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的故事(09)-------积福消灾的道理
2023-06-01 10:10:53 作者:佛陀教育网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【轻蔑天民。】
【解释】轻视欺侮人民。
【分析】唐太宗说:“人民是国家的根本,道德是做人的基础。道德如果积得厚,人民就会感怀;人民生活安定,国家就能巩固。所以身为君王者,若有仁厚的道德,那么人民归向他,就像是归向父母一样。所以能得到土地和财货,那是很自然的道理。”由此可见,从古到今的圣王,尚且都不忍心轻视百姓,更何况是那些代理君王治理人民的地方官吏,可以不去体会这个道理吗?
【故事】宋朝的郑清臣,个性尖酸刻薄,在当槐里县令的期间,虐待县民。等到他要离任时,县民都拦路吐痰咒骂他。郑清臣就以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,宋真宗说:“为政在于得到民心,民心如此唾(tuò)弃你,那就可以了解到你的政绩,你还敢抱怨人民而随意奏报吗?”郑清臣因而被朝廷定罪贬官。
【扰乱国政。】
【解释】扰乱国家的政务。
【分析】国家平时就要培养和平的福报,不可以任意变更政策;即使有所建设和变革,都必须十分详细谨慎;若只凭个人的私意,随便提出改变的议论,那么有了一番新的措施,就会有另一番的扰乱侵害。况且祖宗既定的法则,相关单位已经奉行很久,百姓也都习惯了,觉得很方便,何必频频变更而造成扰乱呢?
【故事】唐朝的李林甫,为了要推广宿卫兵的彉(guō)骑法,不顾朝廷上下议论纷纷,却仍然坚持己见,使唐朝兵力一蹶不振。宋朝的王安石创行新法,政令繁琐急迫,因而扰乱民心,宋朝的元气从此衰落。这些都是扰乱国政所衍生出来的祸害。
【赏及非义。】
【解释】不合义理地奖赏无关之人。
【分析】用奖赏的方法,是为了崇尚道德、酬报功劳,是国家激励、劝导人心的重要制度。不该赏而赏,叫非义。颠倒是非、废弛法纪、助长恶念、偏袒徇私、起用奸邪、罢黜(chù)正直,这些最容易干犯天怒。所以负责进爵奖赏的人,能不小心谨慎吗?
【故事】东周时的晋文公,有一个曾经跟随他流亡的侍臣说:“大王所推行的三种赏赐,我冒昧地请问您,为何没有奖赏到臣下呢?”文公说:“以仁义引导我,用德惠劝进我的人,这可以接受上等赏赐;辅助我推行仁政,因而立国的人,这能够受到中等奖赏;为了我的安全而流血流汗者,这就接受第三等奖赏。如果只是以劳力来服侍我,却不能弥补我的缺失的人,要在三种奖赏之后再来奖赏,现在就要轮到你接受赏赐了。”晋国的人对他的这种作为都非常欢喜,所以终能称霸诸侯。
【刑及无辜。】
【解释】刑罚到不相干的人。
【分析】刑罚是用来惩治恶人的,圣人不得已才会制定,本来就不是吉祥之事。纵然刑罚得很恰当,尚且要加以怜悯,不可以欢喜。所以古人都会谨慎施用刑罚,一定详细审查,明确辨识;若是滥用而波及无辜的人,不仅会失去听讼时的公正判断,而且违背上天好生之德的本意。
【故事】李龟正担任司法断案的工作已经很久,有一天出门到了三井桥,看到十几个人披头散发,口中直喊冤枉,逐渐地逼近他。李十分害怕,即走近路返家,告诫儿子说:“你们将来做官,不要担任审案的职务;以我清廉、谨慎时存畏惧的态度,一切都依据既定的律法,还会冤枉那么多人,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!”不久他就死了。
【杀人取财。】
【解释】杀害人命以夺取财物。
【分析】杀人夺财的恶行,不一定都是强盗所为的。像贪官污吏非法取财,将人害死在刑罚或牢狱之中;有钱人喜好财货,在他人穷困时加以迫害;残忍的人为了图谋财货,害人于危险困难之处;庸医为了贪财,在病人性命危急时致人于死。这些都是因财而起,他们杀害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。这些人没有不被厉鬼索命而亡的,而他们所夺取的钱财不也终归乌有吗?
