“想”,你要常常这样想法。


这六条确实就是佛法里面讲的“正思惟”。人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。正确的思想,这六条是标准。


第一个,要常常想到光大祖宗之德。这一条是根本。


我们的祖宗是谁?我们民族的祖宗,历史上所记载的,从黄帝,尧、舜、禹、汤,文、武、周公,这是我们民族的祖宗。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祖宗,都是承袭古圣先贤道统而来的;这一句话,要用现代话来说,要常常想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。这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!这个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、人与大自然、人与天地鬼神都应当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助合作。要常常想念着,如何把祖宗之德落实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,能够利益现前的社会大众。


“近思盖父母之愆。”这是说到近处。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“家丑不可外扬”。为什么?家里面有一些不善的事情,这也是难免的,如果常常说给外人听,外面人对你这个家庭自然就轻视,甚至于引起他不善的企图,来破坏你家庭和睦,谚语所谓“祸从口出”。家庭如是,社会也如此。


今天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的混乱?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?我们细细思惟,我们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。古人所谓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,我们眼前吃了大亏!“老人言”是什么?老人教给我们对社会、对人群应当“隐恶扬善”。看到别人不善的地方不说,绝不宣扬,也不把它放在心上;看到别人的好处,我们应当要赞扬。这种作法,使不善之人会感觉到自己惭愧,“我做恶事,人家都能够包容,都能原谅我;我做一点小小的善事,人家表扬我、赞叹我”。能够激发大众的廉耻心,激发大众的惭愧心,这个社会才会有安定,世界才会有和平。


  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,在中国、在外国,看到的恰恰相反。现在这个社会是隐善扬恶,恶的事情特别加以报导,善的事情往往提都不提。这种作法,让行善的人灰心,对那作恶的人是莫大的鼓励;社会动乱、世局不安,其来有自。这是讲到家庭,父母、兄弟有过失都要遮盖。一味的遮盖,也是错误的,必须要劝导,劝导父母、兄弟改恶向善。这个劝导只是在家里头,决不是在有外人在的这个场合当中;只要有外人在,我们决定是隐恶扬善。记住古人的教诲,这样做就对了。


“上思报国之恩。”要常常想到报恩。


佛教导学生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”,佛弟子天天念这个“回向偈”,虽然口念,但是没有落实。所以我常说:不能把佛的教诲落实,我们用什么回向?只是口头上回向,没有实质的德行做回向,这是自欺欺人,这是错误的。


“四重恩”:


第一个是父母之恩;


第二个是老师之恩;


第三个是国家之恩;


第四个是众生之恩


我们生活在世间,衣食住行都要仰赖大众,人不能脱离人群独立生活。人与人之间都有恩德,我们要常常怀念。怎么报答?奉献自己的智慧,奉献自己的德能,为国家、为社会服务,这就是具体报恩的行为。


“下思造家之福。”这就是儒家教人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


“造家之福”:这是“齐家”,家里头要整整齐齐。“整齐”的标准是什么?标准是“伦理”,伦理是一种天然的秩序。


我们知道:社会有秩序,这个社会安定;国家有秩序,国家强盛;家庭有秩序,这个家庭一定兴旺。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夫义妇听,这是齐家天然的秩序,决不是孔老夫子制定的、古圣先贤制定的,那就错了。人家制定的,我为什么要跟着别人走,一般人讲“被人家牵着鼻子走”?不是!孔老夫子绝不牵人鼻子走,释迦牟尼佛也绝不为难人,他们所说的是“自然之道”。用佛家术语来说,就是“自性”里头,你的“真心”、你的“本性”本具的德能、本有的秩序,是天然的,是自然的,决不是人为的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然后才真正肯随顺圣贤的教诲。他之所以称为大圣大贤,原因在哪里?他并不是教我们永远听他的教诲,不是的。听他教诲是初学的一个阶段,到你学到一定的程度,你的境界提升了,“原来跟他一样!”


