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的故事(26)------积福消灾的道理
2023-09-12 16:36:18 作者:佛陀教育网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 条
【又诸横取人财者,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,渐至死丧;若不死丧,则有水火盗贼,遗亡器物,疾病口舌诸事,以当妄取之值。】
【解释】又有各种蛮横霸占他人财物的人,司命之神就会估算他的妻子和家人的情况,来让他遭受相等的报应,渐渐至于死丧;如果罪恶还不至于死丧,就会有水灾、火灾、盗贼、遗失器物、疾病、口舌等灾祸,来作为妄取的等量报应。
【分析】上文已说明随事受报的因果,而本节又再说明强横夺取,这是对于有势力的人来说的。这一项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中最严重的,但又是人们所最无法避免的,所以特别再提出来警示世人。横,就是残暴强横,倚仗势力来欺凌威胁;值,就是原来的数目。当值,就是刚好符合原来所取得的数目。横取他人钱财,大都是为了妻子和家人的生活打算,却不知司命之神也正在算计他的妻子和家人,来报应他的贪恶,那么想要利益他们,却刚好足以害他们。以有情识的亲骨肉,来换取没有情识的金钱,真是太可惜了。而且罪恶积满、寿命夺尽时,肉身也不免会死亡,那么要这些钱有什么用呢?如果想在阴府以金钱贿赂来打通关节,只怕阴府不会领情。到了这个时候,有哪一个人不肯看空呢?但是只嫌慢了一点,为何不在尚未受到报应时,早一点设身处地想一想?幸好在罪恶还比较轻微,尚不至于死丧时,那么只会受到水灾、火灾、盗贼、遗失器物、疾病、口舌、不肖子孙等报应。凡是能够折损、耗散财物的,它的途径非常广泛。须知横取他人钱财,掌理大算盘的司命之神,冥冥之中也会横取他的财物,钱财到最后还是空无所有;然而遭遇水火盗贼的惊恐、遗失器物的懊恨、疾病的痛楚、口舌争吵的愤怒与羞辱、子孙不肖的羞辱,总是会让自己平白吃亏,却没有求偿的方法,而且还会积欠许多罪孽,无法得到自在,怎么弥补都还不完,真是无可奈何。那些倚势横取的人,一想到这种果报,不但会寒心,而且也应该感到灰心了吧!
【故事】邢寿奉命出使新罗,回程在炭山暂住,看到有一百多位商人运载几条船的货物,价值数十万缗(mín)钱,邢寿就趁机偷袭,把他们全部杀死,而夺取他们的货物。到了他的儿子刑縡时,与王□一同图谋造反,因而被处死,一家人没一个遗漏的。韦公干担任琼州的州牧,横取许多钱财,等到任满要返乡时,船只翻覆在水中,所有的财物完全散失,只留下身命幸免于难。吕师造当池州刺史,侵夺百姓的财物,满载而归,忽然大火焚烧了那些财物,只有船只和人未受伤害。胡应桂和陆一奇,两人联合引诱官家子弟赌博,骗取他们的家产;忽然,胡应桂瞎了一只眼睛,陆一奇则是跛了一条腿,从此一生残废又贫困。
【又枉杀人者,是易刀兵而相杀也。】
【解释】又有冤枉杀人的,就像换取刀兵相杀一样。
【分析】上面说到横取,而这里接着又说冤枉杀人,是因为冤枉杀人这一件事,经常是由于贪爱、吝惜钱财而引起的。冤枉杀人的事,大概来说有七种。第一是判决讼案:法官接受贿赂,冤枉诬陷他人,行为任性残酷。第二是带兵打仗:趁机屠杀、掳人,掠夺财物,假借理由取人首级来冒领战功。第三是医生用药:为了谋财而贩卖假药,或开错药方医死病人,还昧着天理加以攻击。第四是破坏身孕:为了节省费用不养女婴而加以溺毙,纵欲怀孕而堕胎。第五是衙门恶吏:利用职权诈骗财物、陷害百姓,欺蒙上级且横取、虐待百姓。第六是风水害人:收买风水专家,迁移、破坏他人坟墓的风水,来陷害他人。第七是庸(yōng)师误人:不学无术而误人一生,伤害他人的子弟。以上这些杀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,但是冤枉折杀人的情况却相同。以上这些罪过,是天律所不能赦免的,不是遭受人为的祸害,必定会有上天的刑罚,虽然说是杀人,其实就是自杀。
