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德修行必读: 温 良 的 训 诫 《温氏母训》全篇
2022-10-09 07:55:00 作者:温璜先生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温 良 的 训 诫
《温氏母训》(目录)
1. 前言
2. 【家道的守成】
3. 【亲贤与立志】
4. 【儿女的教育:教子】
5. 【儿女的教育:教女】
6. 【俭德传家与居家理财】
7. 【施贫活族之义】
8. 【交友与存心】
9. 【寡居之人的行持:远嫌避祸】
10. 【缅怀祖德】
11. 【结语:撼动人心的良言】
温 良 的 训 诫
——《温氏母训》
《温氏母训》一文,是明朝末年的贤者温璜先生,记录他的母亲陆氏的教诲,编订而成的。内容包括祖业的守成、家道的维系、女德的训言、子女的教育等等。《温氏母训》来源于温母贞良的节操,与人生深厚的阅历,富含了修身齐家的深远智慧。
【家道的守成】
曾祖母曾经告诫你的祖父说:人即使贫穷饥寒,也切记不能轻易地抛弃祖宗的根基与产业。祖业一旦失去,就会有落叶不得归根的痛苦。我们宁肯少吃一顿饭,来守这一尺一寸的土地。
她曾经以手摸着锅盖,不让儿女晚辈分家和另起炉灶。而今各家的祖业都有变卖或转让的,唯独我们家安然无恙。能到今天这样,哪里是件容易的事啊!切记切记。
人有父母妻子儿女,如同身体有眼耳鼻舌,都是生来就具有的,怎么能不一一照顾和料理呢?只为了世俗之物,把人的精神与意志,全都交给了生计与家产,这就叫做「家」人,不叫做读书人。
家庭中的礼数,贵在简易而安闲,不求繁琐而费力。富贵一层,就繁琐一层,繁琐一层,就疏远一层。
穷人不肯祭祀,不肯参与婚庆吊唁的活动,这是穷到不知回头的地步。祭祀断绝,是和祖宗不相往来,婚庆吊唁断绝,是和亲友不相往来。这样的人就称之为「独夫」,上天是不会保佑他的。
【亲贤与立志】
世人眼赤赤,只看得见黄铜白铁,受了人半斗米一串钱,就声声喊大恩德。至于一乡一族当中,有大宰官当风顶浪的,有学识宏博、雄才大略,足以开启人的胆略智慧的。有年事已高的长辈,仙风道骨、诚心恳切的,晚辈后生,学习他的孝顺友爱、老成厚道,终身都受用无穷。这样的大利大益之处,却埋没而不被提起,殊不知这样的人,才是阴德深厚的人。
当家的,把祖宗要紧而没完成的事,补一两件。当官的,把地方重要而没做到的事,干一两件,这才是男子的作为。高官厚禄,不算是作为。
贫穷的人未谈发迹,要先求自立。常见几个人在座,偶尔丢失了物品,必定指责是穷人所偷的。几个人在座,群起而捉弄人,必定拿穷人当话柄。人若不能自立,这些光景,受也要你受,不受也要你受。
问世间什么是最乐的?温母说:「不放债、不欠债的人家,不大丰、不大欠的年时,不奢华、不盗贼的地方。这是最难得的。不受饥饿寒冷的穷人,学习孝顺友爱的秀才,通晓文辞义理的商人,懂庄稼的公子,老面孔的宰官(没有官架子),这尤其是难得。」
【儿女的教育:教子】
儿子是天生的,不是打成的。古人说,棒头出孝子。人们不知道这其实是说,是铜,就打造成铜器,是铁,就打造成铁器。若是想把驴头打成马面,有这个理吗?
