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佛学佛经

净空法师: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(第73集)文字版

2022-06-27 10:17:00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
51.jpg


净空法师 2014年7月9日 讲于 台湾

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:请坐!

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

  阿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阿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  阿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: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: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: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 

  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二百九十一页,从第四行第二个字看起,《大宝积经》,从这看起:

  【《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》弥勒问佛:若有众生发十种心,随一一心专念向于阿弥陀佛,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。世尊,何等名为发十种心。】

  这个“十种心”我们学过了。

  【由是心故,当得往生彼佛世界?】

  前面我们学到此地。

  接着看:

  【可见弥勒大士。】

  弥勒菩萨。

  【正是襄赞释尊。】

  这个“释尊”是释迦牟尼佛。

  【同宏净宗妙法。】

  这是举弥勒菩萨。这经典上所说的,跟净宗的关系。

  【又本经中第卅二品下”,从第一品到三十一品,阿难当机;三十二品以后到四十八品,弥勒菩萨当机,这比什么都重要,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知道。

  我们再往下接着看“第四十六品”。

  世尊咐嘱弥勒菩萨说:

  【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,一切诸佛之所称赞。】

  这个两句话非常重要!

  净土法门是什么样的法门?是“广大微妙法门,一切诸佛之所称赞”。

 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经?释迦牟尼佛一生讲了许多经,没有这个说法,这个说法唯独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说的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的微妙、《无量寿经》的殊胜,在一切经里面它是第一。这个法门不容易听到、不容易相信,但是它是确确实实告诉我们,这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。一切经都教我们成佛,这叫“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”,但是确实保证我们一生成佛,快速的成佛,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跟《无量寿经》相比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赞叹称扬他是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,今天许许多多人把它等闲视之,不重视它,为什么?对于世尊这个经教没有看懂,还有疑惑,认为还有比这个更高、更殊胜的法门。

  也许有人说,修某个法门能得到佛、得到菩萨加持。这个经上佛也说了,信愿持名,你就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。阿弥陀佛是“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”,还有哪一种加持的力量能超过阿弥陀佛的?找不到了。这个“理、事”不能不知道。

  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决定不会再换题目,就像海贤老和尚一样。这个人的长处是老实,老实人很难找,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。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他具备这三个条件,所以能有一百一十二岁这样长的寿命。这个寿命是阿弥陀佛加持他的,如果说念佛往生,应该他在三十岁之前,这个条件就具足了,阿弥陀佛就可以接引他往生,为什么还要让他活这么多年?老人自己说出来了,阿弥陀佛要他表法,说他修得很好。

  他修的好处在哪里?诸位细看这张光盘,细细看《来佛二圣永思集》,看这个小册子,你就会发现,为什么佛叫他住世表法,不叫我们?他修得好,我们修得不好。好在哪里?好在专心。海贤老和尚说得好,世间无难事,只怕不专心,这不专心就没办法了。他专心,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这叫专心。如果心里还有一桩事,心就不专了。心杂乱,生烦恼、造罪业,天天都在造、时时都在造,他自己不晓得。他造的罪业有有意的、有无意的,不管有意、无意天天在造,怎么得了?全是轮回业,不能不知道。

  老和尚一生真正是修净业,每一天从早到晚,生活是净业,工作是净业,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净业。你看他一生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“理、事”他全做到了。虽然不认识字,他什么都知道,这什么意思?他念佛念到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里面最高层次的“理一心不乱”,他功夫到这个境界。“理一心不乱”相当于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;换句话说,跟六祖惠能大师是同一个阶级、同一个阶层只是他生在这个战乱的时代,他不能说法;不是他不会说,师父教他不要说,你知道了就好,别说,不要指手画脚,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到底,就表这个法,教一切众生老实念佛,其他的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说这种话,真正明心见性,不是明心见性的人说不出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  在四十六品里面,释迦牟尼佛咐嘱弥勒菩萨,咐嘱什么?