【故事】宋朝某一个禅师年轻时喝醉酒,和人争夺钱财时奋力重击对方,那人立刻死亡。他畏罪逃到远方,出家后勤苦修行,于是得以彻悟佛理,成为大禅师,开堂讲说佛法,学生有几百人。当他七十多岁时,忽然有一天沐浴升座,告诉大众说:“你们不要动也不要说话,看老僧了结四十年前的一件公案。”坐到中午时,有一位武官突然到来,扳起弓箭想要射杀他。禅师合掌说:“老僧等您已经很久了!”武官惊奇地说:“我与和尚素不相识,但一见面就想杀你,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。”禅师说:“欠债还钱,这是很公平的交易,但请下手,不必迟疑!”又回头看着大众说:“我死了以后,就请这位居士吃饭之后送他回家;如果有半句嗔(chēn)怒责怪的话,就是违逆天理、背叛师道,这不是我的弟子!”武官更加疑惑,坚持请求禅师说明原因。禅师说:“你已经是第二世的人,所以忘记了那件事情;我还是这一世的人,所以不会忘记。”因此述说从前的事让他知道。这位武官向来就不认识字,忽然大声吟唱说:“怨怨相报何时了,劫劫相缠岂偶然!不若与师俱解释,如今立地往西天。”说完之后,手里拿着弓箭站着不动,立刻就往生了。禅师下座为他落发、取名,而后更换衣服放进塔中;他自己也跏趺(jiā fū)而坐,告别大众后就坐化了。
【取非义之财者,譬如漏脯(fǔ)救饥,鸩酒止渴,非不暂饱,死亦及之。】
【解释】夺取不义之财的人,就像是吃有毒的肉来救饥饿,喝有毒的酒来止渴一样,不但不能暂时填饱肚子,死亡也会随即到来。
【分析】这一节又申明贪利的害处,因为世人好利心很重,所以不怕用词过重而言语重复,太上的苦口婆心反复叮咛,已经尽其最大极限。人世间的淫欲残杀、凶恶叛逆等罪行,这种事不容易做得出来,这种人也不多见,只有取财的方法千变万化,无法说得尽。天下没有不须用钱的日子,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取财的人;天下没有不取财的人,那么他取得的方法,合乎义理的少,而不合乎义理的多,这不用问就可以知道。什么叫做义?就是合乎情理而已!当取得时,他人乐意给我,这叫做近于情理,就叫做义;他人不乐意给我,就不近于情理,而不是义。取得时可以告知于人的,叫做合理,这就是义;不能告知于人的,就是不合理,而不是义。不论是多或少,假使所取得的不合乎义,而还可以心安理得地受用,那也不妨随顺人心的方便,而任他去施行。而太上如此谆谆训诫,就是知道世上有不以义理取财的人,就有不合义理失财的人。一个人称心如意,就会有一个人伤心;或一个人快意,而有十个人伤心、百个人伤心、千万个人伤心。天道是会有所回报的,哪里只是会厚待称心如意的人,而薄待伤心的人呢?然而冥冥之中的不平等,神明会想办法让这些事情公平,必定积极奋起去处理。太上知道其中的道理,而用正直的言词来警戒人说:“不要贪取!”可是人们却不听从,于是太上用婉转的话来劝人说:“不可贪得。”人们还是不相信,于是就用警惕的言词劝告人说:“贪得的人不吉祥。”世人还是只贪图眼前的利益,没有空往远处思考,不如唤醒他说:“得与不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。”那么世人的贪念或许会稍为减少,所以就用漏脯鸩酒来作譬喻。漏脯鸩酒一入口,立刻就会死亡,人虽然再疯狂愚昧,也不会明知它是漏脯鸩酒,却还贪图饮食,举起筷子去夹毒肉吃,拿着杯子去装毒酒喝。知道非义之财就是漏脯鸩酒,那么虽然有万千的钱财到手,也会把它看成是无用之物,而坚持不予使用。这不就是得与不得都是一样的吗?得到之后不用,就像世上没有用处的废弃物;如果使尽坏心术,用尽了机谋,来求取世界上没有用的废弃物,这有什么用呢?