所以佛说:“一切众生皆当作佛”,他们是平等的。《圆觉》、《华严》里面说得更透彻,它说“一切众生本来成佛”,比“应当成佛”更要亲切!所以佛法是平等的;儒家讲的,也是平等的;道家讲的,还是平等的。古今中外大圣大贤所垂训的教诲,无一不是清净平等的,这个道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要深入,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。


下面两句:


“外思济人之急。”对外要常常想到众生苦难的人多,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常常想到一些苦难之人,我们如何去帮助他。自己在生活方面一定要懂得节俭,“我能够省一块钱,我就能够多帮助别人一块钱;我在一天生活当中能够省两块钱,我就能帮助别人两块钱”,要有这个心,要有这个愿。遇到别人有困难、有急需的时候,就应当全心全力去援助。



 


以我一生赞成君主专制,我不赞成民主

 

“内思闲己之邪。”对自己、对内,“闲”是防范,就是一定要懂得防范邪知邪见。特别是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大家都崇尚民主自由开放,这是世界潮流,无可厚非。


过去,说这个话大概也有十年前了,我到新加坡讲经,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长住新加坡,每年去一次,在那边讲一个月。演培法师,这是我的老朋友,有一天请我吃饭,问我,他说:“净空法师,你是赞成君主独裁,还是赞成民主?”


我说:“我赞成君主。”


他说:“你落伍了。”


我说:“我并不落伍。”


他问我为什么。


我说:“君主时代,皇帝,你说他有私心也可以,我们就不辩这个,有私心也好,他希望他的子子孙孙都作皇帝,一代一代传下去,因此,他对于继承人的教育就非常严格。这是好事情。如果他的继承人要是把事情做错了,人民起义反抗,他的政权就被推翻了。所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,开国的帝王培养继承人是用最大的心血,去礼聘国家最优秀的人才,这个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辅导太子,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圣王、贤王。他有责任在,他想得长久。民主政治不负责任,他在位,选上了,三、四年,下台,他就没事了,他想得没有这么长远。”所以古时候帝王常常想自己的过失,如何改过自新,如何听取大臣们的建议,很可爱!我读了这些书,非常尊敬。所以我一生赞成君主专制,我不赞成民主。”


中国的革命,我非常佩服孙中山先生!他的思想确实是集东西方的精华。他虽然推翻了专制,他主张一党专政,这就是结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。他知道君主的长处,也知道君主的缺点,他懂得西方民主的优点,也知道民主的缺点,所以想出来一党专政,这是非常高明的一个见解。因为过去皇帝是一家人,政权是在一个家族,这是君主制度的一个缺点。一党专政,这个党就不是一个家族了,集合全国的精华,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组成一个政党来管理这个国家;党内就有民主,专制就负责任。



 


言论自由、出版自由决定造成社会动乱

 

负责任里头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提倡正知正见、防范邪知邪见。一定要提倡伦理道德的教育,才能够防范邪知邪见;如果没有正知正见,邪知邪见决定不能防范。


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,邪知邪见充斥社会,这个不得了,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,灾祸的根源。


我最近这三年住在新加坡,我对新加坡政府很佩服,他们对于人民是个负责任的政府。我最初到新加坡讲经,受严格的监督。我们去讲的经本要报备,所讲的内容也要报备,经过审查,他许可了,我们才能够开讲。听说我们讲经的时候,每一堂课政府都有便衣人员在监听。如果说的是邪知邪见,破坏社会的团结、破坏种族的团结,造谣生事,立刻就禁止。这好事情!现在一般讲民主的,“这个言论不自由,出版不自由”。


诸位要晓得:言论自由、出版自由决定造成社会动乱,那就是邪知邪见没有人防范。中国这个民族能够绵延到今天,还没有被灭亡,我觉得这是历代帝王保护人民的正知正见,这个功德大!“防范邪知邪见在社会上流行”,这一点现在能见到的人愈来愈少了。


所以我分析给演培法师听,演培法师听到最后,也不得不点头。


这里提出“六个思”惟的纲领,这是正知正见的思惟。



 


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就开悟了;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叫真修行

 

下面了凡先生接着说:


  【务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。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无过可改,即一日无步可进。


这个话对我们来讲,比什么都重要!


佛门里面常常讲“开悟”,有人问我:“什么叫开悟?”