【故事】长江一带有一个船家龚僎(zhuàn),乘着大风吹袭时把一位富商推挤下水而夺取他的钱财,因此成为富翁,居住在维扬。他生了一个儿子,长大后视父亲如仇人。龚僎非常生气,就去叩问乩(jī)仙。乩仙说:“庚子八月西风恶,扬子江中波浪作;二十年前一念差,贵君试把心头摸!”龚僎听了大为惊吓,弃家而去,最后不得好死。
【倾人取位。】
【解释】设计害人以取得职位。
【分析】世间的一官一职,都是有天命的。做部属的平时修善,就可得到高官显要;平常人行善,也可得到官禄。若以阴险手段害人以夺取职位,那么害人者还是会为人所害;夺取别人职位的,最后也会被别人夺走。报应之快,短期间就可以看得到。
【故事】宋朝的弥德超,看到枢密曹彬的功勋与声望都很大,就诬告他图谋不轨,曹彬因此被罢黜,而弥德超则官拜枢密使。不久,赵普竭力为曹彬辩解洗冤,皇帝终于恍然大悟,就把弥德超放逐到远地,而像以往一样对待曹彬。
【诛降戮服。】
【解释】诛杀投降的人,屠戮(lù)顺服的人。
【分析】用兵是凶恶之事,战争是危险的事,圣人不得已才会使用;所以古人遇到杀敌很多时,会以悲哀的心境怜悯他们;当战争胜利时,就以隆重的丧礼来埋葬死者。至于投降归顺的人,更应该怜悯、安抚与劝谕。如果对方已经投降顺服,却又杀害他们,忍心犯下杀业,这种祸患是很大的。
【故事】汉朝的李广,手臂像猿猴一样灵活,擅于射箭,匈奴都非常怕他,称他为“飞将军”。然而他却时运不济,一直都无法封侯。他对相士王朔说:“我李广自少年从军,和匈奴作战时无不奋勇在前,追击匈奴时也没有不参与的;然而比我晚从军的后辈都封侯了,惟独我不能,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”王朔说:“将军有没有做过足以让您觉得遗恨的事情呢?”李广回答说:“曾经有八百个投降的胡人,我全都把他们杀了,我对这件事非常悔恨!”王朔说:“灾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,这就是您不能封侯的原因。”后来李广出征时迷路,因而自杀身亡;他的孙子李陵,也因战败被虏而投降,导致被抄家灭族。
【贬正排贤。】
【解释】贬抑正直的人,排挤贤能的人。
【分析】正人君子、贤良之士都是国家的栋梁,本来就应该予以重用,朝廷中才会有人才,使国内外知道畏惧而不敢侵犯。如果忌讳他与自己不同道,就多方予以排挤,这种障碍贤良、祸害国家的罪过太大了。须知,世有伯乐,才有千里马;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人才的遭遇,道理也是一样。假使在位掌权者都像伯乐一样,懂得发掘人才而善用之,那么有道德、心量大的人,就可以让他当宰相;识大体的人,便可用他作谏官;有谋略的人,便可付与兵权;操守廉洁的人,便可以让他掌管钱粮;爱护人民的人,便可以作郡守或县令。如此,政府中的大小官职,都能由适当的人才担任,那么国家一定会兴旺。
【故事】唐朝的卢杞(qǐ)很讨厌颜真卿,一直想要排挤他。恰巧当时李希烈叛变,卢杞就向皇上启奏:“只要派出温文尔雅的重臣,向李希烈说明利害关系,就可以不必动用军队而使他臣服。颜真卿是三朝重臣,忠心正直、刚毅果决,享誉国内,受大家信服,他是最恰当的人选。”皇上因此同意了他的建议,下诏派遣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。后来李希烈要留颜真卿当宰相,颜真卿不从而被杀害。历史上德宗逃至奉天避难的“奉天之变”,实在就是卢杞所造成的。后来李怀光弹奏卢杞残害忠良、狡滑奸诈、误国殃民。卢杞因而被贬,流放到新州而死。
【凌孤逼寡。】
【解释】欺凌孤儿,逼迫寡妇。
【分析】这句话的意思,在前面“矜孤恤寡”已经提到,太上劝诫矜恤孤寡于前,又禁戒凌逼于后,反复叮咛,用意恳切。因为孤儿寡妇是人生的不幸,为天地所重视,怎可乘其无依无靠时欺骗、迫害呢?或是侵夺他们的财产,或以诡计差使劳役,依仗权势恐吓,迫使孤寡流离失所,冤屈无处控诉。暂且不论鬼神的暗中视察,将来的报应绝无宽贷,但也要想到孤儿也是人子,寡妇也是人妻,请以自己的妻儿与其立场交换,反过来想一想就知道了。
【故事】方城的巩固,与周姓富翁为邻,周家忽然男女都死亡,只剩下老妇人和年幼的孙子。巩固就办了酒席请他们,骗说:“你和孙子人单力弱,光靠这些产业生活并不是好办法,不如把财产都卖给我,我负责抚养你们婆孙。”老妇人非常高兴,就和他立下契约,价格不到时价的一半。巩固才拿到契约,立刻逼迫他们搬离。巩固梦到一个人责骂他说:“你谋夺我的家业,赶走我的妻孙,我已把此事上告天帝,明年你们全家都会死去!”第二年,盗贼来了,巩固全家果然都被杀死。老妇人和孙子因为没有家业,所以免除了这场灾难,后来所有的产业又归还他们。
感恩诸佛菩萨,龙天护法慈悲加持,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。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