穷秀才处罚下人,动用鞭棍,就已是到了极处了。然而偶尔一用还知道警惕,常常用往往就不当回事。教儿子也是如此。
闭门教子,不只是前程远大,避免遇到品性不端良的人,更是最得力的地方。
有人问,晋朝陶侃先生的母亲高明在什么地方?我说:剪掉自己的头发,以卖钱来备饭招待客人,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。温母说:不是这样的,我看陶侃搬运瓷瓮以习劳,这才知道他的母亲平日教子有方。
(编者注:)陶侃,晋朝浔阳人,字士行,历任荆州刺史、长沙郡公等职,主管八州军队。他带兵果敢坚毅,善于决断。在广州时,为了励志与习劳,曾经在早晨把上百口瓷瓮搬到斋房之外,晚上又搬回房内。竹子木屑都存起来备用。陶侃常说:大禹是圣人,尚且珍惜每一寸的光阴,至于一般人,应当珍惜每一分的光阴。
他的母亲湛氏,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妻良母。陶家很贫寒,湛氏把纺织所得的钱,全都用来补贴家用。她教导儿子要结交比自己好的朋友,以增长学问和器量。家里虽然贫苦,但只要来了客人,她都很殷勤地招待他们,没有一丝毫厌倦。
有一天下了大雪,孝廉范(kuí)逵到陶家投宿。陶母就撤掉自己床上的新草席,用席子的草去喂客人的马。又悄悄剪下自己的头发,卖钱来备饭招待客人。范逵得知这件事之后,感叹地说:若不是这样的母亲,哪里生养得出像陶侃这样的儿子啊!
【儿女的教育:教女】
妇人不熟悉烹饪,不进厨房,就不能够治家。妇人在外广泛交游、联社集会,就无法齐家。
【俭德传家与居家理财】
居家度日,千万不要贪图富贵,俗语「从容」二字,就说得好。富贵是没有底极的,如果是家财万贯,但用度很浪费,那也必然会有窘迫的时候。如果八口的人家,勤奋节俭,能存上够十口人用的钱粮,六口的人家,勤奋节俭,能存上够八口人使用的钱粮,这就有了二分的剩余。这是何等的宽绰,何等的康泰啊!
懒于记账也是一种毛病,用人借此来钻空子,子孙因此而相互猜疑,成为嫌隙,这都是从此而引发出来的。凡是和人有田产钱财的交涉的,一定要当下就做个了结。若是拖延下去,反而会无端生事。
父子、主仆之间,最忌讳在小地方斤斤计较,以繁琐细碎来相互对待,真是面目可憎啊。居家之人,高低有一条活路就好。
【施贫活族之义】
世间看淡钱财、喜好施舍的人,每每遇到至亲的骨肉,反而多吝啬,不欢喜给予,这其中的原因有二。
他人蒙受恩惠,即使是一丝一粒,都会连声道谢。而至亲的人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,这是不能忍受的原因之一。他人两次三次,就很难再张口了,而亲属家人,上门求助成了习惯性的常例,这是不能忍受的原因之二。
亲属到这里来,正如同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或是亲兄弟,而父母都在堂上,或是小叔侄子,而公婆都还健在,这一团情分,是连利斧都难以割断的。
如果稍有提防他干涉,杜绝他借钱的念头,他就将牢牢拴上门户,狠心说出绝情的话,把天生的一副悲悯恳切的心肠,都潜藏殆尽,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?这就比路人、仇敌还要严重,怎能如此呢?你一定要牢记我的话啊。
亲戚朋友之间的应酬周旋,能依照自身的力量,随缘应对就好。贫穷的亲属,就放他得上一两点的便宜,才能避免无端的诽谤和谗言。
【交友与存心】
你和朋友结交,只取他的长处,不要计较他的短处。如遇到刚正直爽的人,要耐受得住他暴戾猛烈的习气。遇到出众而不同凡俗的人,要耐受得住他失意惆怅的心气。遇到质朴厚道的人,须耐受得住他呆滞沉闷的性气。遇到豁达大度的人,须耐受得住他轻率浮华的习气。这不只是求得益处不拘方便,也是保全交情的方法。
同堂同屋同窗多年的人,情谊很深长,其中少不了一些败类。是非自然会有公论,在我而言则应当存心厚道。
世人多被「心肠好」三个字害了。假如你起个念头想要做个好儿子,则须在外面实实在在有一番孝顺的行为。你起个念头想做个好秀才,则须在外面着实有一番勤苦求学的表现。心肠是无影无形的,有什么凭据啊?举凡说「心肠好」的,都是设法逃避的样子。
凡是人气盛的时候,切记不要说:我性格就是这样,我今天一定要这样。如此直接莽莽撞撞地做下去,终究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。人在大忿大怒之后,睡过一个晚上,还要好好地反省思量。