  【作大守护……当令是法,久住不灭。】

 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把净宗这个法门拜托给弥勒菩萨,要弥勒菩萨传下去,永远的传下去。弥勒菩萨将来到这个世间来作佛,“龙华三会”,我在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,“三会”都要讲《无量寿经》。这就是世尊当年在世,《无量寿经》是一生当中唯一的多次宣说。佛说一切经只说一遍,没有重复的,唯独《无量寿经》多次宣说,为什么?听众根性不一样。

  “龙华三会”我相信第一会是给菩萨讲的,就像释迦牟尼佛第一会是华严,是为法身大士讲的,不是法身大士你看不到。佛在定中讲的,法身菩萨能看到,听到佛在那里讲《华严经》,他就入席坐在那听了,权教菩萨,声闻、缘觉没分。我相信龙华三会是这么开的,第一会是给菩萨开的。第二会是给小乘开的,声闻、缘觉开的;第三会是给六道众生开的,这三会。三会统统要说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真正是三根普被、利钝全收。菩萨听到这部经太殊胜了,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;二乘人听这个经,跟权教菩萨,生方便有余土;六道凡夫听到这个经,往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。

  极乐世界虽然有“四土、三辈、九品”的差别,实际上是平等法界,为什么?因为四十八愿里面有,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,没有一个不是阿惟越致菩萨。

  什么叫“阿惟越致菩萨”?“阿惟越致”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“不退转”,三种“不退转”圆满具足叫“阿惟越致”。这三种“不退转”,第一个,“位不退”,他是圣人不是凡夫,小乘初果就证得;第二种,“行不退”;第三种,“念不退”。

  “行不退”的是菩萨,菩萨不会退转到二乘;“念不退”的是念念趣向萨婆若海。“萨婆若海”就是“一切种智”、就是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性德,在净宗叫”常寂光“。念念融入常寂光,这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?土里头没有的,极乐世界都有。所以你要遇到极乐世界,你要不发心求往生,那你真的错了,你大错特错了。

  所以弥勒菩萨在无量寿这一会里头,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。我们今天读到这卷经、看到这段经文,也等于世尊嘱咐我们,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求生净土。

  此外要全心全力弘扬这个法门,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。

  所以:

  【咐嘱汝等作大守护。】

  “汝等”就是“你们大家”,凡是听到这部经的人都在其中。

  【当令是法,久住不灭。】

  唯有这部经、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当生成佛。

  【弥勒承佛咐嘱,宏持是经。】

  “宏”是弘扬,对一切众生说的;“持”是对自己。

  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?念佛成佛的。这个话是?益大师,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,他说的,说得一点都不错。

  文殊普贤怎么成佛的?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,我们还能不信吗?还能不认真吗

  学海贤老和尚,佛号是真的,其他什么都是假的。既然是假的就可以随缘,不要再认真,认真就错了;一认真,造轮回业。随缘,随顺自然,自自然然太好了,不要加一点意思在里头,这叫真修行。加什么?加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,只有这一味,加这一味就变成净土,纯净纯善。弥勒菩萨既然承蒙世尊的咐嘱,“宏持是经”。

  【是故大士,不但当来龙华会上,必说此经。直是尽未来际,亦必常说不绝。】

  常常说,为什么?佛心跟众生心不一样,佛的心是念念都希望众生早一天成佛。

  海贤老和尚他应该在什么时候往生极乐世界?我的看法三十岁之前。这个法门是他在二十岁出家的时候,师父教给他的,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,他从二十到三十,十年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!连锅漏匠三年都站着往生。锅漏匠具备的条件,海贤也具备了??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海贤老和尚亦如是,用真心念这句佛号,用清净心念、用恭敬心念,海贤也具备了,十年决定往生。为什么没有往生?三十岁可以往生,把寿命延长到一百一十二岁,这个过程全部是表法,全部是菩萨在教化众生,不是用言教,用身教,表演给我们看。会的人看懂了,不会的人没看懂。会的人你把《无量寿经》,把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跟这片光盘两个对一对,哪一句经文他没做到?我们这个经文是念的,这个经文在海贤老和尚变成生活,变成他的工作,变成他处事待人接物,活了,活学活用。活用活学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会学净宗、会修净宗,海贤是娑婆世界第一人,我们要以他做榜样同学们现在有人将这个光盘一天听五遍,我现在一天也听五遍,愈听愈有味,欲罢不能。