【夫心起于善,善虽未为,而吉神已随之;或心起于恶,恶虽未为,而凶神已随之。】
【解释】心中起了善念,善事虽然还没有做,但吉神已经跟随着他;如果心中起了恶念,恶事虽然还没有做,但凶神已经跟随着他。
【分析】这里拈(niān)出“心”字,就是告诉世人善恶的先兆,希望世人知道在心源之处必须谨慎。我们仔细推敲这个“夫”字与“或”字,其中若有离开善,就会进入恶的意思,应当和《孟子·尽心篇》“鸡鸣而起章”一同参看。佛经上说:“三界的形成,并没有其它的方法,只是这一个心的造作。”又说:“这个心能够随着外面的境缘,生起染污或清净的心念,因而遍造十法界。”世出世间都不离开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之四圣法界,以及地狱、恶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、天之六凡法界。这十种法界本来就没有自性,都是由这一个心所造成。这一个心虽然说是不变,但实在都是随着外缘变异,就因为心能随缘,所以说能够造作。所以心能够作佛,心也能够作众生;心能造成天堂,心也能造成地狱。所谓的心起,就是一个心念的萌生。一个心念虽然微细,却能够感动天地,关通鬼神。人若能生起一个善心,只这一个善念,就是破除地狱的灵符,斩除群邪的慧剑,超度苦海的慈航,照破黑暗的明灯。如果起一个恶念,那么畜生、饿鬼、地狱三恶道就会现前,沉沦其中不得停息。所以,吉神凶神都是随着心念立刻到来,不须一丝毫的等待。明朝憨(hān)山大师说:“念从起处须看破,事未至时莫妄生。”如果能在恶念才刚起来时,一刀就将它斩除,那么造业的根源当下就能消除,妄念就没有地方存在,超凡入圣的枢纽全都在此处。
【故事】以前有一个元自实,痛恨一个姓缪(miù)的人忘恩负义,在五更时想去杀他,路过一座庵堂,庵堂主人轩辕(xuān yuán)翁早上起来诵经,看到有奇形怪状的鬼几百个,跟随元自实前往,各个都拿有刀斧,样子非常凶恶。不一会儿又返回,那些跟随他的人,戴着金冠玉佩,百十成群,香花旛幢簇拥着他,露出祥和喜悦的面容。轩辕翁就召他问明原因,元自实于是说:“姓缪的辜负了我的恩情,我要去杀他,当到了他家门口时,心想缪某虽然辜负我,但他的妻儿有什么罪,而且他还有老母亲,杀了他一个人,实际上是杀了他的一家人,于心何忍呢?于是转变念头返回罢了!”轩辕翁就将所看到的情形告诉他,而且道贺说:“你的所作所为,神明都已经知道了,将来必定会有厚禄呀!”元自实于是勇猛精进地行善,只有增加、没有停止,后来果然考上科第,官位做到了卿相。
忏悔三世身语意带来的恶业,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,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向善念佛。感恩诸佛菩萨,龙天护法慈悲加持,愿以此功德,平等施一切。同发菩提心,往生安乐国。南无阿弥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