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健康

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。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

2015-10-29 10:07:39 作者:净空法师 来源: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 
\ 

净空法师:


知足常乐,

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
 
「行少欲者,心则坦然,无所忧畏」,他没有忧虑,他没有害怕的。「触事有余,常无不足」。跟这些多欲的人比,他完全不一样。多欲的人多求,得到了还不够,所谓是欲海难填,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,这种人就非常痛苦。所以佛在经上说,知足者富,什么叫富?他知足,不求了。你拥有再多的财富,你还有求,你不知足;换句话说,你还没有到足,你还有苦。那个人,那个人满足了,求不得苦他没有了;你还不能满意的时候,你就有求不得苦,无论是对人、对事、对财。触事有余,常无不足。「有少欲者,则有涅槃,是名少欲」,有少欲者才能够契入涅槃的境界,涅槃是清净寂灭。涅槃境界六道众生得不到,虽然有人向往,他的烦恼习气障碍了他,让他得不到,道理就在此地。


所以佛底下说,「汝等比丘,若欲脱诸苦恼,当观知足。知足之法,即是富乐安隐之处」。这段话说得好!什么人最富?知足的人最富,他什么都没有,他什么都不要,拥有再多的财产不能跟他比,拥有再多财产的人,他的生活苦,这个什么都没有他快乐。人活在世间,我们认真想想,是为苦活着,还是为乐活着?苦是自己找的,自找苦吃,你要不找苦,苦不来找你。是聪明有智慧的人,他怎么会去找苦来受?连一般世间宗教都赞叹贫贱,贫是没有财富,贱是没有地位,他们的名词用得很好,叫神贫,说明神圣都是清贫的。释迦牟尼佛是神贫,一无所有,一天到晚快乐,常生欢喜心,法喜充满,没有人能跟他相比。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求,求法的念头断了,一切法的真相全了解了。所以佛对弟子们说,这些出家的比丘,若欲脱诸苦恼,我们要想摆脱一切苦恼,当观知足,你一定要细心去观察知足。知足常乐,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,只要知足,富乐安稳你就得到了。这句话也是真话。
\

「知足之人,虽卧地上,犹为安乐」,这是说缺乏物资,晚上睡觉连个床铺、连个被子都没有,睡在地上,他快乐。「不知足者,虽处天堂,亦不称意」。这是苦、乐两个强烈的比较。不知足的人,住在天堂他还不满意。修行人、得道的人、佛菩萨的看法、感受,跟世间人确实不一样,世间人一定要拥有多少财富那是乐,其实不然。我见过,见过拥有亿万财产,他在我面前叫苦,提起来这又欠了、那个又缺了,他还天天在追求,七、八十岁了还放不下,真苦!苦到什么程度?晚上不能睡觉,一定要吃安眠药,安眠药吃成习惯,没有安眠药不能睡觉,你说他多辛苦。那个一无所有的人他快乐,他没有这些苦。


「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。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」,这两句话说得很好。这个不是世间人说的,这是知道真相的人才能说得出来,佛与法身菩萨才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穿。贫富的标准是知足不知足,知足就圆满,不知足永远不能圆满。「又《法华经劝发品》云:是人少欲知足,能修普贤之行」。普贤之行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上佛说,「菩萨不修普贤行,不能圆成佛道」。于是我们就明白了,普贤行是成佛之行,那成佛,决定是少欲知足。看看每个补处菩萨,就是后补佛,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后补他的是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住在什么地方后补?住在兜率天。兜率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。知足才能成佛,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,表法的意思很深。弥勒代表欢喜,为什么欢喜?知足了。不知足,愁眉苦脸,知足了快乐。


在中国南宋时代,布袋和尚出现在浙江奉化。我听一位老人告诉我,他看过蒋先生的家谱,蒋介石先生的家谱。他们家谱里头有记载,宋朝的时候供养过布袋和尚,供养两个月,就是请布袋和尚在他们家住两个月,所以有人说他们家出两个总统。那个时候种的因,到这个时代才结果。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,他走的时候自己说出了身分,告诉别人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,说完之后就走了。这是真的,说完之后就走是真的,说完之后不走是假的,那你目的无非是争取名闻利养;说出来就走,于名闻利养不相干了,离开这个世间了。布袋和尚教人,就是劝人放下,在当时也小有名气,人家见到他都生欢喜心,他是以欢喜跟大众结缘。有人向他请教,什么是佛法?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,两手下垂,做出这个样子表示。人家看了点点头,这是放下,懂得了,是教人放下。放下以后怎么办?他把布袋提起来背到身上走了,理也不理你。到以后人明白了,这叫放得下、提得起,提得起、放得下,这就是佛法。提起放不下错了,放下提不起也错了,该放下的时候放下,该提起的时候提起,这叫佛法,不需要说话。

——摘自净土大经科注(二次讲)-第280集
 
 
关键词:知足常乐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  • 验证码:

广而告之

健康最新图片文章

健康最新文章

健康推荐内容