  最后的表法是拿到《僧赞僧》这本书,这是阿弥陀佛嘱咐他的,这个法表完之后,阿弥陀佛就带他到极乐世界去了。这是他最后一张照片,他穿袍搭衣,把这个书捧在面前,叫大家给他照相,最后的法。这本书的作者宏琳法师,最近他身体不好,生病,有同学传来的信息给我。我派人去看他,我每天给他回向,我求阿弥陀佛,希望佛延长他的寿命,像海贤老和尚一样,他修得很好,要他做一个好样子给念佛人看。诚则灵。

  宏琳法师,我听别人讲跟我见过一次面,应该是二十年前,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赵朴老,他接待,他年轻,我没有留意。朴老往生之后,我就再没有缘分到北京。现在宏琳法师住在北京。这本书非常不容易,里面有很多事情我自己都忘掉了,我心里头不放这些东西,只放阿弥陀佛,他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,我看到之后很受感动。这个法师护持正法、护持净宗,我们求佛要延长他的寿命,增福增慧;不但对中国佛教,对全世界的佛教,乃至于对所有的宗教,他都有贡献,寿命长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  为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延续下去,希望宗教要团结、宗教要成一家人。不但佛门各宗各派要互相赞叹,对其他宗教我们都应当互相赞叹我这十几年所做的有效果,前景愈来愈殊胜。

  宗教要互相团结,要互相尊重,要互相学习、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,帮助社会化解冲突,化解疑虑不安,真正像佛经上所说的,为一切众生带来离苦得乐,这是目标。手段在教学,教他破迷开悟,他觉悟了就得乐,他不迷惑他就离苦。佛如是,每个宗教都如是。宏琳法师有心量,能包容,看得很远、看得很清楚,是一位难得的好法师,我们要跟他学习。这是我们今天读到世尊咐嘱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龙华会上必说此经,一直到尽未来际一定常说不绝。每一尊菩萨,我相信跟弥勒菩萨一样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,“辗转弘护”,第四段。经文:

  【及贤劫中一切菩萨。皆来集会。】

  前面这三位菩萨上首,普贤、文殊、弥勒,代表“贤劫”。

  【一切菩萨。】

  人就多了。

  【皆来集会。】

  念老给我们介绍,“贤劫”:

  【现在之住劫,名为贤劫。在此大劫中。】

  “劫”是说时间。长的时间,单位叫做“劫”。

  二十个小劫,“劫”怎么算?算的方法很多,没有定法,通常用的叫“增减劫”。佛告诉我们,我们世间人的寿命,人寿最长的是八万四千岁,我们现在算法,八万四千岁,人寿最短的十岁。从十岁开始,一百年加一岁,加到八万四千岁,八万四千岁最高了,没有比这更高的了;从八万四千岁再一百年减一岁又减到十岁。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,中劫有四个;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“中劫”就是“成住坏空”这些现象白天看不见,晚上看看太空当中,许许多多的星星,那就是“中劫”看到的,这些星球都有“成住坏空”四劫,每一中劫有二十个小劫。

  这个“贤劫”是属于“中劫”,“住劫”,我们现在这个星球还没有“坏”,还“住”在这里。它是每一百年减一岁,释迦牟尼佛出世,人寿平均寿命一百岁,一百年减一岁,世尊距离我们三千年。中国祖师大德的记载,今年,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四十一年,三0四一,现在的人寿命,这讲平均寿命,七十岁。