【寡居之人的行持:远嫌避祸】
年轻的寡妇,不必劝她守寡,不必强迫她改嫁,有直接的观察法。只要看到她睡得晚起得早,不懒惰,勤勤勉勉,忙忙碌碌,没有一时闲着,这必定是守志不改嫁的人。身子勤意念就专,贫了也不知愁,富了也不知乐,这便是铁石手段。若是有半点偷闲,要想守寡到老就难了。我有相法的要诀,那就是:「寡妇勤,一字经。」
身为寡妇,即使是和亲兄弟亲侄子,也只能在厅堂谈事,不得单独秘密会见。家里有用人,晚上往来要点明灯。
寡妇不禁止男性子弟出入房间,会无故受到诽谤。妇人浓妆艳抹,打扮过度,会无故受到诽谤。妇人屡屡出门烧香看戏,会无故地受到诽谤。严厉苛刻对待用人,看不起乡里的人,会无故地受到诽谤。
受诽谤这件事,有必要辩解的,有必定不可辩解的。如果是关系到田产钱财的,越拖就越难解决,这是有必要辩解的。如果是有关男女关系的,静而不理会它,就自然会消除,这是必定不可辩解的。如果是和口舌是非有关的,时间日久自然会明白,这是不必辩解的。
寡妇不要轻易接受人的恩惠,儿子愚钝,我想报答却报不成,儿子贤孝,人盼望你报答而报不完。我生平不受别人的恩惠,虽然两手拮据,但柴米油盐都不缺。其余的就是有也忍着过,没也忍着过。
没有后代的寡妇,应当决然依靠嫡系的亲侄子生活为好,即使是老了病了,也终究不依托其他人。
中年丧偶是一件很不幸的事,然而丧偶的事小,若是再婚那才费心呢。前边子女先将古往今来许多后母的恶事放在心中,这边父母在用人的挑唆下,又自立马头出来。两边的闲杂之人,观察动向,是非的言语弄去搬来。外边无关的人,听了一句两句,不肯信好,只肯信坏。真是连清官都判断不开,不幸的苦处全都在这里。
那么究竟如何是好呢?只要一家之主能够善于用心,考虑问题详尽周到,并且处事立身行为端正,这样就好。
家里有前妻后妻的,不论有什么是非对错,一律都以堵上耳朵、闭上嘴巴为高,如果义气用事,则不免自讨苦吃。
【缅怀祖德】
你的祖父起初很贫穷,他曾经向朱姓的人借了二十金的钱,来卖米糊口。过了一年,朱姓人生了重病,他是两槐公的用人,所以不敢把这笔私债让他的主人知道,旁人私下都侥幸地以为,这笔钱可以不用还了。
当时祖父正客居在姑熟那里,偶然间得知了朱家的消息,就连夜赶了回来。他没有先回自己的家,而是直接拿着欠下的成本与利息,到朱家去了。
朱姓的人此时已经无法开口说话,祖父缓缓地取出银两,对他说:先前我欠下的全都一一奉上,请您过目收下。想不到朱姓人奋力地撑起身来,说道:「想不到这世上,还有像您这样的忠信的人!我的双眼就要闭上了,愿你代代都出孝子贤孙。」说完后就断了气。
祖父于是流着泪向他告别,才回到了自己的家。家人在追问之下,才知道他已经把所欠的钱,都送还了。有人说他实在是太愚笨了,祖父说:我是愚笨,我之所以不先回到家里来,就是怕被你们这些人迷惑了。
这样的盛德,怎能不铭记在心呢?
【结语:撼动人心的良言】
《温氏母训》序文中称:「末述先训,乃母夫人陆所身教口授者,信乎家法有素,而贤母之造就不虚也。」可见母亲的言传身教,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深远。
本文的编者温璜先生,字于石,乌程人,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进士,曾任职于徽州。他在清军兵临城下的时候,坚守不屈,最后全家从容就义,以忠义节烈的志节,而为世人所追念。
《四库全书》和陈弘谋先生的《五种遗规 · 教女遗规》中,都收录了《温氏母训》。《四库全书》提要对温氏的家教给予了很高的评价:「知其家庭之间,素以名教相砥砺,故皆能临难从如是,非徒托之空言者也。」陈弘谋先生在《教女遗规》的按语中说:温母的家训,虽然是日用的常言,然而对于立身处事的要点、理家应对的方法,简要完备而又恳切周到,字字都是从阅历当中而来,所以能耐人寻思,发人深省。
弘谋先生敬录温母的家训,使得作女子的人,知道为人妻子媳妇、为人母亲,相夫教子,责任十分地深远重大。必然像温母这样深明大义,通达人情世故,才算是尽了妇道。切勿以为只是烧柴煮饭而已。
注:全文译自陈宏谋先生《教女遗规》,后经翻译、分类整理而成。
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,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