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的故事(10)-------积福消灾的道理
2023-06-04 16:26:40 作者:佛陀教育网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【弃法受赂。】
【解释】抛弃法令,接受贿赂。
【分析】从“弃法受赂”到“见杀加怒”,都是就官府审案来说的。凡是衙役书吏也在其中,并非专指审案的官员。太上说曲直轻重,首先说到弃法受赂,因为曲直轻重本来就有依循的法则,只因想得到钱财,所以才任意接受贿赂者的请求而去颠倒它。好像没有法律的存在,随意地判定犯人的死生,使人民无所适从而不知所措;难道没有想到,这样会导致天怒人怨,而遭到奇祸之报吗?
【故事】侯鉴担任江夏令时,与一位僧人有交情,只要有空必定会去拜访;每次拜访时,僧人必已准备招待事宜。偶然有一天去拜访,僧人却延迟接待,也未准备饭菜。侯鉴问他原因,僧人说:“您每次来访时,土地神一定会事先通报,这次却没有,所以才来不及准备。”侯鉴听了非常害怕,就请僧人问土地神不通知的原因。当天晚上,僧人梦到土地神说:“侯鉴本来可以当到宰相,但因最近接受了胡氏六十两银,冤枉断下一件案子,上天已经削除他宰相的职位,只能做到监司,和我没有统辖的关系,所以才没有通报。”
【以直为曲,以曲为直。】
【解释】把理直的变成理曲,把理曲的变成理直。
【分析】两造诉讼人在官府打官司,曲直尚未确定,生死的定夺全在审判者一句话,怎可轻忽呢?现在却将曲直颠倒,这不是因为接受贿赂,就是徇私枉法,否则作出轻率鲁莽的决定,这里必定有一个原因,哪里适合当官为人民的长上呢?
【故事】赵时担任无为州的教授,梦到有一个囚犯对他说:“我不幸被祖翔害死。”赵时说:“祖翔精通法律,又廉洁谨慎,怎么会冤枉你呢?”囚犯说:“我的死虽然不是祖翔的本意,但是因为他一时的怀疑,所以导致曲直不分,最后把我判处死刑。我所怨恨的不是祖翔又是谁呢?我已向阴府提出告诉,祖翔活不久了!”一个多月之后,祖翔果然就死了。
【入轻为重。】
【解释】应该判轻刑的,却判了重刑。
【分析】《书经》上说:“对于犯罪的事实若是感到怀疑,就应该轻判。”又说:“宁可有判轻的失误,不可有判重的失误。”但居然有判官把轻罪判成重罪,圣人体恤刑犯的心意哪里还存在呢?人命关天,审案官员最应留意。世上有诬赖的情节,这是极为惨酷的。
【故事】李若水担任淮南的司理,当时有五名强盗事败被捕入狱,并说与一位僧人结党。这五人在执行死刑后,僧人才出现。僧人说:“我实在不曾做过强盗。”李若水此时应可从轻发落,但他却坚持强盗的话是真实的,就用残酷的刑法杀死他。一个多月后,狱卒李能无缘无故大叫:“和尚!这不干我的事,这是司理特地驱使我做的。”说完就死了。第二天推司刘元也死了。又过了一天,李若水暴毙而亡。县府这一些人几乎都死光了。
【见杀加怒。】
【解释】看见有人被杀,非但不予哀怜,反而更加愤怒。
【分析】曾子说:“如果察知事情的真相就应该哀怜他,而不可心生欢喜。”这是说有罪的人,当他受到刑罚时,应当体谅他犯罪时的情况,不可轻率地加重罪刑;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,虽然他是自作自受,然而看到他受刑被杀,心中应该感伤,正要为他掩面哭泣都来不及,为何还要加怒于他呢?这种心肠实在是太残忍了。至于家禽、兽畜、鱼类被人宰杀时,更应该怜悯他们的无辜;若见被杀还加以嗔怒,这种人只不过是个残暴酷虐、嗜(shì)好杀生的恶人罢了。
【故事】明朝的刘锡元,曾梦到一人拜求他说:“我是宋将曹翰(hàn),过去在唐朝曾当过小官,因为听闻法师讲经有悟,就设斋供养,从此感召福报,生生世世做人,渐积善因。到了宋朝担任副将,因为屠城滥杀的缘故,尔后都出生为猪,以偿还杀债。曾经在往年,佃户以我来抵偿欠您的佃租,蒙您怜悯,让我活了下来;现在我又到这里偿债,所以特别前来求救。”刘锡元说:“用什么方法救你呢?”曹翰说:““禽兽每当被宰割时,真是痛苦难忍,只有听到念佛的声音,才可以解除痛苦。希望您凡是见到牲畜被宰杀,或是被烹煮之时,能够发大悲心,只要念阿弥陀佛,或持《大悲咒》、《准提咒》,不但能解除我的痛苦,且有超脱之益。”说完,悲伤道谢离去。
【知过不改。】
【解释】知道过失不肯悔改。