  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,一百年减一岁,从现在算起,七十岁算起,就是六千年。六千年之后人寿十岁,六千年之后每一百年加一岁,加到四十岁,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才终止释迦牟尼佛的正法、像法、末法,一万二千年,最后的三千年是人寿从十岁加,十一岁、十二岁加到四十岁。

  现在是“住劫”,在这一个大劫当中有千佛出世,所以称为“贤劫”,“贤”是贤人多,就是圣贤很多,有一千尊佛出世

  佛出现在世间完全是感应,什么人感应?众生。换句话说,贤劫往后佛很多,一个一个接着出现在世间,当中不会有这么多年没佛,不像前面这几尊,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,弥勒是第五尊佛。

  下面引用《悲华经》文说:

  【《悲华经五》。】

  “五”是第五卷。

  下面是《悲华经》的经文:

  【此佛世界。】

  “此佛”是释迦牟尼佛,指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世界。

  【当名娑婆。】

  “娑婆”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“堪忍”。这个世间不好,这个时代不好,很苦,这里头的众生能够忍受,所以称之为娑婆

  【时有大劫。】

  在这个里面有大劫,这个大劫叫:

  【贤善。】

  【是大劫中。】

  这个大劫是“住劫”。

  “成、住、坏、空”,“成”是世界成就;“住”,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,文明兴起来了,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,慢慢文明生起来了;“住劫”之后就是“坏劫”,“坏劫”就是严重的灾难起来了,佛经上讲的“大三灾”;世界毁坏了,坏以后就没有了,叫“空”。“成、住、坏、空”,“空”之后又有“住”,它永远在循环,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

  众生跟佛有缘都在“住劫”,其它三个劫里头没有,统统是在“住劫”。

  是大劫中:

  【有千世尊,成就大悲,出现于世。】

  在这个“住劫”里头,有一千尊佛出现在这个世间,称为“贤劫”,圣贤多。根据《佛祖统记》里面有说到这桩事情,它说“此劫中”,贤劫,这个“住劫”,第一尊佛叫“拘留孙佛”,第二尊佛,“拘那含牟尼佛”,第三尊为“迦叶佛”,第四尊就是现在的“释迦牟尼佛”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有弥勒等九百九十六佛相继出世。

  【今此会中。】

  弥勒与其他贤劫中成佛的九百九十五尊,现在是等觉菩萨,他们统统来集会,听释迦牟尼佛说法。

  【故知贤劫中未来一切诸佛,皆必同宣此经。】

  下面括号里头又有一种说法,说贤劫中一共是一千零五尊佛,弥勒以下有一千零一尊,未成佛,弥勒以下一千零一人未成佛。

  【非所常见,故不详录。】

  这是念老在这注解,有这么一个说法,这个说法很少见,所以提一提,也不必再说了。

  【以上第一品。】

  第一品里头有“六种成就”:“信成就”、“闻成就”、“时成就”、“主成就”、“处所成就”、“听众成就”,这六种成就。

  【为本经证信。】

  证明这个经确实是佛说的。

  【经中大比丘众万二千人,超越余经,同于《法华》。】

  这就说明这一部经跟其他一切经不一样。一般经中我们看到大比丘众,一千二百五十人,没有看到万二千人的。这个经是大比丘众万二千人,跟《法华经》一样,这是要留意的。

  【又普贤最为上首,同于《华严经》。】

  菩萨上首里头第一位是普贤,跟《华严经》一样。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是中国大乘的圆教,一乘教。一乘教在大乘之上,大乘教里面成菩萨,一乘教里成佛,一生成佛只有《华严》跟《法华》。本经也是一生成佛,它是先到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是一生,不是第二生,在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,没有第二生。所以这个经也是一生成佛,比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还要方便。论到方便,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比不上这部经,所以这部经无比的殊胜。

  下面是本经第二品:

  【德遵普贤第二】

  我们先看念老的题解:

  【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”。“于菩萨众中,拈出上首之贤护等十六正士。】

  这十六个人,“正士”是对菩萨的称呼。菩萨也称“开士”、也称“大士”像观世音菩萨,观音大士,地藏大士、文殊大士、普贤大士,都称“大士”,他们是等觉菩萨,不是普通菩萨,法身菩萨里面最高的地位。