我告诉他:“你知道你自己的过失,你就开悟了。你能把你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,这叫真修行。


“务要”是务必要、非要不可。天天去检点、去反省,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。



 


早晚课之精神、意义就是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

 

学佛的同学们最重要的是早晚功课。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,不着重形式。


早课的用意在提醒自己,希望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,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,早课用意在此地。


晚课是反省,反省我今天一天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有哪些做的是对的、正确的,有哪些是做错,晚课是反省。做对了的,明天继续要保持;做错了的,明天一定要改正。


这个早晚课做得就有功德了。决不是敲着木鱼念着经,念给佛菩萨听,早晨念一遍,晚上念一遍,跟自己的思想、言行毫不相关,这样做早晚课,不但没有功德,造罪业!造什么罪业?佛菩萨又不在面前,你顶多塑一个像或者画一个像;对着塑像、画像,你都忍心早晨去骗它一次、晚上又骗它一次,你这个心太残忍了,这是莫大的罪过。


今天学佛的人多,真正懂得佛法道理的人不多。特别希望同修们,要懂得早晚课之精神、意义所在,就是此地讲的“日日知非,日日改过”。一天不知道过失,你就“安于自是”,自以为是,这是大病。一天没有过可改,你就没有办法进步。不能进步,换句话说,你决定退步。


  【天下聪明俊秀不少】


  了凡先生后面这几句话感叹!不是没有聪明俊秀之才,有!


  【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因循二字,耽阁一生。】


这是给我们提出警告。为什么这些人道德不能够天天在增长?德业为什么不能够天天在扩张?都是“因循”两个字害了。“因循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现在讲马马虎虎,得过且过,没有认真努力。在德学功业上,没有认真努力去做。


最后:


  【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,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。其熟玩而勉行之,毋自旷也。】


这是这一篇最后的结论。特别强调云谷禅师教导他“立命”的学说,这种学说精纯到极处。“至精至邃”,“邃”是深,深到了极处;“至真至正”,“真”是决定没有虚妄,“正”是决定没有丝毫的邪僻。他自己一生努力的修学,改造了命运。命里没有功名,他得功名;命里没有儿女,他得了儿子;命中只有五十三岁,他活到七十四岁,多活了二十一年。这是足以证明,云谷禅师的教诲正确没有错误。



 


 了凡先生的这几篇文字是家训,是教训自己子孙后裔的

 

  了凡先生这几篇文字,原来是教训自己子孙后裔的。他的后代也不错,知道这些宝贵的理论与方法,他不自私,他公诸大众,希望社会大众都能明了“立命之学”,都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。我们这一个地区、这一个国家,乃至于扩展到这一个世界,人人都能够依照这个教诲来修学,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,全世界的人民幸福。这是中国古圣先贤他们的心量,他们的德行。这一篇就介绍到此地。


接着我们看第二篇:


第二篇就是“改过之法”,第三篇是“积善之方”,这两篇是重点、是重心。


要用佛经的方法来说,第一篇是“序品”,是序文,第二、第三篇是“正宗”,最后一篇称为“流通”。我们用“三分”来看这四篇文章,文章的旨趣大致上就明了。


“立命之学”懂得了、明白了,从哪里下手?一定要从改过下手。


人既不是生来就是圣人,怎么能没有过失?!孔子说“过则勿惮改”,这个意思是说,有了过失不怕改,要有勇气改过,要有决心、要有毅力来改过。所以,他把改过的这些道理、方法,教训他的儿子,小小过失都要改。我们一般人因循、得过且过,疏忽了小过失。小小的恶念没有把它看重,于是小过失养成大过失,小的恶念慢慢养成大的恶念,后果就不堪设想了。



 


 人心里头的善恶念头、所造的善恶业行瞒不了人

 

现在我们来看正文。第一段是讲“改过之因”。避祸纳福是人之常情,可是吉凶祸福决定有预兆,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文章一开端,了凡引用古人的记载:


  【春秋诸大夫,见人言动,亿而谈其祸福,靡不验者,左国诸记可观也。】


春秋时代,孔子就生在这个时候,这个时候还是周朝。周朝到了晚年,王室衰弱,许多诸侯对于周天子大多都是阳奉阴违,各自都有私心扩展自己的势力,所以春秋是一个动乱的社会。孔子生在这个时代,也是感慨万千!