【分析】文殊菩萨曾向佛陀请益说:“年轻时造下罪孽,到了老的时候才修行,这样能够成佛吗?”佛陀回答说: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宋朝圆悟禅师说:“哪一个人没有过失呢?有了过失而能够改除,这种善事是很大的。”唯有君子能够改过迁善,所以道德就会日新又新;而小人则是掩饰过失,所以所造作的恶业就愈来愈显著。小人犯了过必定会找理由遮盖,这就是太上所谆谆(zhūn)教诫的原因。何龙图先生说:“人会犯口过、身过、心过,善于改过的人应当灵敏警觉,努力去除执着吝啬习气,对于道理要深入研究探讨,并穷究到底,精进修持毫不停止,意念自然就诚了。圣学、佛学、玄学都是非常深奥微妙,不容易讲得清楚;然而最根本的学习方法,可以贯通儒、释、道三教的,就是改过而已。
【故事】宋朝的司马光,五岁时有一次无法脱去胡桃皮,婢女就用热水烫过后脱去。他的姐姐从外面回来,就问他是谁脱除的。司马光竟然回答:“是我自己脱去的。”他的父亲责骂他说:“小孩子怎么可以欺骗人呢?”司马光受到告诫后就悔过,一生不敢再说谎。
【见善不为。】
【解释】看见善事不肯去做。
【分析】取小所以就大,积一所以成亿。所以,善事贵在积聚,知道是善就要马上去做,做就要尽力。老子说:“九层高的楼台,是从微土渐渐累高的;千里远的行程,是从脚下一步一步地开始。”人若能每天改掉一个过失,就可消除一项罪业;每天做一件善事,就可增加一件福报的基础。
【故事】周朝末期时的齐桓公,有一次经过郭氏的废墟,就问一位老人:“郭家为何会败亡呢?”老人说:“喜欢善事而厌恶恶事!”桓公说:“喜欢善事,讨厌恶事,怎么会败亡呢?”老人说:“喜欢善事,却不去做;讨厌恶事,却无法改。”
【自罪引他。】
【解释】自己犯罪,却牵引嫁祸他人。
【析】罪是自己犯的,到了事情揭发时就嫁祸给别人,这就是俗话说的拖人下水。他的动机,若不是图谋掩饰疏漏,就是想报仇连累他人,哪里知道自己的过失终究无法遮掩,他人终究不可诬赖,只是徒然在罪孽中又再造孽而已,纵然能够逃过法律制裁,但是难免遭到天诛。
【故事】赵业曾经观看贾奕杀牛,贾奕死后嫁祸给赵业,让他一起来分担罪过。赵业被拘捕到阴间,几乎不能辨认贾奕。不久,他看见一面镜子,直径达到一丈多,悬在空中;从镜中可以清楚地看见贾奕拿着刀,赵业则是靠着门,心中有不忍之意。这时贾奕才认罪,而赵业就重返阳间。
【壅塞方术。】
【解释】故意阻挠方术,使其不能发展。
【分析】所谓方术,如医药、卜卦、星相,以及一技一艺都是。功夫浅的人借此生活,功夫高的人可用来济世。如果故意阻挠,使其不能行使,也表示我的心量不够宽广,而各地会增加许多饥寒失业的人。至于邪师庸医,伤害正教,误人性命,以及烧炼丹药的术士之类,都不能援用这个事例,这是应当禁止的。一般读书人的家中必须要严谨门户,凡是三姑六婆,都应该戒绝往来;纵然是有所往来,也应当重视她们的人品是否端正,这也是端正根本、防微杜渐的方法。
【故事】翟(zhái)干佑在世时,以能召请神明出名。他每每念及云安境内,江边有十五处险滩,因而召请滩神把它夷平,受召而来的滩神共有十四处。唯独有一滩是一个女神,戴着高帽子,穿着大袖衣袍,慷慨地进言说:“我看您的用意不过是想便利行舟,却不知从事行舟的人,每天收入丰厚,纵然再少一些,也不足以构成损失;而在江边居住的穷人有三四百户,他们没有田地耕种,没有桑树养蚕,全靠拉船维持生活。现在若把险滩铲平,对行舟固然很方便,但那些拉船的穷人要怎么生活呢?太上的意思,必定不是这样,我深恐到时候会获罪,大家不免受到牵累,您应该慎重衡量。”翟天师叹气地说:“您的考虑不是我能比得上的!”于是又命令十四位滩神各自回复滩险。
【讪谤圣贤。】
【解释】戏侮、毁谤圣贤。
【分析】有两种人会戏侮、毁谤:一种是因为自己愚痴,不知道圣贤对世间的深远影响,这就像是瓮里的人埋怨天空渺小;另一种是仗着聪明辩才,煽动他人毁谤圣贤,这就像是在水中捞月一样,一点作用都没有。
【故事】高之绶(shòu)不相信仙佛,总会想尽办法极力毁谤,曾经用《法华经》来糊墙壁。有人送他一尊佛像,高之绶说:“这个佛像可以当作器具。”因此就把佛像锯开,做成十枚环状装饰品。后来他因为讥讽、批评朝廷施政,皇帝下诏发到刑部审判,被腰斩在市集上。
感恩诸佛菩萨,龙天护法慈悲加持,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。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