  再向上他就成佛了,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,那就不住在实报土了,住在常寂光土。常寂光土里头只有一位,就是一个等级,平等法没有等级的,常寂光。

  实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,圆教,大乘圆教: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报土,他们住在实报庄严土

  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等于实报庄严土,它有四土三辈九品,但是全是法性身、法性土,法性身法性土就是实报庄严土。明白这些事跟理,我们对于极乐世界就会非常认真向往,非去不可。修学其他法门,在这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,这是真的。修学净宗法门没有一个不往生,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“万修万人去”,一个都不漏掉。你修这个法门不能往生,是什么原因?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这八个字没做到,那往生就不可靠,这八个字要做到决定得生。

  “发菩提心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叫“发菩提心”??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里头讲得最好!印光大师都五体投地,赞叹?益大师说,“即使古佛再来,给《弥陀经》做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”,这个赞叹赞叹到极处了。

  我有一年在新加坡,拜访演培法师,也是老朋友,也是我的老师,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听他讲经。他请我吃饭,请我在他佛堂讲开示,讲完之后,吃饭的时候,他就提出这个问题,他说:印光法师对于?益大师的赞叹,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?他问我这桩事情。我当时告诉他,我说不过分,一点都不过分。印光大师对于?益大师的赞叹,我说我的看法,恰到好处。真的是如此,不容易,这是我们净土宗的一代祖师

  《弥陀经要解》分量不多,后面还有一篇跋文,?益大师自己写的,说明他这个注解九天完成的。真难得,如同阿弥陀佛再来,亲自注这部经留传给后世,把发菩提心这桩事情给我们解释清楚了。

  他说“信愿具足”就是“大菩提心”,从前从来没人说过,所以菩提心把我们难倒了,到底什么叫菩提心?这个解释解决了:只要你真信,真正发愿求生净土,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真的,我们看到确实有乡下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,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,你要问他什么叫菩提心,他不知道,他讲不出来。你问他相不相信,真相信,一点不怀疑,真想到极乐世界,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。原来?益大师说这就是“无上菩提心”,他自己不知道,他真发心了,所以他“一向专念”,他决定往生。?益大师在一生当中,就说出这一句话就了不起了,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没说过,让大家都怀疑;这说破了

  再一想想哪一个往生的人,你去问他,你相不相信有极乐世界?相信,不相信他就不念了,他相信,真信,没有怀疑。愿不愿意到极乐世界?愿意。这个世界万缘放下、一尘不染,他用这个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!

  ?益大师讲,“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”,就是“发菩提心”,《无量寿经》讲的发心;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,在持名功夫的深浅。往生是“信愿”;往生到极乐世界,你是生在哪一土、什么等级,那与你念佛有关系。念佛不是说念多少,功夫。功夫指什么?你念佛号有没有妄想、有没有杂念。如果有妄想、有杂念,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,天天念,天天漏掉,还是没有办法,换句话说,一定得放下。海贤老和尚说得好,念佛去,只有念佛是真的,其他都是假的。真的不掌握住,假的放在心上,完了,你一切都完了,多可惜!佛门里修的一点人天福报,如是而已。

  如果贪嗔痴慢的习气没有断,来生到哪里?到三途。三途里头最容易去的,畜生,畜生愚痴。你自己这么好的机会遇到了,你没有掌握,这叫愚痴。畜生,我们看见,堕到畜生道不容易出来,为什么?它愚痴。它要变成一只鸡,它自己老想到鸡就是它的身体,死了以后还投鸡胎。畜生道要论多少次,不是一次就了了。如果你堕个十次、二十次、三十次,很难出头,为什么?成习惯了,这是畜生道最可怕的事情。饿鬼、地狱就更不必说了,麻烦大了,所以说恶道决定不能去。