那个时候的诸大夫们,“大夫”是国君、诸侯的助手,大概像现在政治组织里面部长、总理,都属于大夫这一个阶层的人物。他们见人多了,学识、经验丰富,看到这个人的举止,听听这个人的言语。


“亿而谈其祸福。”“亿”是猜想,想到他将来的吉凶祸福,都能够说得很灵验。这些事情在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。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都是左丘明的著述。“诸记”,像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,许许多多的记载,我们都可以明确的看到。这就是说明:吉凶祸福它有预兆。


文接着说:


  【大都吉凶之兆,萌乎心而动乎四体。】


人心里头存的善恶念头、你所造的善恶业行,瞒不了人。你能够欺瞒愚人,你瞒不了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,这种人你瞒不过他,他真的是一眼看穿你的肺腑。现在世间还是有这种人,我一生当中就遇到好几位。我这三个老师都非常难得,方东美先生、章嘉大师、李炳南老居士,他们都有这个能力。


接触大众,有时候偶尔也谈谈,“某人命很薄,没有福、没有寿”、“某人心地纯厚,积功累德,将来必有福报”。他们也能够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对于福薄的这些人都生怜悯心,教他改过修善,创造命运。


我年轻的时候,就是属于没有福报、短命,属于这一类的。我肯学,肯听老师的话,所以老师特别的怜悯我,教我改造命运,自求多福。所以这些预兆都非常的明显。


你看到这个人心地善良、厚道,待人忠厚,处处能替别人着想,这个人将来有福。



 


自私狭隘、损人利己的人没福,善良厚道、替别人想的人将来有福

 

“萌乎心而动乎四体。”心里头起心动念自然表现在外面,就是言语动作。怎么个看法?这里提出一个原则:


  【其过于厚者常获福,过于薄者常近祸。】


这是观察人两个原则:


你看到这个人心地善良、厚道,待人忠厚,处处能替别人着想,这个人将来有福。


如果他是相反的,心胸狭窄,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的利益,做出事情损人利己,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的他决定不做,对人很刻薄,这些人没有福报。纵然他眼前有福报,眼前有福报那是他命中的福,命中福不小;因为他存的心不善,行为不善,他的福已经折了,折了还有余福。由此可知,他要是存好心、行好事,他的福报一生享不尽,他的余福一定子子孙孙都享受到。这是事实真相。



 


“祸福”可以先知、可以预测得相当准确的

 

  【俗眼多翳,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。】


世俗人没有这个学问、没有这个常识,眼光就像被东西遮住,我们现在人讲“白内障”,白翳障住眼睛,你什么都看不见了,说祸福没有一定,而且没有办法预测。这是世俗人的看法。真正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,他不是这个看法,他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
接着说:


  【至诚合天。福之将至,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。祸之将至,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。】


  这是说明“祸福”可以先知的、可以预测得相当准确的。我们能不能得到这个能力?答案是肯定的。在此地第一句话他就说出来了——“至诚合天”,我们要想有这种能力,只要把这四个字做到就行了。我们以真诚起心动念,合乎自然的法则,“天”就是自然法则,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。丝毫意思,就是我们常讲的妄想、分别,绝不加丝毫妄想、分别在里面,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了。心地真诚、清净、平等,这个能力现前了。


一个人福报快要现前,你看他,“观其善而必先知之”,你能够看得出。


他的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对人厚道,我们就能够推想到他的福报快到了。


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不善,我们就晓得,他的灾难愈来愈近。这是小。大,观察这个社会,观察一个家庭,观察一个团体,乃至于观察国家、世界,没有不准确的。这里面有道理在,有学问在,决不是妄言。


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这一生当中,特别是将来的吉凶祸福,应当从这个地方反省,从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。如果纯善,自己可以肯定灾消福来。如果自己的心不善、言不善,言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,行为不善,自己要警惕,祸患灾难必定是一天一天接近。从个人到家庭、到社会、到国家、到世界,无不如是。



 


没有谈“行善积德”之前先要讲“改过”

 

下面是讲“改过之基础”。


  【今欲获福而远祸】


  这就是趋吉避凶。


  【未论行善,先须改过。


这两句话非常重要!


所以这两篇:“改过之法”、“积善之方”,排列的顺序就从这儿来的。我们没有谈“行善积德”之前先要讲“改过”。为什么?过如果不改,改得不彻底,改得不干净,虽然修善,善里面夹杂着恶,善也不纯,善的功就不能够显著。


因此,“改过”是积善的先决条件。


  今天就讲到此地!


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众生,也回向末学宿命的冤亲债主,六亲眷属,愿他们全部离苦得乐,往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
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

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