  在此地举出“贤护等十六正士”,在家菩萨;前面说的三位代表出家菩萨,普贤、文殊、弥勒代表出家的。

  现在专讲在家菩萨。在家菩萨,十六个等觉菩萨,他们所证的地位,跟前面所说的文殊、普贤、弥勒是平等的;那三个是出家的,这在家的,地位平等说十六个,意思是什么?这部经非常适合在家修学,容易成就,那出家要修学就更容易成就了。为什么?在家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;出家,他都放下了,原因在此地。

  过去出家人三衣一钵,什么都没有,不像现在。现在出家人有寺庙,寺庙的杂事比在家不知道要多多少倍,出家人想成就,困难。

  去年我在斯里兰卡讲经,住了一个多月,小乘国家,很好。出家人住小茅蓬,住山洞,还有一部分跟世尊一样,晚上树下一宿。多数,几乎一半住山洞,在山上挖个洞,晚上就在那里面打坐。他们还是托钵,但是住茅蓬、住山洞的,有些不出去托钵,每天到时候有居士把供养送来,容易成就。小乘人修定要断见思烦恼,五种见惑断掉之后,证须陀洹果。有没有证果的我不知道,我看他们的修行,持戒很如法。

 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,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,佛法是假的。在家,“三皈”、“五戒”、“十善”。

  我们净土宗,“净宗学会”成立,我在美国的时候,美国第一个“净宗学会”在圣荷西,(现在还在,杨一华居士住持),我写个“缘起”,提出行门五门功课,就是戒律。

  第一条是我们最高指导的原则??“净业三福”。在海外都是在家同学,不用出家戒律,用什么?用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。这是“净业三福”第一条说的“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”。“孝养父母”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孝亲尊师;“慈心不杀”落实在《感应篇》;“修十善业”落实在《十善业道经》,以这个为我们戒律的根本,一定要学习,三福。

  第二个,“六和”,“六和敬”。人跟人要和睦相处不能斗争,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利合同均”。团体,在家学佛建立一个学会,“净宗学会”,修“六和敬”,这个团体如法的。如果“六和”没有了,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道场;释迦佛的道场一定是“六和”。

  再学的是“三学”、“六度”。

  “三学”是“戒定慧”,“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”,这是佛教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,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走的这个路,没有例外的

  “三学”再提升??“六度”:“布施,持戒,忍辱,精进,禅定,般若”

  最后一条是“十大愿王”,普贤菩萨提倡的。

  我们就这五个科目,五个科目是我们的戒律,“三福”、“六和”、“三学”、“六度”、“普贤十愿”,这是开端。

  【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天大众。以补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众成就。】

  这是念老为我们做出交代。这个交代,交代得很清楚,“六种成就”非常圆满。

  下面说:

  【尤应着眼。】

  叫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什么?

  【本品名《德遵普贤》。】

  这个品题重要!

  【盖表与会之无量无边诸大菩萨。】

  包括声闻缘觉、诸天大众,这统统包括在里头。

  【咸共遵修普贤之德。】

  没有不尊重的。

  【普贤之德,实亦无量,而其心中之心、要中之要,则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。是为本品之纲。】

  这第二品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这一品经的纲领,非常重要。十大愿王有人专修,近代的弘一大师(李叔同先生),他出家之后,在戒律上下的功夫很深,他也是跟印光大师学佛,晚年专宗净土。他的早晚课就是《普贤行愿品》最后的一卷,这一卷经他能背诵。

  “十大愿王”第一个??“礼敬诸佛”,我们真的要学。

  “诸佛”是谁?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“一切众生本来是佛”。我们都要以这个心态看一切众生,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诸佛看待,我们成佛就快了,就不远了。一切诸佛如来看众生都是“诸佛”,心敬,“敬”是“性德”怎样把自性功德掏出来、起作用,这就是第一步。佛门忏仪,拜忏,忏仪打开第一句,一切恭敬、一心恭敬,不都有这种字样吗?都是从《华严经?普贤行愿品》里头来的,不能不敬。尤其对比我们晚辈的、年轻的,我们常常以长者的这个姿态去对他,把他看作下人,把他看作低一等,这都是傲慢心作祟。自己不知道自己傲慢,别人看到,别人看到不敢告诉你,为什么?不能接受。你能接受,不错,会有人告诉你,那都是真正爱护你的人。你不能接受就没有办法了,为什么?告诉你你会生气,次数多了变成冤亲债主,不告诉你,不跟你结怨,你就错到底了,到最后不能往生,堕三恶道,你说多可怜。

  【称赞如来。】

  对人要称赞,尽量找他好地方,赞扬他;不好地方不说,也不要放在心上人找不到十全十美的,总有过失,但是他也会有好处,要找到一个人、恶人,一条善找不到的,你也找不到。他都有善,只是善多恶少、恶多善少,有差别。人心念头,善恶混杂,取其善不取其恶,这就能称赞了。互相称赞好,家和万事兴。

  你看前面“礼敬”是“诸佛”,这怎么换成“如来”?为什么不“称赞诸佛”?这个意思不一样,称“诸佛”是从相上讲的,事相上讲的;称“如来”是从德上讲的,“性德”上讲的,他没有德行不能称赞,他要有真正的德行要称赞。

  所以“如来”多半讲“性”;佛,“诸佛”多半讲“相”,有时候可以通用,有时候不通用。

  “十愿”里头不通用,与“性德”相应要赞叹,与“性德”不相应不能赞叹性德”最明显的,“十善业道”与性德相应,要赞叹;他造“十恶业”,不赞叹。这举一个例子,大家就容易辨别了。

  第三:

  【广修供养。】

  “供养”不分善人恶人,要用平等心,特别要用慈悲心,对待贫穷苦难的人,更要加意去照顾他们、去帮助他们。

  【忏悔业障。】

  每一天要认真反省,特别是古人教导我们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常常要将心比心,才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,把自己的业障找出来。恶业是障,善业也是障,善业引起你的贪恋,也是障碍,不能生净土。恶业是罪障,善业是福障,那个福也障碍你,让你对这个世间生起贪恋,不想到极乐世界去。

  所以为什么佛教我们“以苦为师”,有道理!生活苦一点好,对这个世间不想长住,常常想走,这就是好事情。常常有人逼着你要到极乐世界去,这不是坏事。

  【随喜功德。】

  一定要会,别人做好事情我们随喜,决定不能障碍。障碍别人的好事果报是什么?果报是我们自己将来有好事别人也障碍我们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,你愿意吗?何况如果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的,这一障碍众生的利益得不到了,这个因果责任你要负责。他这桩好事功德愈大、时间愈长,你将来堕在地狱里头,那个罪业就愈深、愈重,受的苦是你无法想象的,时间之长也是无法预计的。

  随喜,别人好事我随喜,等于我做的一样,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,何乐而不为之?!为什么要去障碍别人?随喜别人,别人随喜我;障碍别人,别人将来障碍我。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,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明了,不明了,造作的罪业有时候非常可怜。

  第六:

  【请转法轮。】

  大家想修福,世间什么样福报最大?请法师讲经的福报最大,没有比这更大的。老人做寿,请法师讲《无量寿经》好!那真的叫无量寿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你看看许多经典,国王大臣、长者居士来启请的,会修福。

  一切好事里头没有比讲经更好,为什么?讲经帮助人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冥阳两利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,听众很多,肉眼看不到的听众更多,这是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。

  还有更殊胜的,就是:

  【请佛住世。】

  这是什么?建立道场,请法师常住这个地方;不但常住讲经,还常住这个地方培养人才,这个功德真大!这都要靠哪些人来做?靠修普贤行的人,也就是普贤菩萨。修“普贤行”就叫普贤菩萨,我们修“普贤行”,初发心的普贤菩萨。证果之后,“位前菩萨”、“位中”是等觉菩萨,“位后”是成佛之后,再现普贤菩萨身、修普贤行,那是“位后”。前面我们讲过,有“位前”、“位中”、“位后”。

  建立个寺庙,寺庙没有人讲经,这不是真正的佛道场,佛的道场是讲经教学。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一生没有建过道场,别人要供养,不接受,喜欢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到处云游,居无定所。

  我们看到世尊一生的行谊,没有牵挂,有道场就有牵挂,有牵挂是世间法不是佛法,佛法没有牵挂。我帮助人建道场,我不住道场,我要一住进去之后,就被它所累赘了,麻烦就来了。来作客可以,道场任何事情人事物,不闻不问

  中国的道场有住持,住持从哪来的?选举出来的。中国古时候制度,寺院所有的执事任期是一年,正月初一上任,腊月三十换班。羯磨作法,白四通过,选出下一任的,是这么来的,民主。

  所以佛教是民主、共产,产业不属于任何一个人,属于常住,常住大众人人有分。《地藏经》上,盗“常住物”佛不能救,造“五逆十恶”佛都有办法救你,盗“常住物”佛不能救。为什么?常住是十方常住,通一切诸佛?土,这个法子麻烦了。这些戒律现在没人学了,没人学不知道。可是你要是造了,死了以后,在地狱、在饿鬼道受刑罚你就知道了,不能说我不知道,不知不罪,不知也有罪,知道的罪更重,不知罪轻一点,不能说没罪。因果报应,丝毫不爽,不能不知道。

  佛法要再兴,必须学戒律我帮助斯里兰卡建了一座佛教大学,有人建议要我去做校长,我决定不干。我顶多在那里面担任一个教授,开《无量寿经》,我专教《无量寿经》。但是我给学校建议,学生入学要五年学戒,没有五年学戒不能让他进门。小乘戒律两年,大乘戒律三年,所以这大学前面是戒律学院,必须戒律学院五年毕业出来之后,你要想出家或者是在家都可以,专攻一门,将来弘法利生,好事情。我年岁大了,一切事务不能再过问,八十八岁,往生极乐世界要紧。世间事情不是我的事情,我决定不参与,到哪里都一样,道场执事都移交了。这请佛住世。

  “十愿”,从“礼敬”到“请佛住世”,这七条是真正的“愿”,普贤,这个是真的“愿”。

  后面“三愿”是“回向”:

  “常随佛学”是“回向菩提”。

  “恒顺众生”是“回向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”。

  后面“普皆回向”,这是“回向实际”,就是“回向自性”。

  佛法所求的“大回向”就这三种。最后一个,心量大,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性所现的、自性所变的,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为什么我们的心量不能拓开、不能包容,不了解事实真相。

  大乘教常讲,一切法从哪来的?心想生的

  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、最简单、最扼要,整个宇宙从哪来的?一切现象从哪来的?他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,“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”,整个法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。

  “自性”是“真心”,谁的“真心”?自己的“真心”,所以经上常讲“一切法从心生”。

  “一切法从心生”,“心”是一切法之“体”,一切法跟我是什么关系?同一个体,这多亲切,一切法跟我同一个体,我们不能不知道

  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,中国庄子有一句话说,“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”。庄子是什么人?至少法身菩萨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否则的话这两句话说不出来,能说这两句话的,法身菩萨。

  “德遵普贤”这品经,内容非常丰富,主要是在家菩萨。在家菩萨的功德比出家菩萨还要殊胜,出家菩萨他离开世俗,在家菩萨跟世俗人完全和光同尘在一起,度众生方便,度众生没有讥嫌,容易。
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!

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,愿众生离苦得乐,身心自在。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,南无阿弥陀佛。敬请常年专念南无阿弥陀佛。念阿弥陀佛是念一切的佛。具有阿弥陀佛分给您的无量功德与福报。        


念佛之人,阿弥陀佛,常住其顶,放大光明,日夜守护,菩萨相随,天神拥护;现世安稳利乐,临终往生净土。

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佛经最新图片文章

佛经最新文章

佛经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